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09-01 16:16
來源:中國大氣網
作者:成苗苗
近兩年,幾次的霧霾當道使得眾人“談霾色變”,“今天你吸了嗎?”成為人們半調侃半無奈的問候方式。同受霧霾困擾,潘石屹、王石、俞敏洪等企業大佬們也加入熱議霧霾的隊伍,中國綠公司年會和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年會等企業家聚會上無一不存在霧霾的話題,他們或調侃、或抱怨、或擔憂、或建言,各種聲音在不同行業間流傳。
吐槽:
香港通恒集團、云南紅酒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武克鋼:北京霧霾拍哈利波特不用打背景
北京大霧霾我正好在北京,月亮是黃的,天是霾的,哈利波特來我們這拍都不用打背景,弄兩個怪物就直接開拍了。這不是鬼城么,心驚肉跳的。
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兼總裁俞敏洪:兒子來北京不是上學,是來生病的
因為在北京,我個人明顯地感覺到,去年一年到今年,嗓子疼的頻率高了很多,肺不舒服的頻率高了很多,這是真的。我兒子今年年初的時候回中國來上學,他原來在國外上學,那是一年365天幾乎天天沒有霧霾的地方,回來上學以后,我發現他不是回來上學的,是生病來的。兩個月感冒、發燒、咳嗽,大概多達十次以上,就在我決定把兒子再次送回國外的時候,他突然不感冒發燒了。
阿里巴巴董事長兼CEO馬云:擔心我的辛苦錢最后都是醫藥費
我相信10年以后中國3大癌癥將會困擾著每一個家庭,肝癌、肺癌、胃癌。肝癌,很多可能是因為水;肺癌是因為我們的空氣;胃癌,是因為我們的食物。我們那么努力,其實我很辛苦,十年中國創業把我變成了這個樣子,但是這個樣子并不讓我擔心,讓我擔心的是我們這么辛苦,最后所有掙的錢買的是醫藥費。
華遠地產董事長任志強:霧霾五大益處,這是反人類宣傳嗎?
12月9日,新華網、人民網、央視網等各大中央網媒,刊發長篇評論文章《盤點霧霾帶來的五大意外收獲》,列舉了空氣污染、霧霾現象的五大益處:讓中國人民更團結!讓中國人民更平等!讓中國人民更清醒!讓中國人民更幽默!讓中國人民長知識!對此任志強在微博上反問:這是反人類宣傳嗎?
建言:
華遠地產董事長任志強:城市病解決不了還是政府水平低
東京3500萬人口,比我們還多,為什么人家沒有污染呢?人家沒有PM2.5那么嚴重,人家交通也沒那么嚴重。因為我們的政府不靈,我們的政府水平太低,所以他沒法解決城市病的問題。
TNC亞太總干事張醒生:PM2.5受重視,要感謝霧霾天被披露
霧霾沒有任何人可以躲避。去年PM2.5正式被國家所承認,所以我們某種意義上要感謝PM2.5被披露出來,使得國家領導人和我們老百姓都處在同一個感受之中,他們有特供水、特供糧食、特供醫療,但是空氣不能特供,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才有了對于PM2.5、對于空氣和環境的進一步的重視。
美通無線公司董事長王維嘉:霧霾不只是政府的事,每個人都有責任
我們用手機應用,每天來監測這樣的東西,或者是發出自己的聲音,你總要讓政府知道。如果我們大家都說我認為環境污染、空氣污染是最難受的,是我們最需要的改變的,政府就把最多的錢放在這方面,所以我覺得我們所有的人,特別是我們企業家每個人都可以做事,不要小看自己的力量。我個人不建議其埋怨政府,如果我們所有人都提了要求政府還完全不動,那就是政府不作為,是政府混蛋,但事實不是這樣,北京的霧霾就提了一年,國家就提到全國層面,這個進展比發達國家還快。
首創集團董事長劉曉光:治理程度取決于我們的認知高度
