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2-18 14:20
來源:河北省生態環境廳
近日,河北省生態環境廳發布了《關于對我省重要生態功能區建設項目環評審批提級管理的意見》,全文如下:
關于公開征求《關于對我省重要生態功能區建設項目環評審批提級管理的意見》的通知
各有關單位:
為加強對我省重要生態功能區、自然保護區(地)等重要環境敏感區及周邊區域的建設項目管控。我廳研究起草了《關于對我省重要生態功能區建設項目環評文件實施提級審批管理的意見(征求意見稿)》(見附件),現公開征集意見。各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個人均可提出意見和建議,征集意見截止時間為2019年2月28日。
聯系人:環境影響評價處梁潔
電話:87908515
郵箱:huanpingchu2017@163.com
附件:《關于對我省重要生態功能區建設項目環評文件實施提級審批管理的意見(征求意見稿)》(見附件)
河北省生態環境廳
2019年1月29日
附件
河北省生態環境廳關于對我省重要生態功能區建設項目環評文件實施提級審批管理的意見
(送審稿)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政府、雄安新區管委會: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落實“三線一單”環境管理要求,加強我省重要生態功能區、重要自然保護地開發建設活動有效管控,經省政府同意,提出如下意見:
一、強化生態功能區的環境監管
各地要加強對全省重要生態功能區和生態空間的環境管理,對生態保護紅線區、生態支撐區、水源涵養區、飲用水源保護地等重要生態功能區的建設項目嚴管嚴控,堅決遏制侵占生態功能區、破壞生態和污染環境的違法違規建設活動。對選址位于森林、草原、草甸、內陸濕地、海洋、海岸、地質遺跡、古生物遺跡及野生動植物保護區等重要自然保護地的建設項目環評審批,要依法依規征求主管部門意見。對水源涵養區上游的河流岸線兩側要嚴格控制項目建設,確保區域生態環境安全。
二、對重要生態功能區建設項目環評文件實施嚴格管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第二十三條規定,除雄安新區、北京新機場、北京冬奧會張家口賽區區域外,對全省涉重點生態功能區的建設項目環評文件審批權限,實行提級管理。
1、省級以上各類自然保護區內的建設項目。建設項目選址位于省級及以上自然保護區內,其環評文件一律報省生態環境廳審批。省級以下各類自然保護區內的建設項目,其環評文件一律報各市(含定州、辛集市)環評文件審批部門審批。
2、環首都重要流域特定范圍建設項目。永定河(張家口段)、潮河(承德段)、白河(張家口段)、灤河(承德、唐山段)主河道、一級支流河道岸線(以水利水資源部門劃定結果為準)外100米范圍內的工業類、礦山類、房地產類、主體公園類建設項目,由省生態環境廳負責審批。上述省級審批其環評文件之外的行業,由各市(含定州、辛集市)政府依據現有環評文件審批權限進行規定。上述流域及外圍已批準實施、且在劃定的生態功能保護區、水源涵養功能保護區內的建設項目,其環評文件由各市(含定州、辛集市)環評文件審批部門審批。
3、重要生態功能區內的特定項目。對選址位于生態保護紅線區、飲用水水源保護一級、二級保護區、南水北調一級保護區內的工業類、礦山類、房地產類、主體公園類建設項目,由省生態環境廳負責審批。上述省級審批其環評文件之外的行業,由各市(含定州、辛集市)政府依據現有環評文件審批權限進行規定。
上述區域、流域之外的其他建設項目環評文件審批權限按照現行的審批權限執行。雄安新區上述項目由雄安新區生態環境局審批。未列入《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的開發建設活動,依法實施環境執法監督,免于實施環評文件審批管理。
三、進一步加強建設項目事中事后監管
加強重要生態功能區建設項目監督管理。根據生態環境部《關于強化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事中事后監管的實施意見》(環環評【2018】11號)要求,各級環評審批部門要嚴格依法行政,切實落實環評審批行為和審批程序合法性、審批結果合規性的管理要求;各級環境監察執法部門要加強建設項目環境保護“三同時”要求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加大對重要生態功能區“未批先建”嚴重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堅持“嚴懲重罰”和生態優先。省、市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要加強與各級行政審批局的協同配合,加強信息傳遞和信息共享。對發現違反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行為,要落實屬地執法監管責任,并及時向上級部門報告情況,切實加強對建設單位執法監督,強化污染治理和生態保護措施落實。對于涉及穿越保護區、水源保護地等交通項目,環評審批等部門工作重心前移,指導建設單位盡可能避免穿越自然保護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施工期要因地制宜做好生態恢復治理和景觀保護及其他應急防護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和生態破壞。加強建設項目事中、事后管理,對“未批先建”“邊批邊建”“批建不符”“久拖不驗”等環境違法行為,各級審批部門要及時將審批信息傳遞至環境執法部門,在辦理(補辦)環評手續、排污許可證核發等行政許可過程中,審批部門發現項目違法行為和線索的,要及時向環境監察、執法部門提交案件線索,形成部門協調聯動、齊抓共管的局面。
河北省生態環境廳
2019年1月 日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