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01-31 14:31
來源: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
2020年除夕到大年初五,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出現區域性重污染過程。專家“追蹤”,對污染過程進行了分析解讀。
污染最新發展
1月24日(除夕)起,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整體受弱東北高壓影響,山東、河南、河北交界地區形成輻合帶,并最先出現小時重度污染。隨后在弱偏東風影響下,在華北平原形成大范圍污染,再逐漸集中到太行山山前城市,并隨著逐漸加大的東南風向北推移。1月28日(初四)晚間,區域大部分城市恢復優-良水平,但北部的北京、天津等城市受輻合帶影響,依然維持重度污染。1月29日(初五)中午前后,輻合帶南移至河北、河南交界處,導致當地出現小時重度或嚴重污染,而區域北部空氣質量轉為優-良。PM2.5濃度等級分布" style="border: 0px; display: block; max-width: 100%; margin-left: auto; margin-right: auto;"/>
1月28–29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典型重污染時刻風場和PM2.5濃度等級分布
(左,來源:windy.com)和PM2.5濃度等級分布(右,數據來源:中國環境監測總站)
污染成因分析
從氣象條件上看,近期影響我國的冷空氣總體偏弱,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持續大范圍靜穩、高濕天氣。從1月24日(除夕)夜間起,近地面風速持續小于2米/秒,相對濕度整體高于60%,京津冀中北部、河南中部、山東西部等地出現大霧天氣,使污染不易消散。
從污染排放上看,春節期間煙花爆竹燃放導致污染物大量增加。除夕夜間至初一凌晨,各地煙花爆竹集中燃放導致空氣質量快速轉差約2個等級,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典型城市的PM2.5組分中,和煙花爆竹燃放有較大關系的氯離子、鉀離子和鎂離子等組分濃度迅速上升,其中鉀離子和鎂離子濃度比非燃放時段分別上升高達50和100倍左右。北京市上述離子組分占PM2.5總量的55%–75%。分析表明,部分城市在污染峰值期間,煙花爆竹對PM2.5的貢獻率最高可達80%左右;保定市持續受煙花爆竹燃放影響,1月26日(初二)–29日(初五)的重污染時段,煙花爆竹對PM2.5的貢獻率仍達20–40%左右。
北京、保定和衡水PM2.5組分濃度變化(數據來源:中國環境監測總站)
除了煙花爆竹燃放的影響,工業企業排放也不容忽視。春節期間,高污染的鋼鐵、煉焦、玻璃、耐火材料、化工、制藥等重化工行業存在大量不可中斷工序,部分企業還承擔著協同供暖任務,燃煤電廠、供熱鍋爐等要保障社會正常運行和居民采暖,都需要持續運行,污染物排放強度與日常相比并沒有太大差別。這些企業要保障正常生產,還需要大量的重型載貨車提供物料運輸,這部分排放量也沒有明顯下降。
空氣質量預測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最新空氣質量預報結果顯示,1月30日(初六)–2月2日(初九),沿山城市先后受靜小風和偏南氣流影響,有污染輻合,擴散條件總體較為不利,前期區域中南部中至重度污染過程持續。2月3日(初十),受弱冷空氣影響,污染短暫緩解。4日,地面轉為偏南風,河北中南部可能再次出現重度污染。(來源:中國環境監測總站)
注:由于近期冷空氣及降水過程不確定因素較多,具體形勢有待臨近判斷。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