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1-04 10:56
來源:寧夏回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
寧夏回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印發《寧夏回族自治區“十四五”主要污染物減排綜合工作方案》,目標到2025年,全區NOx、VOCs、COD和NH3-N四項主要污染物重點工程減排量分別為6000噸、300噸、12200噸和4100噸。
寧夏回族自治區“十四五”主要污染物減排綜合工作方案
為貫徹落實《寧夏回族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和《寧夏回族自治區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推進污染物排放量持續下降,全面完成“十四五”污染物減排目標任務,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形勢與挑戰
(一)“十三五”主要污染物減排工作成效。
1.減排目標超額完成?!笆濉逼陂g,在經濟和人口持續增長的情況下,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四項主要污染物均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總量控制目標。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化學需氧量(COD)、氨氮(NH3-N)排放總量較2015年分別下降16.3%、13.8%、4.6%和3.6%,超額完成“十三五”削減目標。NH3-N提前兩年完成國家下達年度減排考核目標要求,COD、SO2和NOx削減比例提前一年完成國家下達年度減排考核目標要求。
2.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地級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5.1%,較2015年提高11.2個百分點;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為33微克/立方米,較2015年下降15.4%;可吸入顆粒物(PM10)年均濃度為65微克/立方米,較2015年下降24.9%。地表水國控斷面水質達到或好于Ⅲ類比例為93.3%,較2016年提高26.6個百分點,劣Ⅴ類水體和地級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全面消除;黃河干流寧夏段2017年至2020年連續四年保持“Ⅱ進Ⅱ出”,Ⅱ類水質比例較2015年提高50個百分點。
3.污染治理能力持續提升。利用總量控制的倒逼機制,推動產業、能源、交通運輸結構調整,全面提升污染治理水平。工業企業脫硫、脫硝等廢氣治理設施增加到2871套,火電行業53臺燃煤發電機組和13臺自備火電機組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累計淘汰燃煤鍋爐2622臺、黃標車和老舊車輛14萬余輛,城市建成區20蒸噸/小時以下燃煤鍋爐基本清零。大氣污染熱點網格不斷完善,建成120個熱點網格和520個監測微站。在全國率先完成地表水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專項整治任務;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增加到57座,處理規模達到160萬m3/d,全部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自治區級以上工業園區廢水全部實現集中處理,配套建設人工濕地尾水凈化及生態修復工程45個,污水處理能力顯著提高。
4.主要污染物減排機制不斷完善。頒布修訂《寧夏回族自治區生態保護紅線管理條例》《寧夏回族自治區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寧夏回族自治區水污染防治條例》等地方法規,生態環境法規制度體系不斷完善。建立自治區水污染防治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和聯席會議制度,完善區域大氣環境污染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強化部門間的協同配合,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氛圍。開展自治區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實現“五市一基地”全覆蓋,推動解決了一批社會關注、百姓關心的突出環境問題。
(二)“十四五”形勢研判。
“十三五”污染物減排目標任務圓滿完成,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污染治理的能力和水平明顯提升?!笆奈濉睍r期,要大力實施減污降碳協同治理,倒逼總量減排、源頭減排、結構減排,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結構、農業結構加快調整,為“十四五”主要污染物減排奠定了堅實基礎。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新時代西部大開發、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的實施將加快新發展格局形成,國家支持寧夏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將有力促進經濟轉型升級、重污染過剩產能化解、生態產品供給,推動總量和結構向有利于環境保護的方向發展,為實現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目標提供了難得的契機。
“十四五”時期,全區工業化、城鎮化仍將處于快速發展的階段,污染減排仍然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一是污染物排放量仍然處于高位。全區發展不平衡問題仍然突出,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不優的問題沒有根本改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仍然處于高位,揮發性有機物(VOCs)減排相對緩慢并成為突出短板,需持續推進多污染物協同治理,減污降碳任務仍然繁重。二是現有治理措施減排空間明顯收窄。全區電廠超低排放改造以及鋼鐵行業、水泥新型干法熟料生產線脫硝工程已全部完成,現有城鎮污水處理廠均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工業園區廢水全部實現集中處理。重污染企業達標排放、火電超低排放改造、“散亂污”企業整治等見效快的治理領域減排空間明顯收縮。三是環境質量改善不穩固。地級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反彈風險高,二氧化氮和臭氧濃度呈上升趨勢,重污染天氣時有發生。臭氧(O3)污染問題逐漸顯現,PM2.5和O3協同控制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部分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還不穩定,河湖自凈能力弱,水質易受外部條件影響。區控考核斷面仍存在水質不達標現象。四是污染治理能力仍需加強。污染防治任務繁重,環保投入與污染治理需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資金渠道單一,資金缺口大,污染防治資金需求與投入的矛盾仍十分突出,農村環?;A設施建設和運行管理短板亟需補齊。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重要講話精神,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統籌運用源頭防控、結構優化、末端治理等手段,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調整和污染源深度治理,實施一批重點區域、重點領域、重點行業減排工程,著力推進多污染物協同減排,大幅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協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構建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調節、公眾參與的污染減排格局,為促進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建設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提供有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1.堅持目標導向、精準治污。圍繞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以減少污染物排放、支撐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為目標,強化治污精準性,基于污染成因分析明確重點減排因子、減排區域、減排領域和減排路徑;強化區域差異性,基于各地環境質量差異設置不同減排任務;強化固定污染源精細化和定量化管理,加強與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排污許可、生態環境統計等制度銜接。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