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04-08 09:25
來源:環保圈
作者:伏波望族
4月20日-22日,一年一度的中國環博會就又要來了!每年的環博會,都像是環保人的一個大PARTY,來自全國各地的展商、觀眾、專家、媒體齊聚上海,白天逛展開會,晚上吃飯聊天,成為了大家相聚見面的一個好機會。縱觀今年的環博會展商名單,會發現大型國企、央企明顯增多,這背后折射出一個重要的行業現象——環境產業的格局發生了變化,國資已經成為整個產業的主角。
20+央企國企齊聚環博會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這樣的感受,在參加像環博會這樣一年一度的活動時,尤為明顯。
時間過得真快,感覺過完年還沒幾天呢,清明節就到了。清明節一過,一年一度的中國環博會就又要來了。
每年的環博會,都像是環保人的一個大PARTY,來自全國各地的展商、觀眾、專家、媒體齊聚上海,白天逛展開會,晚上吃飯聊天,成為了大家相聚見面的一個好機會。
不過,剛剛看了看今年環博會的展商名單,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今年有很多“新面孔”。
比方說,光大環境,雖然一直是環境產業“巨無霸”一樣的存在,但來參加中國環博會還是第一次。還有三峽集團,作為近年來環境產業新涌入的一個重要力量,也是第一次在環博會上亮相。
這兩家企業,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國企。
事實上,縱觀今年的環博會展商名單,有一個明顯的感覺,那就是大型國企、央企明顯增多。
比方說“中字頭”的企業吧,就有好幾家,如中國光大環境(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中車環境科技有限公司、中交(天津)生態環保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廣核達勝科技有限公司、中鐵環境科技工程有限公司等。
地方國企就更多了,有來自帝都的北京首創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北排建設有限公司,有來自魔都的上實環境水務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環境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園林(集團)有限公司、申能環境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電氣環保集團,還有同樣來自直轄市的天津創業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
還有一類企業,曾經是民企,如今經歷了混改,也披上了“國企”的外衣,如航天凱天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持水務股份有限公司、無錫雪浪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建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不管是上述哪一類,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國企,或者是國資控股。
印象中,往年的環博會上,大都以設備廠商為主,民企居多。只有像E1這樣的綜合館里,才會有北控、首創這樣的大國企,但數量也不算太多,相對來講還是少數。
如今,國企則變成了環博會的一大主角。不管是新亮相的央企,還是多年來一直參會的地方國企,以及搖身一變穿上“馬甲”的混改企業,都帶有濃厚的國資色彩,十分搶鏡。
唯一缺席的,是去年很多新成立的地方國資環保平臺,目前似乎還沒有成規模地組團來參加環博會。不過,相信不久的將來,環博會上也應該會出現他們的身影。
環境產業格局變了
今年的環博會,央企國企為啥多了起來?
先聽聽參展企業自己的理由。
三峽集團表示,之所以來參加環博會,一方面是想借助中國環博會這個高端平臺,讓更多的人了解三峽,了解共抓大保護;另一方面是希望向國內外優秀企業學習借鑒,與各方共同探討如何把先進的理念、技術、裝備運用到共抓大保護工作當中來,解決好我們當前面臨的實際問題。
總的來說,就是交流合作。三峽集團表示:
我們始終秉承互利共贏、開放共享的合作理念,十分期待與各方開展深入交流和合作,攜手并進,共同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做出貢獻。
再看看創業環保。他們表示,展會對于展商而言是一個展示自己企業文化、企業產品或者服務的平臺,在短時間內能夠接觸到最密集的專業對口的受眾。環博會是專注于生態環境領域的品牌大展,已經逐漸吸引到了來自中國、日本、德國、美國等全球20多個國家及地區相關企業參展,成績有目共睹。
2021年,作為“十四五”發展戰略的開局之年,也是創業環保成立20周年,恰逢第22屆中國環博會的到來,此次參展將是創業環保向各政府部門同行競爭企業、上下游合作企業以及普通百姓推介自身的行業地位、發展方向以及愿景目標的良好時機。
同時,第22屆中國環博會作為我國生態環境領域2021年開年第一展,屆時生態環保產業各領域企業以及不少因疫情已沉淀了兩年的環保企業都將在本屆展會集中呈現,可以說這場環保會承載了生態環境行業的廣泛期待,此次環博會必將精彩無限。
總結一下,創業環保之所以來參展,主要就是為了展示自己,與同行交流學習。恰逢今年又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大家都想學習了解一下新的五年,有什么新的風向。
另外我覺得,今年之所以有這么多國企亮相,還與疫情因素有關。去年環博會,國企來得相對少一些,我問過一家企業,他們說因為疫情,出來參展開會都得特批,非常麻煩,所以謹慎起見也就沒來參會。
而今年,疫情控制良好,國企參會也就沒什么障礙了。
其實,央企國企之所以成為環博會的主角,最根本原因還是環境產業的格局變了,國資已經成為整個產業的主角。
在國務院公布的眾多“央企”中,下設專門的生態環保公司,占比已經非常高,基建類大型央企均有下屬環保企業,有的一家央企下屬多家生態環保公司,如中鐵系、中建系、中交系:
圖片來源:E20環境平臺 中國水網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