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成人小视频|国产黄影院|青青草免费观看|55影视大全免费追剧|chottie

首頁 > 新聞 > 正文

《關于進一步加強山東省生態文化建設的工作方案》的通知

時間:2025-09-08 16:31

來源:中國水網

16159db20c0ea69c74bdc7b002d5bc8e.png

各市生態環境局、文化和旅游局、文聯、作協:

現將《關于進一步加強山東省生態文化建設的工作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山東省生態環境廳 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

山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山東省作家協會

2025年9月3日

關于進一步加強山東省生態文化建設的工作方案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文化思想,落實生態環境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國文聯、中國作協四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生態文化建設的指導意見》(環宣教〔2025〕41號)要求,聚焦生態文化“研究傳承、傳播推廣、轉化利用”,結合我省實際,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主要目標

到2030年,我省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廣泛開展,生態文化得到充分發展和傳播,生態文化和旅游等產業深度融合。到2035年,生態文化研究成果豐碩,生態文化產業規模不斷壯大,構建起較為完善的山東生態文化體系,全民生態文化素養顯著提升。

二、建設生態文化研究傳承體系

(一)強化生態文化理論研究。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根本遵循,全面系統地開展學習宣傳與研究闡釋工作,深入挖掘生態文明建設實踐中的山東典型案例,分析其背后的生態文化內涵,形成系統性、本土化的價值理論,構建具有山東特色的生態文化理論體系。聚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美麗山東建設以及儒家生態哲學等特色生態文化領域,搭建生態文化研究平臺,開展系統性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通過學術研討、座談交流等形式,分析生態文化在理念、制度、行為等層面的具體體現,探索生態文化發展路徑,并通過政府引導、企業參與、社會支持的方式,推動生態文化研究成果的轉化與應用。(責任單位:省生態環境廳,排在第一位的單位為牽頭單位,下同)

(二)挖掘傳統生態文化智慧。深入挖掘儒家“天人合一”、道家“道法自然”等傳統思想,以及古籍文獻中關于生態保護、資源利用等的生態智慧,創造出更多體現中華優秀傳統生態文化精髓、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的優秀生態文化作品,如攝影作品、微電影、動態海報等,通過群眾喜聞樂見、具有廣泛參與性的方式傳播。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建立生態文化開放性數據庫,向社會廣泛征集傳統生態文化相關材料,運用現代技術對傳統生態智慧進行數字化保存和管理,為傳承創新提供理論支撐。開展專題講座、主題報告等,邀請專家學者解讀分享傳統生態智慧,提高公眾認識和理解。(責任單位:省生態環境廳、省文聯)

(三)守護紅色生態文化資源。梳理新中國成立以來我省生態文明建設歷程中的紅色資源,建立資源名錄。對紅色生態文化資源進行普查,明確位置、類型、歷史背景等信息。積極弘揚黨領導人民為生態文明事業不懈奮斗的精神,利用線上線下等形式發布紅色生態文化故事、圖片、視頻等資料,舉辦主題黨日活動、演講比賽、知識競賽、故事講解大賽等,激勵新時代生態文化建設。(責任單位:省生態環境廳、省文化和旅游廳)

三、完善生態文化傳播推廣機制

(四)開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宣傳。開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學校等大眾化宣講活動,深入解讀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內涵和實踐要求,大力宣傳“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山東實踐。推進生態文明教育納入干部教育、黨員教育、國民教育體系,加快形成全民生態自覺。開展“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主題實踐活動,依托科普宣講、課外實踐、戶外研學等形式,組織開展青少年環境教育特色活動。做好六五環境日、全國生態日、全國低碳日等重要時間節點的宣傳工作,以貼近生活的語言、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組織開展各類生態文化主題活動,引導人們樹立生態文明意識,踐行綠色生產生活方式。(責任單位:省生態環境廳)

(五)打造融媒體傳播矩陣。健全完善新聞宣傳策劃,聚焦生態文明建設成效,在主流媒體開設“美麗山東”“生態環境”“小山小水”等專題欄目,推出體驗式采訪、深度報道、系列評論、訪談節目等。加強新聞發布議題設置,圍繞生態環保領域成果成效、政策舉措、群眾關心等方面,及時發聲,積極回應社會關切。聚焦生態環境治理的典型做法和優秀經驗,組織開展媒體采訪采風活動。在政務新媒體平臺開設“生態文化”話題,及時發布信息,不斷提高生態文化的傳播力和影響力。(責任單位:省生態環境廳)

