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4 10:26
來源: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管理委員會、VOCs減排工作站
8月2日,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管理委員會通告“關于第三方環保技術服務公司存在違法違規行為的通報”,其中涉及VOCs泄漏檢測LDAR項目及CEMS運維中的違法違規問題。在2023年生態環境部第八輪次大氣監督幫扶組現場幫扶中發現部分企業在開展泄漏檢測與修復(LDAR)及委托第三方單位開展在線監測運維工作時存在嚴重違規行為。
安徽凱澤新材料有限公司、安徽天成新材料有限公司、安徽潤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卓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臨渙焦化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開展泄露檢測與修復(LDAR)工作時,由于對第三方環境監測機構把關不嚴,山東祥隆環境檢測有限公司、山東隆之智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山東千郡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山東艾爾特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社會環境監測機構存在出具的檢測報告時存在檢測時間與實際檢測時間不符、檢測報告中的檢測人員與實際檢測人員不符、多處點位檢測間隔時間短、多處監測點為編碼重復、尺寸異常等嚴重違法違規行為。
安徽江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天成新材料有限公司、安徽卓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委托第三方單位開展在線監控設施運維時,由于對第三方運維單位監管不嚴,南京名勻環境檢測技術有限公司和安徽港華信息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等2家第三方運維單位在線監測設施運維不符合《固定污染源煙氣(SO2、NOX、顆粒物)排放連續監測技術規范》(HJ75-2017)、《固定污染源煙氣(SO2、NOX、顆粒物)排放連續監測系統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HJ76-2017)規范要求,存在在線監測設施比對監測、校驗頻次、零點量程漂移檢測、氧氣示值誤差和系統響應時間檢測未按照規范要求開展;監測站房內未按規范配備標準氣體,現場通入已有標準氣體,顯示濃度未達到規范要求,嚴重超出誤差允許范圍;第三方運維臺賬與實際不符、甚至部分缺失等嚴重違法違規行為。
現要求各相關企業按照“誰委托、誰負責”的原則,在選擇環境監測機構和在線監控設施第三方運維服務過程中,要切實履行監督責任,對監測機構和在線監控設施第三方運維機構的技術標準、業務規范落實情況嚴格把關。同時,廣泛開展環境監測及在線監控設施第三方運維服務相關政策法規的宣傳教育,增強環保技術服務單位的法律意識,確保開展科學、客觀、公正的監測和運維服務。
附:如何查證第三方企業LDAR項目數據違規或造假?
一、存在檢測時間與實際檢測時間不符
調企業現場監控視頻,按照檢測點的檢測時間看看檢測人員是否在現場實際檢測,檢測的時間是否在進出場的時間范圍內,這個只要調查監控造假就露餡了。
二、檢測報告中的檢測人員與實際檢測人員不符 在加上設備也有不符的情況
調企業進出場門口視頻和登記人員,和報告是否一致,同時應該把企業所有做的項目匯總一起,可以看出造假的情況會出現一個人員可能在同一時間干不同項目,同一個設備在同一時間在不同的地方或者項目檢測。
三、多處點位檢測間隔時間短
根據報告中的檢測時間,到現場實際步量走走就清楚了,每個點結束時間到下個點的開始時間間隔是否能走過去,是否一秒前在一層,一秒后到二層。
四、多處監測點為編碼重復
這種需要使用規范的系統,很簡單就驗證出來重復編碼,這種情況一般都是用的簡單的LDAR系統或者自己編輯的Excel數據,建檔檢測復檢維修數據都前后矛盾。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