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成人小视频|国产黄影院|青青草免费观看|55影视大全免费追剧|chottie

首頁 > 新聞 > 正文

全球各地眾企業需采取行動應對氣候變化

時間:2021-12-10 10:44

來源:Dentsu International

今日最新發布的全球研究*顯示,未來12個月內,全球59%的消費者計劃開始抵制未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品牌。人們幾乎一致支持公司不僅要采取針對地球的正確措施,而且需要以身作則。91%的人士希望眾品牌盡可能地明確展示其正在為地球和環境做出的積極選擇。

調查結果是電通國際和微軟廣告公司一項新的全球研究的一部分,旨在研究消費者對可持續消費與媒體使用相關問題的認知度及參與度。來自世界19個國家和地區的2.4萬余人參與了這項研究,在題為《可持續媒體的崛起》(The Rise of Sustainable Media)的新摘要報告中探討了一些關鍵成果。

積極接受更可持續生活方式的意愿與愿望已經成為主流,87%接受調查的人士表示他們想做更多的工作來應對氣候變化。事實上,氣候變化是消費者最普遍關注的問題,其次是新冠肺炎疫情(85%)、朋友及家人的健康(79%)和生活成本(76%)。**

隨著氣候變化成為最令人擔憂的問題,近一半(45%)的人士表示他們將考慮選擇更加綠色或更加環保的替代品牌、公司或服務。此外,30%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愿意為提供更環保替代品的品牌支付更多費用。

然而,許多消費者不知道從哪里開始做起,并為各種選擇和相互矛盾的信息所困擾:84%的消費者表示,很難了解品牌和公司是否真正做到了環保。為了幫助解決這一潛在的虛假信息困境,42%的人士認為公司應該提供有關其產品與廣告綠色足跡的可比性清晰信息,以使其更加環保。

電通國際媒體和全球客戶部全球首席執行官Peter Huijboom對此評論道:“我們在研究中發現的客戶行為和潛在的抵制行動完全是基于消費者對公司及其行為的看法,但不一定完全符合真實情況。我們知道,許多組織已經積極采取氣候變化相關行動。作為營銷專家,我們有責任指導企業,幫助企業教育和告知客戶,以便讓他們思考、感受和采取不同的行動。

因此,營銷和廣告行業也可以發揮關鍵作用。我們需要切實開展合作,通過可持續的媒體傳播這些信息,真正發揮作用。”

到目前為止,媒體投放和廣告消費尚未與公眾眼中的碳排放建立充分聯系: 

只有大約七分之一(15%)的人士認為瀏覽網絡對氣候變化有負面影響 

只有17%的人士認為看電視會導致碳排放,14%的人士認為玩游戲和11%的人士認為使用流媒體也會產生此類影響

在那些認為廣告投放與消費具有負面環境影響的人群中,四分之一(14%)的人士聲稱已經就其與這些品牌的互動方式采取了行動。全球超過四分之三(77%)的人士表示,在五年內,他們只想對采用綠色和可持續廣告的品牌進行消費。

事實上,關于哪些方面應該對目前的廣告方式減碳承擔更大責任,消費者認為政府(51%)、企業/品牌(43%)和廣告行業(41%)應該承擔比他們自身(36% )更大的責任。但是,這個目標不可能單獨實現,每個人都應該發揮自身作用。

這項研究表明,各國政府、企業和營銷商在圍繞這一主題重新安排對話方面所剩的時間不多,因為年輕的消費者和代際分裂在推動這種觀念的轉變:45%的嬰兒潮時期人士認為消費廣告對環境不利,而持這種觀點的Z世代比例則為71%,千禧一代比例為73%。更年輕人群對更廣泛環境問題的深刻認識與關切,加上公眾通過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COP26)等全球活動日益關注氣候變化,說明人們的環保意識可能會迅速提高。

微軟廣告品牌高級總監John Cosley補充道:“作為營銷商,我們看到了價值觀如何創造業務價值,但通過這項研究,我們希望以更大的體量來展示其重要意義。 這項聯合研究幫助我們了解并告知全球企業媒體供應鏈中針對碳排放的認識與態度,及其對地球、客戶行為和購買意愿的相應影響。隨著人們態度的迅速轉變和幫助應對氣候緊急情況方面的壓力不斷增加,每家營銷商都有機會助力實現行業范圍內的快速變化。”

國際廣告與媒體行業已經在傳統媒體脫碳方面取得進展,并繼續探索如何在數字媒體的制作、儲存、傳播和消費方式中加速減排。例如,將數字支出轉向低碳/無碳提供商,縮短從數據中心到受眾的傳輸過程,使用回收紙制作戶外廣告海報,在壁飾中使用“消碳”涂料,以及在提供碳排放抵消的平臺上納入搜索支出要素。

然而,確保取得有意義進展的關鍵是將整個媒體生態系統聚集在一起,保證評估準確且透明,并報告媒體內容在整個廣告生命周期內真正發揮的碳排放影響, 從而為企業在其供應鏈中進行媒體廣告提供一項有利于減碳的清晰選擇。


編輯:李丹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clhh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大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