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10-19 09:45
來源:中國大氣網
作者:汪茵
采訪中,龍凈管理層和技術人員常說的是“創新是立身之本”“不進則退,今天不創新,明天就會被超越”“不盯緊市場需求,隨時可能被淘汰”。龍凈人早已將憂患意識、危機意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對于科技創新的方向、創新路徑的選擇保持清醒的認知和戰略定力。
而為了做到“技高一籌”,龍凈環保成為了行業內出了名的舍得在研發方面花錢的環保企業。多年來,龍凈每年都堅持在這一塊進行幾個億的投入,僅2020年一年,龍凈環保研發投入就超過了4.9億元。建成超過2萬平方米的國際一流的工程技術試驗平臺和實驗室,自主構建20余臺大型中試裝備,購置了數百套國際先進的檢測儀器設備。研發條件處于行業領先水平。
除了舍得花錢,龍凈的科技創新也很有溫度,地處閩西山區,區位并不占優勢。但來自全國五湖四海的員工都愿意留在這里為之奮斗,甚至很多在龍凈的工齡都是二三十年以上,龍凈獨有的文化和激勵機制起到關鍵作用。“每個龍凈人都應該得到尊重”、“為有能力的人搭建各種施展才華、釋放能量的平臺”、“上不封頂”這些企業文化內涵深入人心。龍凈鼓勵員工人人創新,尊重每一個人的創新點子。挖掘鼓勵年輕有發展潛力的人才,創新機制,讓創造價值的人獲得相應的財富,形成驅動人才持續創新創造的內在動力。通過建立一系列科學合理的激勵機制,包括股權激勵、員工持股、創新成果獎、新產品提成獎、專利發明獎、銷售提成、回款獎勵、破格提拔等,激發了每個龍凈人科研創新、市場開拓、工程管理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由此形成了生機勃勃的發展局面。
至2021年9月底,龍凈擁有全國環保行業首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等10多個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承擔了超過100項國家和省市科技創新項目,開發的技術產品先后獲國家科技進步獎4項,省(部)科技獎66項,獲授權專利1415項,編制國家及行業標準121項,成為龍凈持續占領技術制高點的核心競爭力。
新航線:大環保與雙碳戰略 我國環境產業的發展史與國家政策息息相關,每逢國家重大環保政策的發布,總會為環境產業帶來新一輪活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從國家戰略高度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在生態環境保護的思想認識、污染治理力度、制度出臺密集度、監管執法尺度前所未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觀深入人心,環境產業也因此迎來一個新的歷史機遇期。 在這一時期,國家先后提出火電行業與鋼鐵行業的超低排放改造政策,以及“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大氣治理領域的環保企業也順應政策機遇迅速發展,行業外資本看到了環保這片新生土壤,行業內亦是資本大動作不斷,跨界與兼并重組不斷上演。 2017年4月18日,龍凈環保發布的一則公告引發了行業的關注,當時龍凈的第一大股東福建省東正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已與福建陽光集團有限公司就東正投資100%股權轉讓事宜達成意向書。隨后世界500強企業陽光控股成為龍凈第一大股東,全力推進大環保戰略,加速構建生態環保多業務版圖,拉開了跨越式發展的新序幕。
2018年龍凈環保在紅色圣地古田召開新一輪發展研討會
隨后,龍凈在紅色圣地古田召開“古田會議”,提出向生態環保全領域進軍的發展戰略。先后通過收購福建新大陸環保、德長環保,并購山東中濱環境保護固體廢物綜合處置中心,投資新建東營市陳莊工業園固廢處置中心等一系列動作,在垃圾焚燒發電運營、危險廢物處理處置、水污染治理、生態修復和保護、智慧環保等新業務方向都已取得實質性突破。以大氣治理為根基,龍凈正加速構建水、氣、固、土多業務融合發展的生態環保版圖,實現了從原本以工程裝備為主,向“高端裝備制造+EPC工程+環保運營服務”三駕馬車的經營模式轉變,旨在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生態環保科技企業。
除了在業務上不斷加碼外,在內部管理上大東家也給龍凈環保帶來了全新的視野和管理理念,圍繞“兩強一精”戰略,在“強總部”方面,龍凈提出“強研發”、“強管理”、“現代人力資源”、“業財一體化”等舉措,通過引入IBM戰略咨詢,引進國際領先的思愛普公司和德勤公司,啟動碧水藍天ERP工程,并配套實施SPA、BFS信息化建設,推動公司數字化轉型。投資30億建設龍凈智慧環保產業園,按照國際化、現代化、智能化的定位布局強科研基地、實驗研究基地以及一系列智慧環保生產項目,一期工程已經建成投運,這些都將為龍凈做強做大生態環保產業打下堅實基礎。
龍凈智慧環保產業園一期工程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龍凈環保布局業務全產業鏈的效果十分顯著,在2019、2020年,連續兩年營業收入超過百億元。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