免费成人小视频|国产黄影院|青青草免费观看|55影视大全免费追剧|chottie

首頁 > 新聞 > 正文

全文實錄|李干杰在2019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時間:2019-01-28 14:10

來源:生態環境部

(三)強化管黨治黨,加快打造生態環境保護鐵軍

不斷強化政治建設和思想建設。大力推進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大動員、大培訓、大調研、大討論、大宣傳“五大活動”,形成“百名黨員干部談體會、百篇建議報告獻良策、百件新聞報道展精品”豐碩成果。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引導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堅決做到“兩個維護”。

切實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完善全面從嚴治黨責任書制度。部黨組每半年聽取“兩委書記”述職。強化機構改革后的黨組織建設,25個機關黨支部完成新建和換 屆。開展“兩優一先”先進典型評選表彰活動,著力打造“一圖一故事”宣傳教育活動品牌。

穩步推進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堅持黨管干部原則,貫徹新時期好干部標準。完善組織紀檢部門動議干部信息溝通機制,在干部提拔任用、評獎評優等環節嚴把政治關、廉潔關、形象關、作風關。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賢,集思廣益、民主決策,既用好老同志又推進干部隊伍年輕化,共調整部系統司局級干部180名,部機關處科級干部102名,部屬單位黨委書記、專職紀委書記(紀檢組長)全部配齊。與人社部聯合表彰全國環保系統先進集體118個、先進工作者45名,第三次頒發長期從事環保工作紀念章。

持續深入推進作風建設。印發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實施細則精神的實施辦法。按月調度“回頭看”整改情況,每逢節假日等重要節點進行教育提醒。及時通報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的典型案例。組織集中整治4方面12類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

全面加強紀律建設。召開全系統專題警示教育大會。結合孟偉嚴重違紀案件,歷時半年在全國生態環境系統開展“以案為鑒,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專項治理。在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和中組部的指導下,部黨組帶頭召開專題民主生活會,查擺問題,制定實施“八個強化、一個優化”的整改措施。部系統各級黨組織積極召開專題民主生活會和專題組織生活會,全體黨員干部深刻對照檢查,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達到了以案為鑒、警鐘長鳴的警示效果。制定我部巡視工作五年規劃,明確全覆蓋目標任務。出臺《生態環境部黨組巡視工作辦法》,分兩輪對12家部屬單位黨委(黨組)開展巡視,堅持政治巡視和問題導向,督促被巡視單位強化巡視整改落實和成果運用。深入踐行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第一種形態處理135人次,第二種形態處理23人,第三種形態處理2人,第四種形態處理1人。立案24件,給予黨紀政務處分25人、組織處理1人。

在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駐部紀檢監察組忠誠、擔當、有力履行監督責任,與部黨組相互緊密支持配合,部黨組與部紀檢監察組建立“四項協調機制”,推動形成管黨治黨合力,持續強化生態環境保護組織、作風和紀律保障。

2018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明顯成效,這主要歸功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歸功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得益于各地區各部門的團結協作和參與貢獻,也是全國生態環境系統奮力拼搏的結果。我代表部黨組和部領導班子向出席今天會議的各位代表、老領導們,以及生態環境系統廣大干部職工,向關心和支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謝!

三、全面準確把握生態環境保護面臨的形勢

當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正處于關鍵期、攻堅期、窗口期。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作出的重大戰略判斷。我們要準確把握,從長期大勢認識當前形勢,客觀分析經濟社會形勢變化給生態環境保護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不斷提高工作的戰略主動性。

當前,國際國內環境正在發生深刻復雜變化,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面臨多重挑戰,具體體現在“六個性”。

一是思想認識上的搖擺性。去年下半年以來,我國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憂,外部環境復雜嚴峻,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部分地方對生態環境保護重要性的認識出現了弱化,抓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勁頭發生了松動,將經濟下行壓力簡單歸結于環境監管過嚴的模糊認識有所抬頭,放松環境監管的風險有所增加。

二是污染治理任務的艱巨性。隨著環境治理措施深入推進,越來越要啃硬骨頭,一些問題解決的難度在加大。特別是在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和農業投入結構調整方面,部分地區仍對傳統產業存在路徑依賴,結構性污染問題依然突出。運輸結構調整任務艱巨,鐵路貨運量仍有較大提升空間。農業投入結構調整還需完善切實有效的政策機制。生態環境風險依然較高,突發環境事件時有發生,固體廢物尤其是危險廢物非法轉移、傾倒、處置等案件仍高發頻發。

三是工作進展的不平衡性。從工作推進情況看,有些地方前期工作基礎好、歷史負擔輕,環境質量改善壓力較小,但有的地方、有的領域環境治理基礎薄弱,工作難度較大。同時,城鄉發展和環境治理不平衡,農村地區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后,農村人居環境仍然存在“臟亂差”現象。

四是工作基礎的不適應性。從工作能力上看,生態環境隊伍薄弱,尤其是基層專業人員嚴重缺乏。從工作方式上看,重行政手段輕經濟手段、重監管輕服務的問題依然存在,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信息化水平亟待提高。從工作作風上看,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依然存在。個別地區、領域和行業的“一刀切”行為影響惡劣。

五是自然因素影響的不確定性。我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的基礎還不穩固,受自然條件變化影響較大,特別是大氣環境質量還明顯處于“氣象影響型”階段,稍有松懈就可能出現反復。去年秋冬季以來,受不利氣象條件影響,京津冀及周邊出現10次重污染天氣過程。

六是國際形勢的復雜性。受全球經濟放緩和治理體系調整的影響,一些發達國家推動全球環境治理動力開始顯現不足。此外,一些國家質疑我國禁止“洋垃圾”入境政策等負面聲音不絕于耳。

在正視困難和挑戰的同時,我們更要在“危”中尋“機”,分析并把握好機遇和有利條件,以更加積極的姿態謀劃做好各項工作。

12345678

編輯:程彩云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clhh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大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