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01-18 11:08
來源:佛山生態環境
1月15日,國家生態環境部公布了2020年168個重點城市空氣改善幅度排名前20位名單,佛山排名第3。
碧空如洗,白云如絮。回顧過去一年,朋友圈中,佛山市民紛紛拍照留念的,不僅是清新通透的藍天白云,還有去年以來多次出現的彩虹、雙彩虹,持續刷新的天空“顏值”,讓800多萬佛山人對藍天綠水的期盼,正從夢想變成現實。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之年,在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大考之年,經受住重重考驗的佛山,在生態文明之路上迎來了歷史性、轉折性突破。風雨同舟,砥礪前行。決戰決勝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沖鋒號角已全面吹響,佛山凝聚全市上下攜手奮進,交出了一份成績亮眼的生態答卷,為三年藍天保衛戰寫下完美注腳。
亮麗答卷:空氣質量實現全面達標
新年伊始,禪城區祖廟門前的細葉榕冒出了新芽嫩枝,在藍天白云映襯下,這座紅墻綠瓦的嶺南古建筑顯得格外古樸典雅。根據全市各點位的空氣質量監測數據,2020年祖廟“氣質”明顯提升,同比改善22.5%。
不只是祖廟片區,全市空氣質量實現了多個歷史性突破。2020年,空氣質量達近年最優水平,同比改善22.3%,改善幅度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排名第三;優良天數比例達91.0%,首次超過九成;空氣質量六項指標首次全面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與此同時,污染物濃度不斷下降。2020年,PM2.5、PM10、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濃度均降至自2012年環境空氣質量新標準實施以來的最低水平,與2019年相比改善幅度均超過兩成。
其中,“約束性考核指標”PM2.5濃度為22微克/立方米,首次達世衛組織第二階段標準(25微克/立方米),改善幅度同比居全省第二位,與“十二五”末期相比下降43.6%。“工業污染標志物”二氧化硫濃度為7微克/立方米,穩定保持在“個位數時代”,與“十二五”期末相比下降58.8%。
一升一降的背后,蘊含著佛山為提升環境質量付出的不懈努力,也是佛山市委、市政府向人民作出的莊重承諾。
作為全國聞名的制造業城市,要走出生態文明之路,對佛山而言并非易事。面對制約城市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瓶頸,佛山沒有退縮,而是持續發力爬坡越坎,將打贏藍天保衛戰擺在全市工作的突出位置,連續多年將“新年第一會”用于部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是佛山制造業大市高質量發展必須過的一道關。”2020年4月,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市委書記魯毅強調,始終堅持生態環境保護優先,把綠色發展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揮棒、紅綠燈,以更大力度、更有效舉措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為佛山制造業大市增添濃濃的綠意。
藍天保衛戰收官之戰中,主官們披掛上陣、運籌帷幄。市長朱偉親自牽頭研究制定《決戰決勝污染防治攻堅戰三個“硬核十條”》,將強化大氣污染防治十項措施作為重要任務,彰顯佛山全力以赴攻堅克難的勇氣和擔當。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理念,正在這座工業城市生動演繹。
治氣經驗:“三源共治”同向發力
“粵W××665,尾氣檢測,合格。”昨日下午,三水區G321國道碧云路段,一輛汽車飛快駛過,電子屏實時給出車輛尾氣監測結果,整個監測過程僅用了0.7秒。
這是一套能快速揪出機動車尾氣超標的設備,叫做“機動車固定遙感監測系統”。面對路上飛馳而過的機動車,該系統不到1秒就能查出哪輛車尾氣超標。如今,全市已建成10套監測系統,實現對機動車污染排放的精細化管理。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要想治理空氣污染,必須先了解污染來自哪里,從源頭抓起。立足當前工業污染與城市型污染并存的實際,佛山堅持精準治污,因地制宜、因時制宜推進大氣領域“三源共治”。
面對移動源,佛山全面完成公交新能源化,在中心城區重點道路推廣黑煙車夜間抓拍。同時,佛山創新開展正規油品直接配送工地的能源物流模式,從源頭杜絕黑油和劣質油進入工地,減少因油品質量問題帶來的污染。一項項看得見的舉措,使得2020年全市二氧化氮濃度同比改善24.4%。
針對工業源,全市對鋁型材、建筑陶瓷、日用玻璃等傳統高耗能、高排放行業實施清潔能源改造;實施建筑陶瓷企業清潔能源改造,推動傳統制造向綠色制造蛻變。
此外,揚塵防治也是“藍天保衛戰”的重點工作之一。佛山堅持從制度上尋求突破口,先后出臺《佛山市揚塵污染防治條例》及其相關配套文件,確保揚塵源嚴格落實六個100%,逐步應用無人機和視頻系統強化監控。2020年,全市PM10濃度同比改善23.2%。
有心人,天不負。實踐經驗證明,佛山的綠色發展,絕不是對原有污染的小修小補,而是從根源上進行結構性治理,在藍天保衛戰中形成“三源共治”的污染治理大格局。
防控戰術:“夏病春治”未雨綢繆
走進高明區明城鎮,一家在荒草地上白手起家的環保科技公司上個月迎來了30萬元的大禮包。專注于VOCs(揮發性有機物)治理的佛山市智薈藍天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是省生態環境廳的示范項目,通過核心技術有效減少VOCs排放,經申請獲得30萬元獎勵資金。
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近年來佛山大氣污染治理成效顯著,但臭氧污染問題逐步顯現,成為提升全市空氣質量的最大“攔路虎”。其中,VOCs是臭氧形成的重要前體物,在大氣治理中尤為關鍵。
未雨綢繆,迎難而上。針對環保痛點,佛山早部署、早整治、早整改,在VOCs企業幫扶整治、重點時段臭氧削峰上狠下功夫,全力降低污染天氣的發生頻率。去年,佛山在共完成703家VOCs企業銷號式綜合整治;提前近一年完成364家VOCs省、市控企業“一企一策”治理;完成印刷行業VOCs整治1386家。
針對夏秋季節臭氧污染嚴重問題,佛山連續印發兩份夏秋季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幫扶百日行動方案,對全市范圍內揮發性有機物排放大戶,特別是家具、印刷、表面涂裝等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通過行業治理與執法聯動,引導企業主動履行治污主體責任,進一步提升污染治理水平。
實實在在的舉措,換來看得見的進步。2020年,佛山優良天數共計333天,同比增加45天,優良天數比例同比提升幅度居全省第三。
三年攻堅尾聲在即,藍天保衛戰圓滿收官,一個敢闖敢干、改革創新的制造業大市,正闊步走向一個藍天白云、繁星閃爍的生態之城。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