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06-02 15:35
來源:生態環境部
二抓“打假”,堅持“嚴查”和“重處”。“嚴查”就是要履行好監督檢查的職能。按照《生態環境監測質量監督檢查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要求,我部已連續兩年對生態環境監測機構、排污單位、運維單位等開展監督檢查。2019年,我部聯合市場監管總局對37家國家級資質認定生態環境監測機構開展了“雙隨機”監督檢查,其中有3家被注銷資質認定證書,1家因出具失實報告被責令整改并處以罰款,18家因存在未嚴格執行標準規范等問題,被責令限期整改。今年,我們還將繼續加大監督檢查力度,進一步以查促改,提升成效?!爸靥帯本褪且男泻脟缿捅O測弄虛作假的職能。生態環境部會同公安部重拳打擊了西安和臨汾監測數據造假案后,環境空氣監測弄虛作假現象得到有效遏制。但水質監測干擾、作假現象有所冒頭,近期浙江樂清、安徽廬江等地發生兩起嚴重的涉嫌水質監測干擾、作假案件,我部已移交公安部門立案查處。目前,溫州樂清兩家生態治理公司的涉案人員已被逮捕,案件正在審理中。合肥廬江縣生態環境分局、縣河長制辦公室相關人員伙同博慧檢測技術(上海)有限公司相關人員串通造假,已經公安機關調查核實,地方人員受到了黨紀政紀處理,我部將對涉案公司進行處理、通報,并對地方政府進行公開約談。
對干擾生態環境監測的行為,我們堅持絕對“零容忍”,發現一起,查處一起,通報一起,絕不姑息。除依法給予行政處罰外,構成犯罪的,堅決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強化警示震懾作用。
第二個問題有請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的肖建軍副站長回答。
肖建軍:我簡單介紹一下“十四五”生態環境監測規劃的情況?!笆奈濉北O測規劃將以實現統一監測評估的職能為目標,以全面科學客觀的反映生態環境質量為原則,重點從理順監測的體制機制、優化生態環境的監測網絡、深化監測業務體系、強化新技術的引領、全面提升監測能力等方面發力,全面推動國家、區域、地方的監測能力和水平提高,有效支撐升級版的污染防治攻堅戰,為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我重點介紹一下“十四五”生態環境監測網絡規劃情況。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生態環境監測的決策部署,做好“十四五”國家空氣、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工作,更好履行統一監測評估職責,支撐污染防治攻堅戰和生態環境保護,從2019年開始,我部組織開展了“十四五”國家空氣、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網優化調整工作。經過歷時一年的方案研究、現場調研、集中攻關、征求意見、分省對接,完成“十四五”國家環境空氣和地表水點位調整工作。
國家城市空氣質量監測網方面,按照“科學延續、全面覆蓋、均衡布設”的原則,綜合考慮點位的完整性、代表性、可比性、穩定性、前瞻性,結合城市發展情況,針對城市新增建成區缺少國控城市點位、現有國控城市點位布設不均衡等問題進行優化完善,點位數量由1436個增加至1734個,監測的地級以上城市由337個增加至339個,實現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覆蓋,能夠更加客觀、全面反映全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水平和變化規律。
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網方面,按照“科學監測、厘清責任、三水統籌”的原則,綜合考慮點位的科學性、代表性、延續性、全面性,結合水環境管理需求。針對水生態環境保護責任不夠清晰、重要江河湖庫水功能區尚未全面覆蓋等問題進行優化調整,斷面數量由2050個增加至3646個,并重點加強了長江和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監測工作。優化調整后,基本實現了對十大流域干流及重要支流、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重要水體省市界、重要水功能區監測“四個全覆蓋”,能夠更加全面反映全國地表水環境質量狀況,厘清地方水生態環境保護責任。
按照部黨組的統一部署,2020年,國家空氣和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網絡新老點位并行監測,為“十三五”環境質量考核收官和“十四五”考核排名奠定基礎。調整后的監測網絡能夠更加精準支撐生態環境管理,為科學確定“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目標任務奠定扎實基礎。
謝謝。
黃河流域水生態環境監測將形成陸海統籌、天地一體的監測網絡
澎湃新聞:我想問關于黃河流域生態監測的,剛才也提到下一步要加強長江和黃河的生態監測,去年中央也召開了黃河生態保護部和高質量發展會,提到共同抓好大保護,推進大治理,請問黃河領域的生態環境監測建設方面有何安排,謝謝。
柏仇勇: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均對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
生態環境監測是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支撐。為科學、全面、準確評估流域水生態環境質量狀況及變化趨勢,精準分析、智能識別、實時監控水環境風險,支撐黃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修復,推動形成“共抓黃河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我部于2019年年底啟動了《黃河流域水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建設方案》編制工作。按照“補短板、強弱項”的要求,提出了重點加強黃河流域生態質量監測的基本思路,并圍繞黃河上、中、下游突出環境問題,明確了4項重點建設任務:
一是構建全流域生態質量監測一張網。融合衛星、航空、地面等監測手段,完善生態質量監測預警技術體系,加強生態地面站建設,提升水生生物監測能力,形成陸海統籌、天地一體的流域生態質量監測網絡,定期對流域及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質量開展監測評估,支撐黃河流域生態脆弱區和退化區生態保護修復,服務全流域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監管。
二是實現重點水域水質自動監測預警。開展國家和地方水質自動監測聯網共享,在重點斷面配備生物毒性、有機物和重金屬等自動監測設備,統一水質監測預警標準規范,基本實現干流省市界、主要支流市縣界水質自動監測全覆蓋,厘清水污染防治責任,推動水生態環境質量改善。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