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4-15 11:17
來源: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包含污染源中心端工況監控系統。接受多個現場端監控系統的信息,實現現場數據的監控、匯總、統計分析、共享交換等功能;根據環境管理的需要,可擴展環境監察、環境信用評價、企業綠色信貸及其他方面的功能。
5 排放過程(工況)監控系統的技術要求
5.1 外觀要求
5.1.1 儀器應在醒目處標識產品銘牌,銘牌標識應符合GB/T13306的要求。
5.1.2 顯示器無污點。顯示部分的字符均勻、清晰、屏幕無暗角、黑斑、彩虹、氣泡、閃爍等現象。
5.1.3 機箱外殼應耐腐蝕、密封性能良好、表面無裂紋、變形、污濁、毛刺等現象,表面涂層均勻、無腐蝕、生銹、脫落及磨損現象。產品組裝堅固、零部件無松動。按鍵、開關等控制靈活可靠。
5.1.4 機箱外殼應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能承受安裝組件及短路時產生的機械應力和電動力,同時不因設備的吊裝、運輸等情況影響設備的性能。
5.2 環境條件
適應溫度、濕度環境的能力應分別符合GB/T6587.2 和GB/T6587.3中環境組別為II組的要求,抗振動性能應符合GB/T6587.4 的要求,抗電磁干擾能力應符合GB/T18268.1的有關要求。
5.3 安全要求
5.3.1 絕緣阻抗應不小于20MΩ。
5.3.2 在正常大氣條件下,應能承受頻率為50Hz、有效值為1500V 的正弦交流電壓1min,應無飛弧和擊穿現象。
5.4 功能要求
5.4.1 現場端監控系統
5.4.1.1 參數監測子系統
參數監測子系統的要求,參見附錄A。
5.4.1.2 數據采集傳輸子系統
5.4.1.2.1 數據獲取
企業生產設施和治理設施的運行參數和電氣參數等監控數據統一由智能數據采集儀與企業的中控系統、DCS連接獲取。
5.4.1.2.2 信號接入要求
a. 智能數據采集儀至少應具備8個模擬量輸入通道,應支持(4~20)mA、(0~20)mA電流輸入或(0~5)V 電壓輸入,采樣誤差小于千分之一;至少應具備8 路開關量輸入通道,帶光電隔離;應至少具備6個RS232/485 數字輸入通道,用于連接監測儀表,實現數據、命令雙向傳輸;備1個標準10/100M以太網口用于連接以太網。
b. 對于模擬量輸入信號,開關量輸入(輸出)信號,應采用屏蔽電纜,宜采用屏蔽雙絞電纜,屏蔽層要單端接地。
c. 模擬信號應隔離,以增強現場與遠傳信號的可靠性,所安裝的電流互感器應采用適應實際工況需要的規格型號,保證參數的準確采集。
d. 如果信號電纜和電源電纜之間的間距小于15cm,應在信號電纜和電源電纜之間設置屏蔽用的金屬隔板,并將隔板接地,避免交叉走線,以減少干擾;當信號電纜和電源電纜垂直方向或水平方向安裝時,信號電纜和電源電纜之間的間距應大于15cm。
e. 智能數據采集儀獲取數據時,應屏蔽編寫操作,系統只能讀取,以避免對中控系統數據造成干擾。
f. 依據電力系統二次安全防護的要求,在火電廠獲取工況數據方式時應加裝單向物理隔離裝置。
g. PMS 同設備現場之間的接線應符合DL/T 5136 的要求,所采用的硬件采集設備應符合DL/T5137 的要求。
5.4.1.2.3 數據傳輸
PMS 的數據編碼規則和傳輸協議應符合國際電工委IEC 60875-5-104 規約和HJ 212 標準的要求,對于HJ212未覆蓋部分,需遵循本規范的要求,具體參見附錄B。
工況數據通過光纖或GPRS無線網絡、3G/4G/5G網絡或者TCP/IP有線網絡等手段,發送至中心端監控平臺。現場端監控系統和中心端監控平臺中間通過防火墻等手段,確保采集服務器的安全。
5.4.1.2.4 信號采集誤差要求
模擬量采集傳輸過程中產生的誤差應小于1‰。
5.4.1.2.5 系統時鐘計時誤差
系統時鐘時間控制24h 內誤差不超過±0.1‰,并能通過平臺對系統時鐘進行校準。
5.4.1.2.6 存儲要求
數據采集儀應具備斷電保護功能,斷電后所存儲數據不丟失。存儲容量不低于16G,,能保存1 年及以上的分鐘數據,可通過U 盤、存儲卡導出數據。
5.4.1.3 應用軟件子系統
5.4.1.3.1 數據展示
應能實時顯示采集的生產設施、治理設施運行數據,以及與監控污染物排放相關的監測數據或統計數據,可以工況圖、表格、折線和/或柱狀圖等方式表現。
5.4.1.3.2數據查詢
應能查詢實時數據、歷史數據、異常報警記錄等。
5.4.1.3.3多曲線比較
應能比較監控的設施運行參數數據、排放污染物、脫硫和脫硝效率、生產設施與治理設施關聯參數(如:發電負荷與脫硫系統增壓風機電流關聯曲線)數據的小時(適合時)、日、月變化曲線,以及不同電廠同類指標的比較等。
5.4.1.3.4異動分析
應能對采集的數據進行預處理,篩除離群值、可疑值并能識別在設施非穩定運行狀態下獲得的值。
5.4.1.3.5工況核定
判定治理設施的投運、停運及運行狀況,并核定運行狀況有效或無效,以保證精確的統計治理設施的有關數據及核定監控污染物的排放總量。分析各種運行狀況下監控參數數據的變化趨勢。
5.4.1.3.6數據判定
利用監控生產設施和治理設施的關鍵參數、數據統計分析、數學模型等方法判定設施的運行狀態和CEMS 監測數據的合理性。
5.4.1.3.7故障報警
應能針對生產設施和治理設施運行中出現的故障或異常情況進行實時預警和報警,并能記錄和查詢報警。對報警內容進行推送,跟蹤報警處理措施和處理結果,形成報警信息閉環管理。
5.4.1.3.8安全管理
應具有安全管理功能,操作人員需登錄工號和密碼后,才能進入控制界面。安全管理功能應至少為二級系統操作管理權限。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