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01-22 09:55
來源:河南省生態環境廳
(四)加強幫扶指導,提供技術服務。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城市大氣治理,開展“一市一策”駐點跟蹤研究。對長江干流沿線和重要節點城市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派駐專家團隊進行駐點研究和技術指導。同時,啟用國家生態環境科技成果轉化綜合服務平臺,匯集環境治理科技成果4000多項。舉辦系列生態環境科技成果推介活動,對有意向、有需求的企業提供對接幫扶,累計推介先進污染治理技術670余項。及時更新國家先進污染防治技術示范目錄,篩選和發布一批優秀示范工程。
各地在這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如河南省9部門共同開展“千名專家進百縣幫萬企”綠色發展服務活動,累計派出專家5000余人次,服務企業3500余家,幫助企業發現解決各類問題1萬多個。河北省開展“萬名環保干部進萬企、助力提升環境治理水平”活動,派出幫扶人員3.3萬余人次,幫扶包聯企業9300余家。
(五)傾聽企業訴求,穩定信心預期。在法規標準制修訂和實施過程中,廣泛聽取企業和行業協會意見,并做好宣傳解讀,提高政策可預期性。認真做好生態環境領域信息公開,方便企業了解和掌握生態環境狀況和監管要求。鼓勵民營企業主動公開生態環境信息。截至目前,全國近2萬家重點企業實現在線監測聯網,388家垃圾焚燒廠全部實現“裝、樹、聯”(即安裝自動監控設備、在廠區門口樹立電子顯示屏公布數據、與生態環境部門聯網),既落實了環境監管要求,又穩定了企業發展預期,還樹立了綠色發展行業標桿。
關于垃圾焚燒發電我再多講幾句,這件事情是非常重要和有價值的。垃圾焚燒發電從技術角度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很多國家把垃圾焚燒發電廠建在城區甚至建在市中心。而垃圾焚燒發電目前在我國卻面臨一建就鬧、一鬧就停的突出問題。垃圾問題是需要解決的,否則,它將變成我國城鎮化、現代化道路上的攔路虎。我們認識到,推動這項工作最關鍵、最基礎的就是要求現有的垃圾焚燒發電廠全部實現達標排放,并且是高水平達標排放,因為這是贏得老百姓的信任和可接受性的基礎和前提。如果現有的垃圾焚燒發電廠都做不到達標排放,就不能保證新建的垃圾焚燒發電廠沒有問題。基于這一認識,從2018年開始,我們在全國組織開展了垃圾焚燒發電達標排放專項行動。目前已趨于尾聲,再過一段時間就能夠向全社會公布全國的垃圾焚燒發電廠完全達標排放,而且與國際上的排放水平是一致的,有些甚至高于國際水平,我們歡迎任何人任何時候去檢測。這樣一來,大家也就應該可以接受新建垃圾焚燒發電廠了。我們也注意到,一些垃圾焚燒發電廠的建設和運營單位是民營企業。希望民營企業一定要意識到這一點,垃圾焚燒發電企業未來要贏得發展的前提就是要將現有的企業做好,實現穩定達標排放。
不少地方探索創新方式,傾聽企業意見建議。河南省將每月5日定為“企業服務日”,江蘇省將每月第四周的周四定為“企業環保接待日”,打造面對面服務企業直通車。
(六)完善環境政策,提供支撐保障。推動設立國家綠色發展基金,由財政部、生態環境部和上海市政府共同發起,2020年將正式啟動運營。河南省出臺綠色發展基金實施辦法,設立160億元的河南省綠色發展基金。設立綠色發展基金,將為民營企業環境治理和生態環保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與此同時,近年來我們積極推動完成環境保護費改稅,對低于污染物排放標準的企業實施減稅優惠。發布從事污染防治的第三方企業所得稅政策問題等公告,對符合條件的第三方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進一步健全企業環境信用評價制度,充分運用信用評價結果,創新抵押擔保方式,大力推進綠色金融,拓展融資渠道支持企業綠色發展。推動加快完善和落實促進綠色發展的價格機制。
各地開展有益探索和實踐,江蘇省提出深入推進綠色金融服務生態環境高質量發展33條具體措施,2018年以來累計投放“環保貸”近70億元,民營企業受貸比例達66%。廣東省加強環保與金融融合促進綠色發展,印發實施意見,召開工作推進會,金融機構現場向環境友好企業授信120億元。
三、努力提高服務民營企業綠色發展水平
下一步,各級生態環境部門要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以更加熱情的服務和更加有力的舉措,鼓勵、支持、引導民營企業綠色發展,合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同時,我們探索積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經驗,今后也要進一步堅持和弘揚,這些做法和經驗可以概括為“六個堅持”:
第一,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生態環境保護而言,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既是重要的價值觀又是重要的方法論,是做好工作的定盤星、指南針和金鑰匙。近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之所以保持良好態勢,取得新的重大進展和顯著成效,最根本的是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英明決策,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實踐偉力,有習近平總書記的掌舵領航、率先垂范。以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為例,我們感受特別深刻。如果沒有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引,沒有習近平總書記在關鍵時候給我們撐腰鼓勁、指點迷津,是絕不可能有今天這樣的良好局面的。
第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這絕不是一句空話。一方面,為了人民、服務人民,把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作為民生優先領域,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另一方面,依靠人民,仰仗人民,將人民來信來訪和投訴作為精準發現生態環境問題線索的“金礦”,讓老百姓充當我們的“千里眼”“順風耳”,成為我們發現問題的幫手、同盟軍,變成我們監督力量的一部分。
第三,堅持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某種意義上講,就是將“小環保”真正變成“大環保”。過去一講環保就是環保部門的事,現在講環保就是大家的事。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對本行政區域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及生態環境質量負總責,各相關部門要履行好生態環境保護職責,管發展的、管生產的、管行業的,都要按“一崗雙責”的要求管好環保,誰家的孩子誰來抱,眾人拾柴火焰高,這是非常關鍵的一點。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