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15 09:46
來源:CE碳科技
作者:程彩云
6月30日,農業農村部、發改委聯合印發《農業農村減排固碳實施方案》, 《方案》圍繞種植業節能減排、畜牧業減排降碳、漁業減排增匯、農田固碳擴容、農機節能減排、可再生能源替代等6項任務,實施稻田甲烷減排、化肥減量增效、畜禽低碳減排、漁業減排增匯、農機綠色節能、農田碳匯提升、秸稈綜合利用、可再生能源替代、科技創新支撐、監測體系建設等10大行動。
(8)《關于推進開發性金融支持縣域生活垃圾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的通知》
7月4日,住建部、國開行發布《關于推進開發性金融支持縣域生活垃圾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其中明確重點支持內容包括,(一)支持縣域生活垃圾收運處理設施建設和運行;(二)支持縣域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建設和運行;(三)支持行業或區域統籌整合工程建設項目。
在優先信貸支持方面,《通知》指出,對綜合業務能力強、扎根本地從事生活垃圾污水處理的企業,在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要求的前提下,優先支持其承接縣域生活垃圾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項目,在貸款期限、利率定價等方面給予扶持,打造一支本土化、留得住、用得上的建設管護專業隊伍。
(9)《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2022—2030年)》
8月18日,科技部等九部門發布關于印發《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2022—2030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的通知。《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實現重點行業和領域低碳關鍵核心技術的重大突破,支撐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單位GDP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
到2030年,進一步研究突破一批碳中和前沿和顛覆性技術,形成一批具有顯著影響力的低碳技術解決方案和綜合示范工程,建立更加完善的綠色低碳科技創新體系,有力支撐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單位GDP能源消耗持續大幅下降。
從堅決打好到深入打好 兩字之差有深意
不可否認,經過近年來努力,我國生態環境治污階段已經取得階段性成績,肉眼可見的藍天白云越來越多了,河道水質黑臭問題也得到緩解,但是總體來看,進入十四五,構成環境污染的壓力依然存在,河流汛期污染、農村環境、縣域環境基礎設施補短板、涌現出新的污染物,經濟發展中一些深層次的結構性、根源性問題仍未有效解決,實現雙碳目標仍然艱巨,可以說現在生態環境治理已經進入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啃硬骨頭的關鍵階段。
關于這點,我們可以從去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表述而知,從十三五期間“堅決打好”到如今的“深入打好”,兩字之差不只是工作內容表述的變化,更意味著污染防治觸及的矛盾問題更深、更廣,要求也更高。
今年各大部門出臺政策 傳遞哪些信號?
粗略觀察今年前8個月各大部門發布環保政策,我們大致可以提煉出幾個重點方向,從中可以窺探一二。
首先,大方向上,由以前治污逐步過渡至減污降碳協同增效,追求更高更精細化的目標,并且生態環境部、發改委等七部門還專門印發《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從目標協同、區域協同、領域協同等六方面協同,為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和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戰略任務的深度協同做出頂層設計。
其次,啃最硬的骨頭,環保市場逐步下沉至縣域、城鎮、農村。今年各大部門出臺30個環保碳中和領域政策,5個跟縣域、城鎮、農村污染物治理直接相關,其中還有產業金融利好政策,《關于開發性金融支持縣域生活垃圾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通知文件,業內人士表示送錢來了,并由此判斷縣域環保市場將迎來爆發。
對于縣域市場能否爆發、什么時候爆發尚未可知,但是可以確定的是,隨著大城市環境基礎設施日趨飽和,縣域、城鎮、農村是到了加強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時候了,但是這塊市場做起來并非易事,面對縣域支付能力下滑、收費模式不清晰,再加上近年來經濟形勢欠佳又有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使原本“捉襟見肘”的財政預算大打折扣。
不僅如此,項目工藝也有問題,以遠郊城鎮和農村地區垃圾處理為例,中國城建院總工徐海云指出,現階段國內雖然興建了數以萬計的小焚燒爐,但無論是熱解技術還是氣化工藝,實踐證明還存在許多問題,未形成成熟、可推廣的經驗,仍然需要進一步探索。
最后,就固廢而言,資源利用是方向,但對“三化”關系和排序還存在爭議。過去幾年,尤其是十三五期間,關于固廢處理處置圍繞著無害化,以消滅污染為主要目標在全國各地興建了許多垃圾焚燒發電廠,后來隨著垃圾分類推動,資源再生呼吁越來越高,業界對于固廢處置“三化“之間關系和排序存在一定爭議,是“無害化”重要,還是“資源化”?“資源化”是不是優于“無害化”?
對于三者之間辯證關系,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劉建國教授還專門發文《固體廢物管理“三化”的科學內涵與相互關系》,強調,只有滿足“無害化”要求的“減量化”和“資源化”,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減量化”和“資源化”,否則不過是污染轉移、污染延伸或污染擴散,不但對改善環境質量沒有積極作用,反而會對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產生更大的危害。
在2021-2022年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年會上,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會長徐文龍也認為, “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 是我國固體廢物管理所遵守的基本原則,而“三化”的排序有一定邏輯,首先要保證固廢處置的“無害化”與“減量化”,再考慮“資源化”。而且過度“資源化”不可取,因為過程中投入成本較高從而導致經濟型較差,因此行業應該主張適度“資源化”。
編輯:王媛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