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21-02-19 09:39
來源: 中國固廢網
作者: E20研究院整理
第六,是完全不可行的類型。這類主要是以非運營項目為主,理論上存在,但是事實上無法落地,其實也就不存在風險了。比如我們找不到一個不入財政部PPP庫的河道治理項目,這就證明了前面所說的市場的力量,市場的邏輯。不入庫,不走財政部的程序,絕對不敢給政府做河道治理,但是相反卻敢做沒有入庫的環衛特許經營,本質就是項目本身的運營屬性,是社會資本與地方政府的博弈關系所形成的。這個就是市場的力量。
因此,在分析政策規劃結果的時候,離不開對市場底層的力量有所認知,才能對政策和市場結合后產生的產物(項目)有更明確的把握。
不平凡的2020
2020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根據《Nature》雜志發表的一邊論文(Elhacham, E., Ben-Uri, L., Grozovski, J. et al. Global human-made mass exceeds all living biomass. Nature 588, 442–444 (2020).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3010-5),2020年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人造物質總量超過了自然物質總量(如下圖中間圖表所示)。
何品晶教授討論的塑料污染問題也愈發嚴峻,根據該論文數據顯示,2020年的塑料總量達到了80億噸,而全球的動物總質量僅40億噸。植物方面在2020年總量達到9000億噸,而人造物質中與建筑相關的水泥鋼筋建材等已經達到了11000億噸。而這些僅討論了一次生產的人造物質總量,若將人造物質所產生的廢物加入其中則更加駭然,如上圖中右側圖表所示,其中灰色部分是人類生產生活過程中產生的廢物,總量相當于人造物質的20%。何品晶教授的演講中講到,廢塑料中有3000億噸進入了水環境(推薦閱讀→何品晶:雙循環背景下城市固廢治理面臨的挑戰——見微知著,以塑料廢物為例)。而據該論文數據顯示,有機廢棄物尤其是其中工業有機廢棄物,比如塑料,在人造物質中的占比其實非常低。由此可見人造物質及與其相關的廢物產生量之大,這些,恰恰是我國現在需要建設“無廢城市”的原因。(推薦閱讀→李金惠:新《固廢法》下固廢行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固體廢物的產生源主要包括工業源、城市源和農業源,這三個來源也正是“無廢城市”試點建設中的三大重點。正如前述論文數據顯示,無機固廢在量上占有絕對的優勢。固管中心的陳瑛博士在上午的演講中也講到,“無廢城市”建設中間有一大塊命題是如何解決工業產生的無機物的大量堆砌,比如廢礦山、磷石膏等等(推薦閱讀→陳瑛:“無廢城市”試點初步進展)。另外,礦業大學、硅酸鹽學會的王棟民教授也在演講中對工業無機廢物如何循環分享了他的觀點(詳情請點擊:王棟民:無機固廢的材料屬性及建筑垃圾資源化發展瓶頸與突破)。
編輯: 趙凡
目前在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攻讀博士學位,此前分別在武漢大學和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獲得理學學士和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現任E20環境平臺執行合伙人和E20研究院執行院長,北京易二零環境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湖南大學兼職教授,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客座教授,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碩士生校外導師,天津大學特聘講師,并兼任北京大學環境學院E20聯合研究院副院長,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PPP雙庫的定向邀請專家,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注冊專家(基礎設施與PPP方向)、國家綠色發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庫專家、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化學品和廢物環境管理智庫專家、中國環保產業研究院特聘專家、中國環保產業協會環保產業政策與集聚區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垃圾焚燒專家委員會委員。住建部指導《城鄉建設》雜志編委、《環境衛生工程》雜志編委、財政部指導《政府采購與PPP評論》雜志編委,并擔任上海城投、中建環能等上市公司獨立董事。
在PPP專業領域,薛濤現任清華PPP研究中心投融資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PPP專委會秘書長、中國PPP咨詢機構論壇第一屆理事會副秘書長、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PPP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發改委國合中心PPP專家庫成員、中國青年創業導師、中央財經大學政信研究院智庫成員、中國城投網特聘專家等。
20世紀90年代初期,薛濤在中國通用技術集團負責世界銀行在中國的市政環境基礎設施項目管理,其后在該領域積累了十二年的環境領域PPP咨詢及五年市場戰略咨詢經驗,曾為美國通用電氣等多家國內外上市公司提供咨詢服務,對環境領域的投融資、產業發展和市場競合格局有著深刻理解;2014年初加入E20研究院并兼任清華大學環保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力于環境產業與政策研究、PPP以及企業市場戰略指導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