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5-21 17:22
來源:蛙鳴華清
轉眼間,2019年已過近半,今天是24節氣中的“小滿”節氣,所謂小滿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滿。對于蛙鳴來說,就如這成長中的稻谷一樣,一路充實自己,迎著驕陽與雨露,不盈不滿,砥礪前行。
2016年,蛙鳴承接了第一個大氣污染網格化監測項目——濟寧市網格化空氣質量監測系統。作為物聯網、大數據在環境監測領域的應用,當時的“網格化監測”才剛剛起步。蛙鳴,作為大氣污染網格化監測的先行者,在摸索中不斷前行,最終成功助力濟寧空氣質量實現由倒數第一到正數第一的逆襲,成功塑造了“濟寧”模式。濟寧大氣污染網格化監測項目也成為全國標桿項目,全國各地紛紛學習與復制。2017年,蛙鳴承建的成都市大氣污染網格化監測系統,助力成都順利完成全年考核指標,得到了四川省環保廳的高度認可。
蛙鳴始終致力于“將科研成果轉化成社會發展動力,滿足百姓對藍天的渴望。”為了盡快打贏藍天保衛戰,蛙鳴不斷探索與提高,把深耕濟寧、成都項目獲得的成功經驗應用于全國,相繼在濟寧、成都、唐山、寧波、上海、西安、汾陽、巴中、文成等地建設網格化監測項目,以切實的行動,助力改善空氣質量。
蛙鳴數年來深耕環境監測與服務,在大氣污染精細化管控、復合污染專業深度分析和典型污染源動態監管等方面不斷探索與研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大氣污染防控綜合解決方案。
蛙鳴在實踐中不斷地總結與完善,加強研發投入。目前,公司研發技術人員占全公司總人數的60%。為了滿足大氣污染防控多場景的需求,蛙鳴不斷豐富自身產品線,從基礎的“二參”與“六參”微型空氣質量監測設備,延伸至便攜式空氣質量監測儀,到無人機監測模塊,可以實現“天地空”一體化的監測,成為環境管理者的有力管理工具。
如果說大氣污染網格化監測是“物聯網、大數據”在環境監測領域的應用,那么,蛙鳴在此基礎上真正將“人工智能”引入到了大氣污染防治領域。通過與業主的深入溝通,確切了解客戶需求,蛙鳴團隊在軟件研發上不斷創新與迭代。蛙鳴創新研發的“最強大腦”熱點網格管理輔助決策支持平臺,能夠實現用最少的人力高效地進行環境監管。通過多元化的數據融合、專業化算法建模及大數據分析,做到精準溯源、污染成因分析和熱點網格管理,從而起到大氣污染治理的輔助決策支持作用。
無論是在服務質量,還是軟件與硬件的研發上,蛙鳴都在不斷地探索與努力。在成長中,不忘回頭總結,悉數過往的成與敗,總是能夠看到自身的不足,然后做出更多的努力去提高。這就是蛙鳴,一個不盈不滿、積極向上的團隊。藍天保衛戰或將是一個漫長的戰役,然而,蛙鳴將拿出自身最強的戰斗力與意志力,與全社會一起,攻克它。在這條路上,蛙鳴將一直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