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6-20 09:36
來源: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
近日,清華大學陳呂軍教授指出,工業園區既是經濟發展的引擎,同時也是資源能源消耗、工業污染排放的大戶,工業園區已成為工業污染防治和中國溫室氣體減排的主戰場,綠色、低碳、循環、生態化發展是其唯一通路。
2019年6月10日,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以及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在京聯合舉辦“一帶一路”生態環保大數據服務平臺暨環保技術國際智匯平臺第四屆年會。作為本次年會的專題會議之一,工業園區水污染防治與綠色發展案例專題會于當天下午召開。會議特邀嘉賓清華大學陳呂軍教授作了題為“建設工業領域生態文明,推進工業園區綠色發展”的主旨演講。
陳呂軍教授指出,工業園區既是經濟發展的引擎,同時也是資源能源消耗、工業污染排放的大戶,工業園區已成為工業污染防治和中國溫室氣體減排的主戰場,綠色、低碳、循環、生態化發展是其唯一通路。
他介紹了自己的團隊開展園區溫室氣體減排研究的成果:
一是對中國1600個省級以上的工業園區能源基礎的研究。他們發現,這1600家園區的能源基礎設施總裝機容量為515GW,占2014年全國總發電裝機容量的38%,這些基礎設施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占全國的18%,二氧化硫排放占12%,氮氧化物排放占15%,淡水消耗占全國工業用水量的5%。
二是發現園區能源基礎設施存在燃煤機組裝機容量占比高(裝機容量占87%)、小機組數量多(50MW以下數量占62%)、溫室氣體排放量在園區占比高的“三高”特征。
另外,從國家政策分析,針對園區生態環境保護的要求,陳呂軍教授認為國家有關政策有四個特征愈發明顯:一是強調系統優化,全生命周期思想。從全生命周期角度推進污染防治、生態環境保護和資源能源管理,達到系統治理的最佳效果。二是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從只強調量不強調質,轉換到質與量的雙控。三是更嚴格、更透明的治污及環境監管。強化排污者責任,全面推進排污許可制度。四是更高的標準和風險控制。對主要污染物和特征污染物排放進行監控,加強特征污染物和新興污染物引起的環境和健康風險的防控。
陳呂軍教授還介紹了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循環化園區和綠色園區的發展現狀。
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我國的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建設由生態環境部、商務部、科技部三部委聯合推動。截止2018年3月,全國共有48家開發區通過考核驗收,45家批準建設,生態工業示范園區的建設為中國工業園區綠色發展樹立了標桿。
循環化示范試點園區: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于2011年正式組織實施園區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工作,2012年至2016年,合計批準示范試點園區110家,取得了較好的示范引領效果。
綠色園區:工信部面向國家級和省級產業園區,選取一批工業基礎好、基礎設施完善、綠色水平高的園區,創建100家國家級綠色園區,部分園區綠色指數得到大幅提升。
對于工業園區的綠色發展,陳呂軍教授建議用生態文明理念統領,做好工業園區的生態化改造和綠色發展。一是進一步推進生態工業園區、綠色園區、循環化園區、智慧園區的建設;二是以對國民經濟影響較大、安全與環境壓力較大的園區為重點,開展專項綠色行動;三是將工業園區綠色發展納入污染防治攻堅戰計劃,在工業園區中推廣綠色發展的理念和經驗。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