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11-16 10:39
來源:VOCs減排工作站
“現在的臭氧污染防治,VOCs(可揮發性有機物)的整治,和十年前的顆粒物整治非常像,一進企業幾乎就能找到問題,很多企業的很多環節都有問題。”日前,在中國環境新聞工作者協會舉辦的“開展監督幫扶,減少VOCs排放”第八期環境茶座上,生態環境部執法局督察專員李天威做如上表述。
如何解決好企業低效率處置、VOCs排放與技術不匹配等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的關鍵。
生態環境部執法局督察專員李天威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當前在提供合適的技術供企業選擇方面還存在短板,“十四五”大氣污染防治要搞二期攻關,除了研究污染治理的機理、規律、方法,還得把技術梳理出來。
“必須要鼓勵技術進步,否則量大面廣的中小微企業將無所適從。”李天威解釋說,中小微企業可能一年掙幾十萬元利潤,但如果上一臺設備也要好幾十萬元,企業就難以承受。
“為此要鼓勵技術研發出來,這是一個很大的任務,在‘十四五’時期應該重點突破。”
臭氧污染問題日益凸顯
生態環境部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臭氧濃度為148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6.5%。以臭氧為首要污染物的超標天數占總超標天數的41.8%,導致全國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同比損失2.3個百分點。
李天威介紹,337個城市以臭氧為首要污染物的超標天數占比,從2015年的12.5%增加到2019年的41.8%,僅次于以PM2.5為首要污染物的天數占比(45.0%),特別是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以臭氧為首要污染物的超標天數占比已超過PM2.5。
李天威說:“隨著藍天保衛戰的推進,最突出的就是大氣污染成分的結構性變化非常明顯,比較典型的就是顆粒物指標下來了,顆粒物對優良天氣的影響下來了,但是臭氧的影響開始顯現了。”
2020年6月,生態環境部印發《2020年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攻堅方案》,文件提出,通過攻堅行動,VOCs治理能力顯著提升,VOCs排放量明顯下降,夏季臭氧污染得到一定程度遏制,重點區域、蘇皖魯豫交界地區及其他臭氧污染防治任務重的地區城市6~9月優良天數平均同比增加11天左右,推動“十三五”規劃確定的各省(區、市)優良天數比率約束性指標全面完成。
據了解,今年7月15日至9月22日,生態環境部開展了5個輪次夏季臭氧污染防治監督幫扶行動。范圍包括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蘇皖魯豫交界地區、長三角、長江中游以及珠三角等區域82個城市。
李天威介紹,圍繞石化、化工、工業涂裝、包裝印刷和油品儲運銷等5個行業,篩選出近30%的VOCs減排潛力大的重點縣區,聚焦300余個典型園區、3200余個特色產業集群和每個城市VOCs排放量前100名的重點企業。
李天威透露,夏季臭氧監督幫扶組共檢查企業11.7萬家,發現存在環境問題的企業3.3萬家,累計發現各類揮發性有機物問題10.5萬個。
其中,問題類型包括:涉VOCs有組織排放占32%,涉VOCs無組織排放占25%,VOCs物料儲存與輸送占20%,臺賬記錄占22%,其他占1%。
可揮發性有機物年排放量超2000萬噸
此次夏季臭氧監督幫扶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李天威介紹,2020年7月15日至9月22日,全國337個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同比增加共計1076天,平均每個城市增加3.2天。其中,夏季監督幫扶涉及的82個城市優良天同比增加567天,平均每個城市增加6.9天。
李天威說:“今年夏天的監督幫扶是為‘十四五’預演,臭氧的問題必然在‘十四五’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但是,與PM2.5治理相比,臭氧治理仍然處于起步階段,未來需要加強的地方還很多。
以企業為例,李天威談了一個自己的感受,企業特別是一些中小微企業對VOCs的認識明顯不足,對自己使用的原料里有沒有VOCs,產生VOCs的環節,設施運行情況等都掌握不清。
“有的企業上了設施,但到底能不能治VOCs、平時運不運轉都不關心,所以很多企業的VOCs治理還停留在設施有沒有的水平。”李天威強調,VOCs涉及企業和門類太多,共有460多個行業門類,非常重點的行業也有90多個,每個行業的情況都不一樣,沒有一個工藝可以適應所有行業,一個行業里不同品種、不同工藝環節差距也很大,遠遠超出原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治理的復雜性。
“幾百萬的企業跟VOCs都有關系,這里面大部分是中小微企業。”李天威說,需要鼓勵技術進步、鼓勵技術研發,這是一個很大的任務,“十四五”應該重點突破,否則量大面廣的中小微企業無所適從。
李天威介紹,關于VOCs的排放量,現在各個單位的說法不一樣,但每年至少是2000萬噸以上的水平。
“我個人體會VOCs的治理要比前一階段氮氧化物和顆粒物的治理要難,治理看得見的東西要花錢,而看不見的、聞不見的會花更多錢,能源結構調整的代價會更大,我認為VOCs的治理投入要遠遠大于治理二氧化硫、治理氮氧化物。”李天威稱。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