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09 11:28
來源:重慶市人民政府
2.推進園區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推進能源梯級利用和余熱余壓回收利用。因地制宜發展利用可再生能源。積極推廣集中供氣供熱。完善工業園區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建設及配套管網。新建、擴建一批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處置場,鼓勵年產廢量1萬噸以上的企業、工業園區配套建設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設施。鼓勵涉揮發性有機物企業較多的園區建設有機廢氣集中處理設施和有機溶劑集中回收中心,引導建設集中涂裝中心。(市經濟信息委、市生態環境局、市能源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ㄈ┏擎偩G色節能改造工程。
1.實施城鎮綠色建造。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筑,推進建筑工業化。加快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實施公共供水管網漏損治理工程。開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無廢城市”共建。推進城鎮新建公共機構建筑、新建廠房屋頂應用太陽能光伏,推動可再生能源建筑規?;瘧?。到2025年,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面積500萬平方米。(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委、市規劃自然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城鄉建委、市城市管理局、市農業農村委、市商務委、市機關事務局、市能源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提升建筑能效水平。分階段、分類型提高城鎮新建民用建筑節能強制性標準。積極開展超低能耗建筑工程示范,探索近零能耗、低碳(零碳)建筑試點。推動商場、醫院、學校、酒店和機關辦公建筑等既有公共建筑由單一型的節能改造向綜合型的綠色化改造轉變。推動數據中心、各類園區及冷鏈物流等領域實施綠色高效制冷改造。到2025年,城鎮新建建筑100%執行綠色建筑標準。(市住房城鄉建委、市交通局、市機關事務局、市大數據發展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交通物流節能減排工程。
1.發展集約高效運輸組織方式。優化客貨運組織,降低空載率和不合理周轉量。大力發展多式聯運,推進大宗貨物運輸“公轉鐵”“公轉水”“鐵水聯運”,提高鐵路、水路在綜合運輸中的承運比重。加快構建綠色出行體系,強化軌道交通、公交的無縫接駁,增強公交服務的廣度和深度。到2025年,中心城區公共交通機動化出行分擔率達到63%。(市發展改革委、市住房城鄉建委、市交通局、市政府口岸物流辦、重慶鐵路辦事處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完善綠色交通基礎設施。推動港口、機場、貨運樞紐裝卸機械和運輸裝備實施“油改電、油改氣”工程,積極推進港口作業機械能量回收、供電設備節能改造。推進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開展機場輔助動力裝置替代設施建設和應用、新能源裝備設備綜合利用示范。加快氫燃料電池汽車基礎設施布局建設,率先在兩江新區、萬州區、九龍坡區、南岸區、長壽區、綦江區、潼南區等示范區域合理布局加氫站。(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委、市交通局、市政府口岸物流辦、重慶鐵路辦事處、民航重慶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3.推動運輸裝備綠色發展。城市公交、出租、環衛、港口和機場服務、城市物流配送、郵政快遞等領域新增或更新車輛時,優先采用純電動、氫能源、天然氣等新能源或清潔能源汽車,推動兩江新區、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渝中區運渣車輛純電動化。嚴格執行汽車國六排放標準和非道路移動柴油機械國四排放標準,推進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營運柴油貨車淘汰更新。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車產量達到100萬輛,新增純電動汽車不少于10萬輛。(市經濟信息委、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公安局、市住房城鄉建委、市交通局、市商務委、市國資委、市市場監管局、市郵政管理局、重慶鐵路辦事處、民航重慶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4.加快發展綠色物流配送。引導發展綠色物流,加快物流設施綠色化改造。推動快遞包裝產品實現標準化、系列化和模組化,加強快遞領域塑料污染治理,減少電商快件二次包裝。全面推廣綠色快遞包裝,引導電商企業、快遞企業優先選購使用獲得綠色認證的快遞包裝產品。(市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局、市交通局、市商務委、市政府口岸物流辦、市郵政管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農業農村節能減排工程。
1.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節能。積極推廣節能型農業設施設備,因地制宜發展農村太陽能、農村沼氣等可再生能源。結合畜禽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積極推動養殖場沼氣工程建設,加強農村沼氣設施安全管理,提升農村沼氣利用水平。(市農業農村委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能源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強化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完善廢棄農膜和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置制度。開展秸稈綜合利用重點縣建設。鼓勵畜禽養殖場(戶)采取糞污就近就地還田。推廣生物農藥、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加大有機肥替代化肥力度。到2025年,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0%以上,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0%以上;主要農作物農藥、化肥利用率達到43%,綠色防控、統防統治覆蓋率分別達到55%、45%。(市農業農村委牽頭,市生態環境局、市鄉村振興局、市供銷合作社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3.提高農村污水垃圾處理能力。持續推進常住人口200戶或500人以上的農村集聚點、農家樂和民宿等鄉村旅游集中區域的生活污水治理。常態化開展村莊清潔行動,逐步消除農村黑臭水體。深化“戶集、村收、鄉鎮轉運、區域處理”模式,健全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到2025年,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40%,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比例達到100%。(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城鄉建委、市城市管理局、市水利局、市農業農村委、市鄉村振興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矙C構能效提升工程。
1.強化目標管理。實行能源資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管理,推行雙控與定額相結合的節能目標管理方式。全市各級公共機構節能管理部門對所管理的公共機構實行能耗定額管理。(市機關事務局負責)
2.深入推進綠色改造。持續推進公共機構數據中心機房、廚房等重點用能區域及空調系統、照明系統等重點用能系統的綠色改造。增加新能源汽車專用停車位、充電基礎設施數量。率先淘汰老舊車輛,率先采購使用節能和新能源汽車,除特殊用途車輛外,全市各級黨政機關、事業單位新增和更新的公務用車純電動汽車占比不低于30%。到2025年,全市公共機構單位建筑面積能耗下降5%、人均綜合能耗下降6%。(市機關事務局牽頭,市財政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3.推進示范創建行動。推進公共機構新建建筑開展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建設。全面開展節約型機關創建行動,推進能效“領跑者”和水效“領跑者”遴選。“十四五”期間,全市黨政機關全部創建成節約型機關,創建50家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遴選6家能效“領跑者”。(市機關事務局牽頭,市住房城鄉建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