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成人小视频|国产黄影院|青青草免费观看|55影视大全免费追剧|chottie

首頁 > 新聞 > 正文

《天津市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發布:全部消除城鎮劣V類水體

時間:2022-01-18 10:23

來源:天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強化土壤、地下水協同防治。加強空間布局管控,健全土壤和地下水環境基礎數據庫,將土壤和地下水環境要求納入國土空間規劃,推進實現疑似污染地塊、污染地塊空間信息與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新(改、擴)建涉及有毒有害物質、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建設項目,嚴格落實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要求,永久基本農田集中區域禁止規劃新建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建設項目。加強土壤、地下水綜合監管,完善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名錄,重點企業定期開展土壤及地下水環境自行監測、污染隱患排查,2025年底前至少完成一輪排查整改,定期開展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周邊土壤、地下水環境監督性監測。加強調查評估,防范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周邊土壤污染,加強工業固體廢物堆存場所管理,對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行業企業和關停搬遷的污水處理廠、垃圾填埋場、危險廢物處置場、工業集聚區等地塊,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和風險評估。

加強農用地分類管理和安全利用。加大優先保護類耕地保護力度,鞏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成效。強化農產品質量檢測,統籌開展農用地土壤、農產品協同監測,在安全利用類耕地設置長期定位觀測點,監控農產品質量安全變化動態。根據土壤污染狀況和農產品超標情況,制定耕地安全利用方案,細化安全利用措施,因地制宜實施安全利用。

加強建設用地全過程管控和安全利用。嚴格建設用地準入,加強騰退地塊風險管控和修復,實行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制度,加強暫不開發利用污染地塊環境風險管控,嚴格管控用途變更為住宅、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的污染地塊開發建設活動。開展“環境修復+開發建設”模式研究及創新實踐。推廣綠色修復理念,防控修復過程二次污染。探索在產企業邊生產邊管控的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模式。健全實施風險管控、修復活動地塊的后期管理機制。

推進地下水污染防治。加強地表水與地下水、土壤與地下水污染協同防治。完成全市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區劃定。2024年底前完成地下水監測網絡建設,開展地下水環境狀況調查評估、解析污染來源,探索建立地下水重點污染源清單,以化工產業為主導的典型工業集聚區和危險廢物處置場,2023年底前完成地下水環境狀況調查評估,其他典型污染源2025年底前完成調查評估。各區加快制定地下水水質保持(改善)方案,分類實施水質鞏固或提升行動,探索城市區域地下水環境風險管控、污染治理修復模式,積極爭取納入國家地下水污染修復試點城市。

推進鄉村生態振興。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2025年底前,全市村莊全部完成環境整治任務。統籌農村污水、垃圾治理,鞏固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果,完善農村垃圾收集點建設,健全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體系,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就地分類和資源化利用,提升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水平。深入推進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動態排查、動態治理、動態清零。

第六章 加強生態保護修復建設 提高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堅持“留白、留綠、留璞”,構建科學合理的生態安全格局。統籌生態保護、修復、建設,推進山水林田湖海系統治理,完善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增加生態系統碳匯和生態產品供給。

一、加強重要生態空間保護

加大生態空間保護力度。落實天津市國土空間發展戰略,實施生態功能區劃,加強重要生態功能區保護,構建“三區兩帶中屏障”的生態空間格局。嚴格生態紅線保護,確保面積不減少、功能不降低、性質不改變。編制實施自然保護地總體規劃及各自然保護地規劃,整合優化各類自然保護地,提升自然生態空間承載力,嚴格管控自然保護地范圍內人類活動。

開展生態狀況調查評估。圍繞重點區域流域、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重要生態功能區等開展生態狀況調查評估。加強全市生態質量監測評估,定期發布評估報告,推動監測評估成果綜合應用。

加強生態保護監督管理。加快建設市級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臺,實現與國家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臺互聯互通。持續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專項行動,開展生態保護紅線基礎調查和人類活動遙感監測,及時發現、移交、查處各類生態破壞問題并監督保護修復情況。加大對擠占生態空間和損害重要生態系統行為的懲處力度,對生態破壞問題集中的地區開展專項督察,對違反生態保護管控要求、造成重大生態破壞的單位和人員,依法追究責任。將生態保護修復與管理情況納入生態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考核。

持續推動生態創建。積極推進全域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加快推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建設,樹立一批生態文明建設先進典型。

二、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建設工程

推進“871”重大生態建設工程。全面加強七里海、大黃堡、北大港、團泊4個濕地自然保護區保護和修復,加快實施退耕還濕、生態補水等工程,打造國家濕地保護與修復的典范。深入推進雙城中間綠色生態屏障區建設,推進造林綠化、水系連通和生態修復等工程建設,到2025年一級管控區森林(綠化)覆蓋率達到25%,構建貫穿天津南北的生態廊道。實施“藍色海灣”整治修復,推進生態廊道、岸灘修復等工程建設,鞏固退圍還灘還海成果,不斷增加自然灘涂占比。定期組織開展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實施成效自評估。

推進重要生態功能區修復工程。持續開展薊州北部山區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加強山林保護,重建山體自然生態,提升北部山區生態涵養功能。北部山區實施重點公益林管護和封山育林,平原地區重點開展森林撫育和林分更新,增強森林碳匯能力。

推進城市生態系統建設。完善城市綠地體系,加強城市公園綠地、城郊生態綠地、綠化隔離地等建設,依托外環線外側500米防護綠帶建設環城生態公園帶。高標準推進城市水網、藍道河湖岸線生態緩沖帶建設,恢復河湖水系連通性和流動性。到2025年,全市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5%以上。

三、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

完善生物多樣性保護部門聯席會議工作機制,形成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合力。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加強野生動物保護,推進生物多樣性調查評估。加強生物遺傳資源保護與管理,強化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加強生物安全管理,加強外來入侵物種防控,開展外來入侵物種科普和監測預警,強化外來物種引入管理,加強農業和森林濕地等區域外來入侵物種防治,開展自然保護地外來入侵物種防控成效評估,完善防控監測體制。

1...567891011

編輯:趙凡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clhh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大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