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成人小视频|国产黄影院|青青草免费观看|55影视大全免费追剧|chottie

首頁 > 新聞 > 正文

江蘇常州市打贏藍天保衛戰行動計劃實施方案

時間:2019-04-23 10:10

來源:常州市人民政府

實施秋冬季重點行業錯峰生產。強化精準限停產,加大秋冬季工業企業生產調控力度,各轄市區針對鋼鐵、建材、鑄造、有色、化工等高排放行業,9月底前完成錯峰生產方案的制定,實施差別化管理。將錯峰生產方案細化到企業生產線、工序和設備,載入排污許可證。企業未按期完成治理改造任務的,一并納入當地錯峰生產方案,實施停產。屬于《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限制類的,提高錯峰限產比例或實施停產。(市工信局牽頭,市發改委、市生態環境局配合)

八、健全法律法規體系,完善環境經濟政策

(二十七)拓寬投融資渠道

要加大大氣污染防治資金投入。各級財政支出要向打贏藍天保衛戰傾斜,向環境整治任務重、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大的地區傾斜,加大對生態保護引領區建設的支持力度。對規范落實環保政策措施、真抓實干成效明顯的地方,按相關規定加大財政資金的激勵力度,加快資金項目審查進度,提高資金下達效率。強化專項資金統籌,重點支持工業企業提標升級改造、VOCs污染治理、燃煤鍋爐及工業爐窯淘汰或清潔能源改造等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工程項目,并從中優選一批有創新性、典型性和代表性,治理效果穩定、減排效益顯著,具有示范價值和推廣意義的工程項目作為大氣污染防治示范項目。(市財政局牽頭,市生態環境局配合)

多渠道籌集大氣污染防治資金。根據《關于深入推進綠色金融服務生態環境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構建完善綠色金融政策體系,引導各類資本投入生態環保領域。提倡提供“環保貸”金融產品,設立風險補償資金池,為污染防治、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環保產業發展提供貸款增信和風險補償。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綠色債券,探索綠色信貸資產證券化,拓寬企業環保投融資渠道。鼓勵信貸機構通過財政貼息等激勵政策參與大氣污染治理活動,引導金融機構對環保項目提供綠色信貸資金。依法合規開展大氣污染防治領域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建設。鼓勵開展合同環境服務,推廣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建立以財政投入為引導、金融資金和社會資本共同參與的投融資模式和綠色金融體系,通過市場化運作撬動金融資金和社會資本參與大氣污染治理項目。(市財政局牽頭,市發改委、市生態環境局配合)

(二十八)加大經濟政策支持力度

落實與污染物排放總量掛鉤的財政政策,調動轄市區政府治理大氣污染積極性。積極落實國家、省總量控制要求,對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工業煙粉塵和揮發性有機物的項目實施區域內現役源2倍削減量替代或關閉類項目1.5倍削減量替代。建立環保信用評價制度,修訂評價細則,擴大參評企業覆蓋面,實施跨部門聯合獎懲,實現信用數據的實時推送、歸集入庫和動態評價,避免人為干預,提高評價結果的公信力。實行企業環保信用等級與強制減排措施的聯動,對綠色、藍色企業給予政策鼓勵,對黃色、紅色和黑色企業加大強制減排力度。建立環境應急管控豁免機制,對實現超低排放、污染治理達到國內標桿水平的企業,免予執行應急停產、錯峰生產等管控措施,豁免名單向社會公開,接受社會監督。嚴格落實儲氣調峰設施建設、鋼鐵等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散亂污”企業綜合治理、柴油貨車淘汰治理、港口和機場岸基供電、車船和作業機械使用清潔能源、有機肥生產銷售運輸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全面清理取消對高耗能行業的優待類電價以及其他各種不合理價格優惠政策。(市發改委、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市財政局、市工信局牽頭,市發改委、市交通運輸局、市農業農村局等配合)

加大稅收政策支持力度。全面落實環境保護稅、資源綜合利用產品和勞務增值稅優惠政策,落實購置環境保護專用設備企業所得稅抵免優惠政策和支持藍天保衛戰的其他稅收優惠政策。對符合條件的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繼續落實并完善對節能、新能源車船減免車船稅的政策。落實環境保護稅對排放污染物濃度低于排放標準的企業的優惠政策,引導主動提升清潔生產水平,促進減污增效。(市稅務局牽頭,市財政局、市發改委、市交通運輸局、市工信局、市生態環境局等配合)

落實《江蘇省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實施細則》,全面推行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市生態環境局牽頭)

建立高污染、高耗能、低產出企業執行差別化電價、水價政策的動態調整機制,對限制類、淘汰類企業按省級要求執行差別化電價。(市發改委牽頭,市財政局、市工信局、市生態環境局等配合)

制定車船和作業機械使用清潔能源和“散亂污”企業綜合整治激勵政策。(市財政局牽頭,市發改委、市交通運輸局、市工信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等配合)

九、加強基礎能力建設,嚴格環境執法督察

(二十九)全面提升大氣環境監測監控能力

調整優化擴展國標空氣質量監測站點,加強各轄市、區、鄉鎮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網絡建設,2019年底前實現各轄市、區,重要傳輸通道鄉鎮監測站點全覆蓋。經開區、高新區、重點工業園區及港口設置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站點。加強降塵量監測,開展環境空氣VOCs監測,配置VOCs監測分析儀,具備對環境空氣臭氧前驅物(包括低碳化合物)、重點大氣污染源的VOCs進行監督監測的能力。充分利用全市國家氣象觀測站點、全市各類大氣環境監測站點,推進大氣污染、環境氣象綜合監測監控能力建設。2020年底前配合全省建成大氣顆粒物組分監測網、大氣光化學監測網以及大氣環境天地空大型立體綜合觀測網,形成國控、省控、市控、質控一體,覆蓋全市、重點突出、功能較為完善的大氣復合污染監測網絡。(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市氣象局、市財政局等配合)

加強工業園區監管能力建設。工業園區要建立與環境質量監測、環境空氣異味監測要求相適應的監測能力,實行網格化監測。根據周邊區域大氣環境以及污染源排放特點,確定園區特征污染物。在園區內、園區邊界、重點企業廠界、周邊環境 敏感目標處,全面建成園區大氣污染預防預警監控點。園區環保基礎設施安裝視頻監控、在線工況監控、污染物在線監測等。園區建立統一的“一園一檔環境信息管理平臺”,涵蓋園區基本情況、企業基礎檔案、特征污染物名錄庫、環境監控預警、LDAR管理系統、園區污染溯源分析、園區風險與應急指揮以及園區環境視頻監控等。強化企業用電設備荷載監控,對實施應急減排的企業相關生產線、工序和設備限停產情況進行全面監控。(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市工信局、市發改委等部門等配合)

1...345678

編輯:李丹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clhh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大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