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成人小视频|国产黄影院|青青草免费观看|55影视大全免费追剧|chottie

首頁 > 新聞 > 正文

第三屆錢易環境獎頒獎暨獲獎者學術成果報告會在京舉行

時間:2019-12-23 10:39

來源:中國水網

2019年12月21上午9時,第三屆錢易環境獎頒獎暨獲獎者學術成果報告會在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拉開序幕。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業大學彭永臻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吳豐昌教授,清華大學環境工程系第一任系主任、錢易環境教育基金管理委員會主席井文涌教授,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水工業分會理事長、正司級巡視員張悅,清華大學校學生部副部長冉銳老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黨委書記劉毅老師,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黨委書記柳劍雄老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施漢昌教授,黃霞教授,錢易環境獎評審委員會成員與來自全國70多所高校、高中的25名獲獎同學,以及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本科生、研究生、媒體記者等80人一同參加了此次典禮。

1577070242590319.png

會議現場

本次典禮由錢易環境獎評審委員會組織,錢易環境基金管理委員會、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山東昱泰環保工程有限公司共同主辦。

據介紹,本年度共收到196份申請,涵蓋70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9所高中學校,通過函評和會評,最終入圍25名同學,其中包括5名一等獎獲得者。

典禮現場,5名一等獎獲得者分別匯報了各自的研究成果。

其中,來自重慶大學的博士生馬敏達匯報了題目為“中國建筑部門碳排放的影響機理與達峰路徑研究”的報告,報告主要探究建筑碳排放強度變化的影響機理,構建建筑部門歷史二氧化碳減排量評估模型并構建靜態排放模型與排放動態模擬結合的建筑部門碳排放達峰情景推演方法;

清華大學博士生劉彥伶匯報了題目為“發揮納濾優勢 保障飲水健康”的報告,講述通過開創或完善多種研究方法,深入解析納濾對水中微量有機物的截留機理,并制備具有“選擇性分離微量有機物與無機鹽”功能的新型納濾膜,能夠同時保障飲用水的安全性和健康性;

來自南京大學博士生趙迪的匯報了題目為“大米中鎘的人體生物有效性及其健康風險評估研究”的報告,主要通過研究典型污染區大米鎘的生物有效性、人群尿鎘狀況、健康風險及調控措施,明確了大米鎘的生物有效性在人體健康風險評價中的重要性,探討了膳食補充營養元素如鈣和鐵及避免高鹽飲食降低大米鎘的生物有效性的機制;

來自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碩士生賈利霞匯報了題目為“基于農林廢棄生物質碳源補給調控的人工濕地強化脫氮效果研究”的報告,主要研究水生態修復領域,通過人工增氧在濕地內部營造好氧與缺氧交替環境,同時將農業廢棄生物質應用為人工濕地填料,充分利用生物質的溶解性有機物緩釋功能,顯著提高濕地內部微生物反硝化脫氮作用,實現總氮去除率94%;

來自浙江大學博士生康達匯報了題目為“厭氧氨氧化顆粒污泥系統狀態指紋研究”的報告,通過挖掘厭氧氨氧化顆粒污泥系統在各典型機能狀態下的可視化特征,分別從菌體細胞、顆粒污泥和顆粒污泥床三個結構層次創建顏色、形態和質地指紋,探明其發生機制和指示功能,推動厭氧氨氧化工藝的機器識別和智能監測。

五位一等獎獲獎人匯報之后,現場進行了評委投票并現場計票。最終,浙江大學博士生康達獲得特等獎。

1577070208649593.png

1577070172842449.png

1577070107596998.png

頒獎儀式

現場舉行了頒獎典禮。隨后,獲獎學生代表馬敏達、毛崧蓉、康達同學代表所有獲獎學生表達了對錢易院士和錢易環境教育基金會的衷心感謝,并表示將繼續在環境科學領域深入研究,不斷提高自己的學術水平,為國家可持續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奮斗。

此外,現場還播放了錢易院士提前錄制好的視頻,她表示,看到這么多年輕人有決心、有興趣投身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研究、實踐,深感欣慰。希望大家有責任有擔當,從小事做起,為中國的環保事業作出貢獻。

1577070058561961.png

全體合影

延伸閱讀:

為感謝錢易院士在我國環境科研和教育領域的杰出貢獻,錢易教授的學生們在她80壽辰發起并捐資成立了“錢易環境教育基金”,在該基金支持下,設立了“錢易環境獎”,旨在激勵全國積極踐行環境公益、腳踏實地開展創新研究的優秀學生,激勵青年一代投身環境保護事業,為國家可持續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奮斗。

獎學金面向中國各中學、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全日制在校生。(包括高中生、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專業不限);鼓勵熱愛環境事業,具有創新精神;積極組織并踐行環境公益活動,并取得突出貢獻;腳踏實地地開展創新性研究,并取得顯著創新性研究成果的同學積極申報。

獎項設立為:特等獎1名,獎金5萬元人民幣;一等獎5-10名,獎金2萬元人民幣/每位獲獎人;二等獎10-20名,獎金1萬元人民幣/每位獲獎人;中學生獎5-10名,獎金6000元人民幣/每位獲獎人。

相關鏈接:2017生態文明國際學術論壇在清華大學召開 社會亟待開展知行合一的生態文明教育

編輯:徐冰冰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clhh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大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