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4-15 11:00
來源: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等4C技術并通過通訊網絡將分布在工業現場(附近)的現場控制站、檢測站和操作站等操作控制中心
的操作管理站、控制管理站及工程師站等連接起來,共同完成分散控制、集中操作、管理和綜合控制的
系統。
3.17 排放連續監測系統Continuous Emission Monitoring System (CEMS)
連續測定顆粒物和/或氣態污染物濃度和排放率所需要的全部設備。一般由采樣、測試、數據采集
和處理三個子系統組成的監測體系。
3.18 排放預測監測系統Predictive Emission Monitoring System (PEMS)
用過程參數和其他參數確定污染物的濃度或排放速率的系統。通過公式轉換,圖形或計算機程序處理測量參數,用于和排放限值或標準進行比較。
3.19 建立模型Establishing Models
基于自然科學的基本原理或應用數學的方法,如:神經網絡法、統計回歸法,推導過程參數與污染物排放數據之間的關系,所建立的理論模型或經驗模型。
4 排放過程(工況)監控系統的組成
4.1 一般規定
PMS由現場端監控系統和中心端監控平臺兩部分構成,其系統示意圖見圖1。
表示采用任一種治理排氣的技術;生產設施和治理設施的運行參數數據可用傳感器直接獲取;示意圖僅表示單個生產設施和治理設施運行參數數據的采集、污染物監測、數據傳輸及與中心端監控平臺的連接和部分功能。
4.2現場端監控系統
由參數監測、數據采集傳輸和應用軟件三個子系統組成。
a.參數監測子系統:由各類傳感器和監測設備組成,可準確、完整、系統的獲取生產設施、治理設施運行的關鍵參數數據和污染物排放及煙氣參數監測數據。
b.數據采集傳輸子系統:由分布式控制系統、數據采集傳輸儀、局域網組網設施等組成,可實現數據的采集、存儲、傳輸等功能。
c.應用軟件子系統:工藝監控、數據審核、異常報警和趨勢預警。實施現場監測數據的統計分析,治理設施運行狀態的判定。
4.3中心端監控平臺
包含污染源中心端工況監控系統。接受多個現場端監控系統的信息,實現現場數據的監控、匯總、統計分析、共享交換等功能;根據環境管理的需要,可擴展環境監察、環境信用評價、企業綠色信貸及其他方面的功能。
5 排放過程(工況)監控系統的技術要求
5.1 外觀要求
5.1.1儀器應在醒目處標識產品銘牌,銘牌標識應符合GB/T13306的要求。
5.1.2顯示器無污點。顯示部分的字符均勻、清晰、屏幕無暗角、黑斑、彩虹、氣泡、閃爍等現象。
5.1.3機箱外殼應耐腐蝕、密封性能良好、表面無裂紋、變形、污濁、毛刺等現象,表面涂層均勻、無腐蝕、生銹、脫落及磨損現象。產品組裝堅固、零部件無松動。按鍵、開關等控制靈活可靠。
5.1.4 機箱外殼應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能承受安裝組件及短路時產生的機械應力和電動力,同時不因設備的吊裝、運輸等情況影響設備的性能。
5.2 環境條件
適應溫度、濕度環境的能力應分別符合GB/T6587.2 和GB/T6587.3中環境組別為II組的要求,抗振動性能應符合GB/T6587.4 的要求,抗電磁干擾能力應符合GB/T18268.1的有關要求。
5.3 安全要求
5.3.1 絕緣阻抗應不小于20MΩ。
5.3.2 在正常大氣條件下,應能承受頻率為50Hz、有效值為1500V 的正弦交流電壓1min,應無飛弧和擊穿現象。
5.4 功能要求
5.4.1 現場端監控系統
5.4.1.1 參數監測子系統
參數監測子系統的要求,參見附錄A。
5.4.1.2 數據采集傳輸子系統
5.4.1.2.1 數據獲取
企業生產設施和治理設施的運行參數和電氣參數等監控數據統一由智能數據采集儀與企業的中控系統、DCS連接獲取。
5.4.1.2.2 信號接入要求
a. 智能數據采集儀至少應具備8個模擬量輸入通道,應支持(4~20)mA、(0~20)mA電流輸入或(0~5)V 電壓輸入,采樣誤差小于千分之一;至少應具備8 路開關量輸入通道,帶光電隔離;應至少具備6個RS232/485 數字輸入通道,用于連接監測儀表,實現數據、命令雙向傳輸;備1個標準10/100M以太網口用于連接以太網。
b. 對于模擬量輸入信號,開關量輸入(輸出)信號,應采用屏蔽電纜,宜采用屏蔽雙絞電纜,屏蔽層要單端接地。
c. 模擬信號應隔離,以增強現場與遠傳信號的可靠性,所安裝的電流互感器應采用適應實際工況需要的規格型號,保證參數的準確采集。
d. 如果信號電纜和電源電纜之間的間距小于15cm,應在信號電纜和電源電纜之間設置屏蔽用的金屬隔板,并將隔板接地,避免交叉走線,以減少干擾;當信號電纜和電源電纜垂直方向或水平方向安裝時,信號電纜和電源電纜之間的間距應大于15cm。
e. 智能數據采集儀獲取數據時,應屏蔽編寫操作,系統只能讀取,以避免對中控系統數據造成干擾。
f. 依據電力系統二次安全防護的要求,在垃圾焚燒發電廠獲取工況數據方式時應加裝單向物理隔離裝置。
g. PMS 同設備現場之間的接線應符合DL/T 5136 的要求,所采用的硬件采集設備應符合DL/T5137 的要求。
5.4.1.2.3 數據傳輸
PMS 的數據編碼規則和傳輸協議應符合國際電工委IEC 60875-5-104 規約和HJ 212 標準的要求,對于HJ212未覆蓋部分,需遵循本規范的要求,具體參見附錄B。
工況數據通過光纖或GPRS無線網絡、3G/4G/5G網絡或者TCP/IP有線網絡等手段,發送至中心端監控平臺?,F場端監控系統和中心端監控平臺中間通過防火墻等手段,確保采集服務器的安全。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