治理這個問題,我想可能最大的問題在于我們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認識高度,國家怎么認識這個問題,企業怎么認識這個問題,民眾怎么認識這個問題。一定要有一個法律的東西,應該給一些政策,環境政策、信貸政策、稅收政策,另外最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個市場化運作機制出來。
人大代表,某企業董事長李占明:調高標準 引入市場機制
這幾年,我國的經濟發展很快,但在環境上,也欠賬太多。對于霧霾天氣的治理,得從防和治兩方面著手。先從防上說,我認為對于污染企業的限制標準也應該有所調整。對于“治”,部分企業自身有環保設備和措施,在相關部門審查時,也都達標,但在日常的生產中,卻不愿意采取環保措施,歸根結底是企業為了追逐利益、壓縮成本。建議引入市場機制。“治”還有一個重要措施,就是政府引導、市場引入更多的資本進入環保設備、技術的研發和推廣,為環保提供更多的技術和市場支持。
產業:
萬通集團董事長馮侖:霧霾給了房地產行業巨大的商機
霧霾對我個人影響不大,去年一共飛了226次,基本都在飛機上度過。這倒是給我們房地產巨大的商機,從生意的層面上講,應該感謝霧霾。剛才講了,我們80%的時間生活在人造空間里,那么只要把人造空間里的空氣搞好,霧霾對人就沒什么傷害了。所以,我們現在全力以赴,正在改進和升級公司的產品。首先是解決空氣的問題,把空氣做得跟森林里一樣好。外面霧霾,你在房間里呆著就行。接著就是把水的問題解決好,像新加坡的水還加了很多營養的東西。如果我們能把這兩件事做好,那么這個物業,就是我們抵制、防范、抗拒霧霾的最好武器,就成了我們的保護殼。
永清環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正軍:電價補貼應擴大到鋼鐵水泥等行業
目前,電力行業針對脫硫脫硝出臺了一些電價補貼政策,通過這些鼓勵政策基本實現了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減排。我建議借鑒電力行業的經驗,對鋼鐵、水泥等行業也實行類似的鼓勵政策,這將會促進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減排。同時應該對環境治理企業實行免稅政策。
北京國電清新環保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開元:成立清潔空氣基金,推動第三方治理
呼吁推動由相關部委牽頭成立政策性的清潔空氣基金,推動第三方治理在大氣治理“疑難”行業中發揮作用;鋼鐵、水泥、冶金、化工等,在大氣治理方面的問題嚴重程度遠遠超過電力行業。電力行業大氣治理這件事只能說辦得不夠好,但畢竟是已經辦了。但上述這些傳統行業由于沒有環保補貼政策,企業認真治理自身要承擔的壓力太大。在沒有政策扶持的情況下,這些領域(大氣治理)里競爭性的企業沒法做。夸張地說,誰先做誰先吃虧,誰后做誰受益,所以大家都在拖。如果實在抗不過去,那就是哪家便宜用哪家,糊弄了事,出路還是在政府。
在中國,我覺得現在、未來若干年,煤肯定是主要的,一次能源里當家的就是煤,我們現在應該考慮的是怎么把這樣一個認為不大干凈的有罪過的能源清潔化利用的問題。
鹽城環科城黨工委書記張利華:大氣十條應通過企業來落實
落實大氣十條,最終還是要靠裝備,靠科技,靠企業,靠具體的環境服務來實現。大氣十條從政策層面對企業管理、園區管理的政府責任做了明確要求,但是在和產業的銜接上還缺少明確的規定。怎樣將政策和產業進行有形的對接,可能需要我們的決策者,進行一些深入的研究。落實大氣十條,我們要有一些具體項目來跟進。把產生大氣污染的源頭和防治辦法都找出來,并通過企業來落實。政府、企業、科研單位形成合力來落實大氣十條,效果可能會更好。
編輯:成苗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