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02-03 09:11
來源:工業綠色化
作者:張星星、孫小敏
庚子鼠年伊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席卷而來,波及全國!各地疫情防控工作形勢嚴峻!面對傳播性如此之強的病毒,工業企業都開始積極部署、全員參與、強勢防控,總體來看,大家在思想上高度一致,重視層度是空前的,但在具體方法上又不盡相同,為此,專委會特別組織人員對鋼鐵、紡織、制藥、石化、汽車、電子、機械、等行業的部分工業企業進行了調研,對各自采取的應急措施進行了匯總和分析,希望對您有借鑒意義!
庚子鼠年伊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席卷而來,波及全國!各地疫情防控工作形勢嚴峻!截至2月1日16時,國家衛生健康委收到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累計報告確診病例11860例,累計疑似病例17988例,累計死亡病例259例,累計治愈病例247例。短短1個月左右時間,確診病例就已經過萬,并大大超出了2003年的非典確診病例總數!
面對傳播性如此之強的病毒,工業企業都開始積極部署、全員參與、強勢防控,總體來看,大家在思想上高度一致,重視層度是空前的,但在具體方法上又不盡相同,為此,專委會特別組織人員對鋼鐵、紡織、制藥、石化、汽車、電子、機械等行業的部分工業企業進行了調研,對各自采取的應急措施進行了匯總和分析,希望對您有借鑒意義!
整體部署
由公司領導牽頭成立疫情防控專項小組或指揮中心,統一領導、統一指揮、統籌協調。具體做法有:
1. 指揮中心下設防控組、宣傳組、物資組等分組,明確責任分工,建立聯防聯控機制,全面開展公司疫情防控工作;
2. 發出《致全體企業家人的一封信》,表明企業防抗疫情的決心和態度,安撫職工,統一思想,統一認識;
3. 制定《全力打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攻堅戰的工作方案》,確保思想統一下的行動一致,做到臨危不亂;
4. 制定《返程員工觀察期間管理辦法》,確保分類管理、避免交叉感染;
第一時間完成全體員工人員流動、疫情排查登記工作。
宣傳教育
充分利用公司官網、微信公眾號、微信群、朋友圈、短信、張貼宣傳圖、視頻會議等各種宣傳教育渠道,向全體員工及時普及疫情現狀、疫情傳染機理、發病特點、防控知識及要求等,不斷增強自我防護意識與能力,做好積極正向輿論引導。具體做法有:
1. 下發類似《自我預防,小事做起,全力以赴科學抓好疫情防控》倡議,將防空變成全體員工的自覺行為,而不是靠企業督促、管理;
2. 發放《疫情防控知識匯編手冊》,向全體員工全面普及疫情防控知識及要求,不斷增強企業家人自我防護意識與能力,做好積極正向輿論引導;
3. 設立疫情檢查站,張貼疫情明白紙張或發放疫情防控卡片。
在崗員工管理
對于疫情期間沒有離開及健康狀況良好的返程員工,要嚴防死守,確保不出現一例病例,所以不能有一絲一毫的懈怠,具體做法有:
1. 定期健康排查登記:每天定時組織對員工的體溫檢測,及時了解并追蹤每一個員工的身體健康情況;
2. 體溫異常人員管控:高于或等于37.3的人員立即回家休養或就近診治,避免交叉感染;
3. 建立健康日報制度:要求所有部門和車間必須每日上報員工的健康情況、即使了解跟蹤每一位員工的身體概況,確保不漏掉一個;
4. 督促員工做好個人防護:上班期間堅持戴口罩、減少接觸和感染病原的風險。堅持勤洗手,降低病毒感染幾率,吃東西前、從人員密集區回來、外出回來、接觸自己的眼睛和鼻孔之前等都需洗手。
返程及特殊員工管理
返程員工是個特殊群體,需要特別關照,他們直接影響在崗員工的身體健康,但這個群體又相對復雜,來自地區不同、交通工具不同、路上接觸的人不同,給管理帶來很大麻煩,必須予以分類。具體做法有:
1. 武漢疫區返程員工:需重點關注,自返程之日起開始計算醫學觀察期,觀察期滿14天,無任何發燒、咳嗽、呼吸道感染癥狀的,才可返崗復工;
2. 與武漢疫區人員有密切接觸員工:需重點關注,自接觸之日起開始計算醫學觀察期,觀察期滿14天,無任何發燒、咳嗽、呼吸道感染癥狀的,才可返崗復工;
3. 對于疑似癥狀員工:不得進入廠區,要求其居家隔離或就近診治,暫不返崗,待無任何癥狀,且醫學觀察期滿14天后才可返崗復工;
4. 其他外地返程員工:安排專門休息觀察區或自行隔離,安排專人負責他們的健康狀況監查,一旦發現問題及時報告,妥善處置,確認健康狀態良好正式返崗。
人文關懷
員工是企業的主人,他們都是疫情的受害者,特別是在疫情比較嚴峻的情況下,他們更需要企業的關懷、體貼和安慰,很多企業從一開始就關注到了這一點。具體做法有:
1. 企業領導看望慰問返程員工及家屬,工會組成慰問小組,為返程家人送去專業書籍和新鮮水果和慰問品,讓他們安心隔離和觀察,讓他們的心時刻和企業在一起;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