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1-19 14:57
來源:中國水網
專欄4 水生態環境維護重大工程
長江源區水生態保護和治理工程。實施長江源頭區域河湖、濕地、草地、森林等生態保護與修復等項目,加強水生植被恢復、自然濕地恢復,推進水生態保護修復,提升水源涵養生態功能。黃河上游“綠河谷”建設工程。突出源頭區水源涵養功能提升和干支流河湖水體自凈能力鞏固,強化退化草地植被恢復和治理、濕地河湖生態系統保護,修復河岸緩沖帶,建設生態清潔小流域,補齊城鎮生活污水收集處理短板,促進畜禽水產養殖生態化發展。
湟水流域水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示范工程。實施湟水河干流流域整治、大通河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三河六岸”綠色景觀生態廊道等重點項目建設,統籌推進水體及岸邊的污染源整治、沿岸截污、疏浚清淤、垃圾清理等,確保入河水質穩定達標。
青海湖流域水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示范工程。實施“清潔青海湖”建設行動,強化湖區及入湖河流生態保護修復,開展布哈河、泉吉河、倒淌河等河道水生態綜合治理,加強青海湖剛毛藻治理,探索建立全流域一體化生態保護管理模式。
柴達木盆地水資源系統保護工程。統籌推進荒漠自然生態系統、綠洲農業生態系統、城鎮生態系統整體保護和系統修復,維護綠洲和尾閭濕地生態功能,強化工業、農業節水減污,積極推進再生水利用設施建設,推進城鄉生活污水綜合治理,加強水生態環境風險綜合防控。
城鄉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和規范化建設工程。全面推進全省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規范化建設、水源地水污染防治、水源地生態修復與建設、水源地監測監控能力建設等。
水污染減排工程。加強排污口規范化建設、入河排污口綜合整治等。加強工業集聚區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建設與改造,推進城鎮污水管網及處理設施建設與提標改造,實現工業園區污水處理設施全部達標排放,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覆蓋重點城鎮。推進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污水和廢棄物處理工程、農田退水和地表徑流凈化工程等建設。
第七章 鞏固提升“青海藍”
堅持綜合治理和重點突破,持續推進大氣污染防治攻堅行動,強化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和區域協同治理,深化固定源、移動源、面源治理,實施氮氧化物與揮發性有機物“協同減排”,實現細顆粒物和臭氧“雙控雙減”,完善大氣環境綜合管理體系,促進環境空氣質量穩定改善。
第一節 分區施策提升大氣環境質量
穩步提升河湟谷地城市群大氣環境質量。深入開展“一市一策”管控,加快推進大氣環境網格化監管。嚴格實施環境質量和總量雙控制度,改、擴建項目實施更嚴格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要求,所需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等排放量指標實行等量或減量替代。建立揮發性有機物和顆粒物精細化監測分析體系。逐步推進工業園區(集聚區)現有鋼鐵、水泥、有色、化工等行業企業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積極推進區域內已建鋼鐵等重污染企業搬遷改造。嚴控煤炭消費增長,削減中小型燃煤鍋爐、工業爐窯、民用散煤與農業用煤。嚴格非道路移動機械低排放區禁限行執法力度,擴大揚塵在線監測系統覆蓋范圍,開展城區餐飲油煙在線監測監管工作,對大宗貨物中長途運輸推廣使用鐵路或管道方式,中短途貨物運輸優先采用新能源車輛,城市貨物運輸主要采用新能源輕型物流車。推進國III及以下排放標準營運柴油貨車淘汰,加快淘汰采用稀薄燃燒技術或“油改氣”的老舊燃氣車輛,新增及更換的城市公交車、出租車全部使用電能等清潔能源車輛,逐步開展城市建成區柴油運輸車輛清潔化改造。
持續鞏固六州城鎮大氣環境質量。穩步推進清潔取暖工程建設,減少區域燃煤污染。強化高污染燃料禁燃區管理,嚴禁在禁燃區內燃用高污染燃料,依法拆除禁燃區內高污染燃料燃用設施,穩妥推進燃煤設施清潔化改造。嚴格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監管,規范檢測機構日常檢驗行為,嚴格機動車注冊登記。組織開展重點企業用車管理,指導重點用車單位建立綠色運輸責任制和承諾制,督促使用國IV及以上排放標準的重型柴油貨車或清潔能源車。持續集中打擊和清理取締黑加油站、流動加油車,對使用非標油品的運輸企業和施工單位進行嚴厲處罰。全面推行綠色施工,加強在線監測和視頻監控設施建設。開展城市公共區域、長期未開發的建設裸地排查建檔,加大城鎮外環路、出入口、城鄉結合部等重要路段沖洗濕掃保潔力度,提高城鎮道路機械化清掃率。
健全完善主要城市聯防聯控。根據地形地貌、氣象條件、大氣污染傳輸等特征,按照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監測、統一污染防治措施的要求,推進西寧、海東兩市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建設,對重點涉氣新建項目和傳輸通道內對下風向空氣質量影響大的新建高架源項目,聯合開展環評會商;對空氣重污染天氣,聯合開展預警和應急響應。推進西寧、海東城市大氣超級監測站建設。健全區域聯合執法信息共享平臺,實現信息共享、執法聯動、合作治污、聯合宣傳。
第二節 推動大氣污染精準防控
完善網格化環境監測監管體系。以實現環境監管網格化精細管理為目標,健全“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監管到位、運行高效”的環境監管網格體系。積極開展典型示范,不斷提升網格化環境監管成效。建設大氣環境遙感監測系統,升級青海省環境空氣質量預警預報平臺,實現各市(州)空氣質量數據以及污染物排放數據的實時傳輸、儲存與共享。建設環境空氣揮發性有機物自動監測站。在重點區域監測點位安裝固定式雷達觀測,精準鎖源溯源,識別高排區域。開展重點地區交通污染專項監測,建設重點工業園區環境空氣重金屬自動監測系統。
協同開展細顆粒物和臭氧污染防治。推動城市細顆粒物濃度持續下降,有效遏制臭氧濃度增長趨勢。加強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制定改善空氣質量行動計劃,明確控制目標、路線圖和時間表。統籌考慮細顆粒物和臭氧污染區域傳輸規律和季節性特征,加強重點區域、重點時段、重點領域、重點行業治理,強化分區分時分類、差異化、精細化協同管控。開展臭氧形成機理研究與源解析,加強協同治理科技攻關。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