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06-22 09:26
來源:浙江省發展改革委
浙江省發展改革委 省生態環境廳印發《浙江省應對氣候變化“十四五”規劃》,設置應對氣候變化重點指標14項,包括綜合指標,減緩氣候變化、適應氣候變化各領域指標和示范試點建設指標。詳情如下:
浙江省應對氣候變化“十四五”規劃
全球氣候變暖趨勢不斷加劇,人類生存環境面臨嚴峻挑戰。中國一直是全球氣候治理進程重要的推動者和踐行者,堅定不移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走綠色低碳發展之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2020年9月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向國際社會作出“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莊嚴承諾,明確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展現了氣候雄心和大國擔當。
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時,賦予了我省“努力成為新時代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標新定位,并強調“生態文明建設要先行示范”?!笆奈濉睍r期是碳達峰的關鍵期,也是經濟社會全面綠色低碳轉型的攻堅期。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總書記關于碳達峰、碳中和重要論述精神,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積極推進氣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全省高質量綠色低碳發展,制定本規劃。
一、現狀與形勢
(一)氣候特征及變化趨勢
浙江地處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屬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季風顯著,四季分明,氣溫適中,光照充足,雨水豐沛,空氣濕潤,自然條件較為優越。在全球氣候變暖大背景下,近年來我省臺風、暴雨洪澇、極端高溫、干旱、寒潮等氣象災害呈現出發生頻次高、影響范圍廣等新特征。
氣溫上升趨勢明顯。自1961年以來,平均氣溫每10年升高0.28℃。其中20世紀80年代以來年平均氣溫上升顯著,增溫率為每10年0.47℃,高于全國同期的0.36℃,低溫日數以每10年3.3天的速率遞減。
降水季節分布不均衡加劇。自1961年以來,我省年平均降水量以每10年39.1毫米的速率增加。近年來,季節性降水分布不均的趨勢進一步擴大,洪澇、干旱等極端氣象災害頻繁發生,且強度和持續時間不斷增加。2020年全省梅雨量破歷史紀錄。2019年秋季、2020年秋冬季,全省出現長時間、大范圍干旱,給城鄉居民用水和農業生產帶來不利影響。
海平面上升速率加快。自1980年以來,我省沿海海平面以每年3.5毫米的速率上升,高于同期全國平均水平。進入21世紀,我省海平面總體處于歷史高位。2019年,海平面較常年平均高93毫米,處于1980年以來第二高位。我省沿海是風暴潮重災區之一,海平面上升使風暴潮災害更加嚴重,由此引起的海岸帶侵蝕、海水入侵地下淡水層等直接影響沿海居民生活。
(二)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成效
“十三五”以來,我省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為引領,堅定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堅持減緩與適應氣候變化并重的原則,全面深化經濟、產業、能源結構調整和綠色低碳發展,大力推進各領域應對氣候變化行動,取得積極進展和成效。
產業數字化水平穩步提升。三次產業增加值比例由2015年的4.1∶47.4∶48.6調整為2020年的3.3∶40.9∶55.8。2020年,全省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達到7020億元,占GDP比重的10.9%,比2015年提高3.2個百分點。以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主要特征的“三新”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的27%,比2015年提高5.8個百分點。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突破萬億大關。在全省規上工業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占33.1%、59.6%、44.2%和15.6%,分別比2015年提高7.5個、22.4個、7.4個和4.9個百分點。累計淘汰工業行業落后和過剩產能涉及企業9500多家,整治提升“低散亂”塊狀行業涉及企業(作坊)15.54萬家。
能源清潔化程度進一步提高。2019年,全省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石油及制品、天然氣、非化石能源、外來火電及其它占全省一次能源消費總量比重分別為45.3%、16.8%、8.0%、19.8%、10.1%,與2015年相比,煤炭占比下降7.1個百分點,天然氣占比提高3.1個百分點,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提高3.8個百分點。2020年,清潔能源發電裝機5290萬千瓦,裝機占比52.0%,較2015年提高11.7個百分點。光伏規模增長迅速,開發應用形式多樣,全省累計建成光伏發電裝機容量1517萬千瓦,比2015年增長827%,其中分布式光伏裝機1070萬千瓦,裝機規模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第一。2020年,我省萬元GDP能耗0.37噸標準煤,能效水平位居全國前列。
綠色建筑交通全面較快發展。2020年,全省城鎮綠色建筑面積占新建民用建筑的比重達到97%以上,可再生能源占建筑領域消費比重11%。2020年,全省新能源公交車達27395輛,清潔能源公交車、出租車使用比例達到80%。杭州、湖州主城區實現清潔能源公交車全覆蓋。深入實施公共交通優先發展戰略,倡導自行車、步行等慢行交通出行,以及網約車、共享單車、汽車租賃等共享交通出行模式。全省公共交通機動化出行分擔率由2016年34.3%上升至2020年36.7%。大力推進港口岸電建設,京杭運河、湖州、嘉興內河水上服務區岸電設施實現全覆蓋。
適應氣候變化能力逐步增強。海綿城市建設持續深化,設區市建成區面積25%、縣級市建成區面積20%,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實現氣象防災減災標準化鄉鎮(街道)全覆蓋,建立完善涉及應急管理等28個部門的氣象防災減災救災協同機制。“十三五”期間,累計實施水土流失治理項目163個,治理水土流失面積達958平方公里。累計建成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濕地公園、地質公園、海洋特別保護區(海洋公園)310個。森林火災、病蟲害的預防和控制能力不斷提高,森林火災發生率、受害率均處于歷史低位,松材線蟲病疫情30年來首次出現第一個下降拐點。
應對氣候變化工作體系基本形成。全國率先印發省級應對氣候變化及節能減排工作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工作職責和工作推進機制等制度文件,細化責任清單,有效壓實控溫責任。建立實施應對氣候變化統計報表制度,建立省市縣三級全覆蓋的溫室氣體清單報告機制,強化數據應用。積極參與全國碳市場建設,建成浙江省氣候變化研究交流平臺,建立完善企業碳排放監測、報告、核查體系。積極創建國家級和省級低碳試點,已有11個國家級低碳試點和37個省級低碳試點,形成覆蓋城市、城鎮、園區、社區、企業的多層級低碳試點體系,舉辦浙江省低碳產品技術展暨“一帶一路”合作項目洽談會、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培訓班等國際合作活動,參加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大會,宣介低碳發展的浙江經驗和模式。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