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04-28 16:45
來源:盛大環境
作者:繆冬塬
摘要
相應于國家或地區的“中等收入陷阱”,企業的發展中也存在一個“中等規模陷阱”。環保企業的“中等規模陷阱”效應明顯,組織管理復雜、戰略迷失、文化散失、效率降低是中等規模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人”和“效率”是問題的主因,鮮明的企業文化和良好的機制是聚攏人才的關鍵,提高效率是貫穿整個問題的核心。
一、由“中等收入陷阱”引發的思考
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30年后,我們的增長速度開始走入下行趨勢,關于 “中等收入陷阱”問題開始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討論。
中等收入陷阱是一個國家發展到中等收入階段(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000—12000美元左右)后,可能出現兩種結果:1、持續發展,逐漸成為發達國家。2、在發展中,經濟體發現自己卡在勞動力成本上漲和成本競爭力下降的中間,無法與高技能創新的先進經濟體,或低收入低工資的經濟體在廉價生產制成品上相競爭,導致經濟發展徘徊不前。后一種結果即被稱為走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可見,導致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本原因還是在于效率的降低。國家如此,我想企業也如此。
二、企業的“中等規模陷阱”
對應于一個經濟體的“中等收入陷阱”,我們可以把企業發展中面臨的這種情況暫且定義為企業發展和生存的“中等規模陷阱”。
我覺得企業的“中等規模陷阱”可以定義為:在企業發展到中等規模(營業收入、利潤規模和員工數量是主要的參照指標,可參照行業中50~80分位數據)后,可能出現兩種情況:1、持續發展,逐漸成為行業中的TOP10,并進一步跨領域發展,成為躋身中國甚至世界排行榜的大型企業;2、企業發展到達一定規模,面對發展戰略、組織結構、管理和目標市場的變化,沒有采取正確的措施,導致效率降低,成本上升、核心人員散失、技術創新停滯,無法進一步獲得快速發展,始終徘徊在原有規模,甚至發展倒退,業務萎縮。后一種情況的企業可以說走入了“中等規模陷阱”。
企業的“中等規模陷阱”歸根結底也還是效率的降低,管理效率、技術創新效率降低,導致企業走向停滯和萎縮。
三、環保企業的“中等規模陷阱”
近些年環保行業備受矚目,在國家大政方針指引之下的環保行業迎來了大發展。大規模的流域生態治理和PPP模式,不僅使環保企業規模快速發展,也引得央企國企,大型上市公司紛紛殺入環保領域。
但從2018年年中開始,行業內的領先者——多個環保上市公司紛紛陷入發展和經營困境。在這些起起伏伏的事情后,環保企業的“中等規模陷阱”也是顯現的淋漓盡致。
1.環保企業的中等規模
環保行業涉及的業務領域廣,業態復雜,因此從收入、利潤和人員數量來看,環保企業的中等規模是一個較為寬泛的范圍。
環保企業達到中等規模大致的收入為5億元~20億元/年,利潤為2000萬元~2億元/年,員工為150人~1000人左右。不同的細分領域,數據還會有所不同。
2.環保企業中等規模所面臨的問題
(1)組織管理
環保企業大部分是由專業技術團隊創立的,發展到中等規模后遇到的首要問題就是組織管理問題。人員的增長,業務規模的擴大,采用什么樣的組織機構,如何管理是很多環保企業領導者沒有經驗的。規模小的時候,組織管理簡單,效率也相對高,但人和業務多起來了,如果沒有合理科學的組織架構和管理方法,效率會降得很低。
(2)戰略迷失
企業初級階段,一般會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核心產品和服務,發展的方向清晰,執行力強。但進入中等規模后,具有了一定的實力,這時反而會迷失了發展戰略,似乎什么都想做,什么都要做,不僅分散了力量,還造成了資源的浪費。
(3)企業文化散失
企業規模小,人員少,企業文化鮮明,同時生存發展壓力大,大家很容易擰成一股繩干工作。
隨著企業進入中等規模,人員迅速擴張,這時原有的企業文化很容易被沖淡變味。文化的散失還會導致原有核心團隊人員的流失,企業的發展失速。
(4)成本升高,效率降低,競爭力減弱
企業進入中等規模后,組織層級變多,管理流程變長,輔助人員和機構增多,如果沒有充分發揮規模優勢和技術創新降低直接成本,必然造成整體成本升高,競爭力減弱。
(5)機制改變
在企業初級階段,考核與激勵機制靈活務實,進入中等規模后,很多時候已經不是個人和小團隊的“作戰”編制,考核和激勵機制必須改變,但如何能夠與原有的機制實現順滑變革,是一個挑戰。
四、如何破解“中等規模陷阱”
從行業內眾多成功和不成功的經驗中可以看到,中等規模帶來的問題歸根結底還是在“人”和“效率”兩個主因上。
1、“人”是第一要務
環保行業是服務業,人是最關鍵的成功因素。發展戰略、技術創新、有效執行的基礎都是人。
成功=戰略×組織能力
正確的戰略來源于“人”,有執行力的組織能力的基礎也是“人”
如何能讓有能力的“人”聚集于企業呢?
(1)鮮明的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中的核心價值觀必須要鮮明,這樣才能聚集起志趣相投的人共同為一個目標而奮斗。
(2)機制
很多時候,我們喜歡研究成功企業的商業模式,但我認為真正讓企業成功的不是商業模式,而是企業的機制。所謂機制是組織中的個體、組織分支以及整個組織之間采用何種方式協調各個部分之間的關系以更好地發揮作用的運行方式。
機制的建立要基于人之本性(即客觀的大多數人的真實意識)以及企業的核心價值觀。機制是企業核心價值和文化的具體體現。
2、效率是核心
陷入中等規模陷阱的直接表觀動因都是效率的降低,效率降低必然引發成本的增加和競爭力的減弱,繼而引發發展的停滯甚至萎縮,最終導致企業的失敗。在企業管理和經營的各個方面都需要時時考慮效率問題,如何提高效率是所有管理、技術創新和執行的核心。
作者簡介:
繆冬塬
清華大學環境工程碩士、中歐國際工商管理學院EMBA、高級工程師、中國環境科學學會“青年科技獎”獲得者。
2019年6月——至今,為盛大環境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實際控制人。
1997年7月——2018年10月,為博天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交所主板上市公司SH.603603)董事 高級副總裁/創始團隊主要成員。
編輯:王媛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