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1-14 09:19
來源:杭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一、發展基礎和形勢
(一)總體情況。
“十三五”期間,我市圍繞調結構、補短板、強功能、惠民生,積極擴大有效投資,以高質量投資推動高質量發展,一大批重大建設項目建成投入使用,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現代化新征程提供堅強支撐。一是固定資產投資較快增長。2020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比2015年增長40.8%,五年平均增長7.1%。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占同期全省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24.6%,比“十二五”期間提高3.4個百分點。二是投資結構持續優化調整。全市項目投資和房地產開發投資比重基本穩定,投資產業結構調整深入推進,工業投資總量與“十二五”期間基本持平,但比重由“十二五”期間的20.1%下降至“十三五”期間的12.6%。基礎設施投資比重快速提高,由“十二五”期間的21.5%上升到“十三五”期間的29.2%。三是重點建設項目牽引帶動作用更強。“十三五”期間,全市重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是“十二五”期間的1.5倍,占同期固定資產投資的28.9%。累計建成投產市重點項目338項、累計新開工項目399項,結轉到“十四五”重點項目331項。以標志性項目、工程為引領,出臺實施“三類十大標志性工程”,項目總投資約1萬億元,為全市高質量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二)項目成效。
1.創新發展新動能顯著增強。杭州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步伐加快,杭州高新區綜合排名全國第三;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奮力打造“重要窗口”鮮明標志,開工建設阿里云計算有限公司總部、西湖大學等一批重大項目。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加快建設,建成下沙菜鳥項目、杭州新天地綜合體項目。上城玉皇山南基金小鎮、余杭夢想小鎮等11個省級特色小鎮正式命名。加快高能級科技創新載體建設,之江實驗室、良渚實驗室、西湖實驗室、湖畔實驗室等4個省實驗室啟動建設,生物技術藥物、智能汽車及關鍵零部件、先進系統芯片3家產業創新中心獲批浙江省產業創新中心。
2.現代產業新體系加快形成。建成阿里巴巴軟件生產基地二期、網易杭州軟件生產基地二期、海康威視互聯網安防產業基地等,推動數字經濟成為杭州發展主引擎。建成華策影視國家試驗基地、中國移動浙江信息通信產業園等,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帶動產業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建成大徑山旅游開發建設項目,開工建設城市之星,積極打造國際重要的旅游休閑中心。建成網商銀行項目、平安金融中心等,推動科技金融發展,助力錢塘江金融港灣建設。建成輝瑞全球生物技術中心、西溪智慧健康谷等,加快打造全國健康產業發展的示范區。吉利集團、西湖比亞迪、江東西子航空二期等投產,加快推動“杭州智造”發展。積極發展時尚產業,建成江南布衣總部大樓、珀萊雅總部大樓等。大力提振服務業發展,建成新天地、西溪銀泰城等一批綜合體,開工建設杭州中心、百井坊地區綜合改造工程等。
3.綜合交通新局面全面開創。城市軌道交通從2015年的3條線路、81.5公里增加到2020年的7條線路、306.3公里,實現機場通地鐵、全市10個區地鐵全覆蓋。杭黃鐵路建成通車,宣杭鐵路電氣化改造、杭州南站改擴建工程完成,杭州西站樞紐開工建設,開啟了建設“軌道上的杭州”新篇章。開工建設杭州蕭山機場三期,支撐亞太重要國際門戶樞紐建設。杭州繞城西復線、千黃高速、建金高速建成通車,新增高速公路里程169公里,高速公路總里程達到801公里,邁入“后二繞”時代,市域1.5小時交通圈基本形成。京杭運河浙江段三級航道整治工程(杭州段)加快推進。文一路地下通道、喬司至東湖連接線工程(東湖快速路)建成,天目—環北—艮山快速路工程、江南大道提升改造工程開工建設,“四縱五橫”快速路網基本建成。
4.“美麗杭州”新面貌加快呈現。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三五共治”和生態環境項目深入推進。攻堅一批防洪排澇項目,濱江外排工程、蕭山大治河泵站工程、苕溪清水入湖(余杭段)河道整治工程建成,擴大杭嘉湖南排八堡排澇工程開工建設。青山湖綜合治理保護、千島湖生態環境綜合保護工程深入推進。“三江兩岸”綠道基本實現全線貫通,到2020年末,已建成和改造綠道3713公里。七格污水廠四期、蕭山錢江污水處理廠、臨平凈水廠等項目啟用,省考斷面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由87.5%上升至100%。居民飲用水質量明顯提升,杭州市第二水源千島湖配水工程、祥符水廠飲用凈水改造、余杭區仁和水廠二期基本建成。清潔空氣行動計劃深入推進,市區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由57微克/立方米降至29.8微克/立方米。扎實推進一批環保設施項目,杭州九峰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市第二工業固體廢物處置中心等項目啟用,天子嶺循環經濟產業園開工建設。
5.民生福祉新水平加快提升。深入推進“三名”工程和教育提升工程,杭州師范大學倉前校區遷建工程全面建成,西湖大學開工建設,國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過渡園區基本建成,杭州高級中學大江東分校、錢江世紀城文淵中學、蔣村普通高級中學、銀湖實驗學校建成招生,一批中小學和幼兒園投入使用,高水平、優質均衡的杭州現代教育體系基本建成。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之江院區投入使用,為抗擊疫情、救治全省新冠肺炎危重癥病人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余杭院區、市中醫院丁橋分院投入使用。杭州奧體中心主體育館和游泳館、綜合訓練館基本建成,主體育場和網球中心接近完工,亞運村主體結構基本完工,一批競賽場館、訓練場館開工建設,為承辦2022年亞運會提供堅強保障。西湖綜保工程、大運河綜保工程深入推進,實施良渚古城遺址等文化遺產保護工程,有力推動杭州歷史文化名城建設。城中村改造全面推進,高品質推進“回遷提速”工程,安置房累計竣工2892萬平方米;完成431個城鎮老舊小區的綜合改造提升。
“十三五”期間,我市重大建設項目取得顯著成效,但同時也存在一些不足和問題。一是經濟增長承壓因素多重疊加。受宏觀經濟發展環境變化,特別是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沖擊,部分產業項目暫緩實施,新項目招引難度有所增加,民間投資、特別是工業企業投資意愿普遍不足。二是部分領域重大項目還不夠多。數字經濟、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創領域引領性的特大產業項目不夠多,特別是電子信息制造業“硬”支撐相對不足;工業大項目難引進、難落地,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視不足。三是資源要素保障壓力進一步加大。資金方面籌措難度較大;用地方面涉及耕地占補平衡和永久基本農田補劃等政策,對項目落地帶來較大壓力。四是部分平臺引領作用還不夠強。重大建設項目支撐加快構建特大城市新型空間格局的力度仍然不夠;部分傳統發展平臺有效投資支撐不足,部分國家級開發區對全市經濟轉型的引領作用有待加強,部分產業平臺的能級和競爭力亟需提升。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