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30 10:24
來源:曹妃甸發布
“感謝檢察機關召開聽證會,給我一次機會,這次釋法說理真是講到心里去了。咱們辦企業不能掙昧良心的錢,更不能在第三方檢測中弄虛作假,到頭來不但損害社會公共利益,還會讓自己遭受牢獄之災。”近日,在曹妃甸區人民檢察院舉行的一起羈押必要性審查案件公開聽證會上,涉案犯罪嫌疑人真誠悔罪后說到。
為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準確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釋放最大司法善意,增強辦案透明度,推動類案治理、訴源治理,實現“辦理一案、治理一片、教育一方”的良好效果。針對這起第三方檢測公司在工業企業揮發性有機物(VOCs)泄露檢測與修復(LDAR)中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的案件,檢察機關充分發揮職能作用,采取“檢察聽證+普法課堂”模式,特別邀請人民監督員、專家學者、環保執法、市場監管、公安機關、部分化工企業和第三方檢測公司代表等多方人員參加會議,旨在向社會傳遞共同守護公益和誠信守法經營的價值導向,凝聚公益保護最大合力,齊筑生態環境保護牢固屏障。
聽證會上,辦案檢察官介紹了案件辦理情況,通過分析犯罪情節、主觀故意以及社會危害,闡述檢察機關指控犯罪的事實理由和法律依據,又說明辯護律師向檢察機關提出羈押必要性審查申請,經審查后符合規定條件,遂啟動羈押必要性審查程序,并通過公開聽證的形式,促進羈押必要性審查的公正與透明。之后,參會人員各自發表了意見,聽證員經過評議后認為犯罪嫌疑人王某某、陳某某涉嫌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的犯罪事實基本查清,證據已經收集固定,王某某、陳某某對其犯罪事實供認不諱,真心認罪悔罪,無犯罪前科且系初犯,如對其變更強制措施不致發生社會危險,不會影響刑事訴訟活動的順利進行,故無繼續羈押必要,一致贊成對兩名犯罪嫌疑人變更強制措施。
在聽證會現場,辦案檢察官向案件當事人及與會人員強調,變更強制措施并非等于“不懲罰”和“不起訴”,開展羈押必要性審查,有利于降低訴前羈押率,有效減少社會對抗,促使犯罪嫌疑人積極認罪悔罪。檢察官還特別提醒,生態環境監(檢)測是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支撐,監(檢)數據直接客觀評價環境質量狀況,反映污染治理成效。各種第三方環保檢測數據弄虛造假現象,既影響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質量,也擾亂第三方環保服務市場秩序。來自國家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的王寧工程師向在場人員解釋到,“涉案第三方公司出具虛假檢測報告,無法真實反映排污單位密封點泄漏情況,造成排污單位揮發性有機物(VOCs)超標排放的隱患。工業企業揮發性有機物(VOCs)作為PM2.5和臭氧污染的前體物,如果排污單位密封點泄漏情況不能被有效檢測,排污單位就不能及時采取措施阻止揮發性有機物排放到環境中,日積月累后容易產生大氣環境污染。”通過檢察官的釋法說理和專家人員的專業解讀,讓以案釋法效果“向前一步”,個案公開聽證會延伸成類案法治宣講會,真正讓司法公信看得見、摸得著。
“檢察機關把公開聽證和法治宣講合為一體,是一種有效、直接、實際的普法方式,讓大家對環保檢測數據弄虛作假的危害后果有了更加深入透徹地認識。希望檢察機關能動履職,協同行政執法機關,建立健全長效機制,依法打擊類似弄虛作假行為,形成強有力震懾,倒逼企業規范檢測、守法自律,實現行業良性發展,營造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唐山市生態環境局曹妃甸區分局南堡環境監管中心副主任鄭景文在會上說到。
部分化工企業和第三方檢測公司代表人員也在會上坦言,“這次聽證會組織的很到位、很及時,十分有必要!檢察官的以案釋法和專家人員的專業解釋,讓大家聽得明白、弄得清楚。咱們企業經營要牢牢劃定在法律框架之內,盡到企業的社會責任,不能一味追求經濟利益,要做到違法違規的事不干、違法違規的項目不接、違法違規的錢不掙。以后這樣違法犯罪的事情,咱們一定引以為戒。”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下一步,曹妃甸區人民檢察院將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法治思想,以司法辦案為依托,在效果上讓人民群眾可感受、能感受、感受到,做到檢察辦案質量、效率、效果有機統一于公平正義,積極踐行“專業化法律監督+恢復性司法實踐+社會化綜合治理”生態檢察模式,以身邊鮮活的案例多方位、多樣化、多層次傳遞生態環境保護理念,共繪公益保護最大“同心圓”,用心以檢察之力守護天藍地綠水秀美好生態環境。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