(六)繁榮生態文藝創作與活動。打造一批省級生態文學創作基地,邀請知名作家、攝影家、畫家、音樂家等,實地采風創作,推出如小說、詩歌、散文、攝影、美術、歌曲等生態文藝作品,涵養生態思維、繁榮生態文化。開展生態主題文學作品征集、文藝演出、書畫展覽、攝影大賽等活動,為生態文藝創作提供展示平臺。結合AI/VR智能等技術,制作美麗山東紀錄片、生態環保兒童劇、微視頻、漫畫等類型多樣的新媒體產品,精準推送生態文化內容,提高傳播效果。鼓勵各地打造生態文化品牌活動,吸引社會廣泛參與,營造濃厚的生態文化氛圍。(責任單位:省生態環境廳、省文聯、省作協)

(七)建設特色生態文化陣地。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單位,包括省內各類生態環境科普、普法、宣傳、教育基地,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單位,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等,開發集科普教育、文化體驗、生態旅游為一體的生態文化場所,建設生態文化教育基地。鞏固深化環保設施開放工作,積極探索環保設施開放新路徑,開展豐富多樣的開放活動。建設生態文化長廊、生態科普墻等,在公交車、出租車投放戶外媒體公益廣告,通過藝術化的表現形式,將生態文化知識和理念傳遞給公眾。(責任單位:省生態環境廳、省文化和旅游廳)

(八)推動生態理念宣傳合作。結合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海洋強省建設實踐,打造具有山東辨識度的生態文化IP,通過視頻、文創產品等形式傳播。積極對外分享山東在綠色產業、應對氣候變化等生態環境保護領域方面的經驗,推動生態治理典型案例走向國際,輸出生態技術與文化理念,講好山東生態文化故事,提升國際影響力。(責任單位:省生態環境廳)

四、推動生態文化轉化利用與產業融合發展

(九)促進綠色生活方式養成。通過公益廣告、主題宣傳、志愿服務等形式,宣傳《公民生態環境行為規范十條》,推廣綠色出行、節水節電、“光盤行動”等綠色生活方式。適時組織開展公眾生態環境素養調查,掌握公眾生態環境素養的現狀及變化趨勢。倡導大型活動碳中和,鼓勵使用碳普惠減排量進行碳中和抵消,探索建立“碳普惠”機制,鼓勵公眾通過綠色出行、節能降耗等行為獲取碳積分,兌換環保禮品或享受相關優惠,引領全社會踐行低碳理念,形成以低碳為榮的社會新風尚。(責任單位:省生態環境廳)

(十)推進生態環境志愿服務工作。建設生態環境志愿服務隊伍體系,豐富生態環境志愿服務內容,推出一批專業性、連續性、成效性明顯的志愿服務活動,重點開展“美麗河湖”“美麗海灣”“美麗中國宣講”“萬里同心,共護黃河”等志愿服務品牌活動。鼓勵通過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宣講、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青少年生態文明教育實踐、環保公益課堂、綠色低碳行動、環保科技創新、生態文化創作、生態環境監督及建言獻策等多種形式,策劃培育志愿服務項目。(責任單位:省生態環境廳)

(十一)助力生態文旅融合發展。整合豐富的生態與文化旅游資源,圍繞“黃河文化”“海洋文化”“泰山文化”“儒家文化”等主題,設計生態文化特色旅游精品線路,培育“生態山東綠色休閑”生態旅游活動品牌。鼓勵生態旅游區、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生態型景區和鄉村旅游重點村鎮等,開發生態文化體驗項目,如綠道健步、星空露營、濕地觀鳥、生態研學等,廣泛開展生態旅游體驗主題活動,讓游客在親身體驗中感受生態文化的魅力。支持旅游企業開發具有本地特色的生態文化旅游商品,如手工藝品、農產品、文化紀念品等,延伸生態文化旅游產業鏈。推動生態文化產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如與農業、制造業、科技產業等相結合,創新產業發展模式,拓展產業發展空間。(責任單位:省文化和旅游廳、省生態環境廳)

五、加大組織保障實施力度

(十二)多措并舉保障生態文化建設。生態環境、文化和旅游、文聯、作協等部門要建立常態化的溝通協調機制,及時解決工作推進中的問題,加強政策協同和工作聯動,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通過政策引導,充分調動社會資本參與生態文化的積極性。高度重視生態文化建設專業人才的培養工作,廣泛凝聚政府、企業、社會組織以及公眾等各方力量,協同推進生態文化繁榮發展。對生態文化研究成果與應用情況、傳播推廣的覆蓋面影響力和社會效益等進行客觀評估,挖掘、培樹系統內的先進典型,借助主流新聞媒體平臺宣傳推廣,講好山東生態環保故事,帶動各地生態文化發展。(責任單位:省生態環境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省文聯、省作協)


編輯:趙凡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clhh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大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