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成人小视频|国产黄影院|青青草免费观看|55影视大全免费追剧|chottie

首頁 > 新聞 > 正文

《四川省“十三五”生態保護與建設規劃》發布(附全文)

時間:2017-04-26 10:06

來源:中國水網

中國水網從四川省人民政府了解到,《四川省“十三五”生態保護與建設規劃》已經正式印發,要求到2020年,森林質量得到提高、生態功能不斷提升,草地退化趨勢得到基本遏制,荒漠生態系統治理修復穩步推進,濕地與河湖得到有效保護與恢復,農田保護性耕作和水資源管理進一步增強,城鄉人居環境質量顯著提高,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控制,生態系統穩定性明顯提升,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明顯增強,全面構建起“四區八帶多點”的生態安全戰略格局,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和美麗四川建設取得新的成效。具體詳情如下: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關于印發四川省“十三五”生態保護與建設規劃的通知

川辦發〔2017〕33號

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四川省“十三五”生態保護與建設規劃》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7年4月19日

四川省“十三五”生態保護與建設規劃

目 錄

前 言 - 5 -

第一章 規劃背景 - 6 -

第一節、建設成效 - 6 -

第二節、形勢分析 - 8 -

第二章 總體要求 - 13 -

第一節、指導思想 - 13 -

第二節、基本原則 - 13 -

第三節、主要目標 - 14 -

第三章 總體布局 - 16 -

第一節、區域劃分 - 16 -

第二節、建設布局 - 23 -

第四章 主要任務 - 29 -

第一節、加強生態空間管控 - 29 -

第二節、保護和培育森林生態系統 - 31 -

第三節、保護和修復草原生態系統 - 32 -

第四節、治理和修復荒漠生態系統 - 33 -

第五節、保護和恢復濕地與河湖生態系統 - 35 -

第六節、保護和改良農田生態系統 - 36 -

第七節、建設和改善城鎮生態系統 - 38 -

第八節、保護生物多樣性 - 39 -

第九節、防治水土流失 - 42 -

第十節、保護水資源 - 43 -

第十一節、提升生態保護與建設保障能力 - 44 -

第十二節、實施生態扶貧攻堅 - 48 -

第十三節、推進重點領域改革 - 49 -

第十四節、擴大生態產品供給 - 52 -

第五章 保障措施 - 54 -

第一節、加強組織領導 - 54 -

第二節、健全投入機制 - 54 -

第三節、強化科技支撐 - 54 -

第四節、加強宣傳發動 - 55 -

第五節、加強合作交流 - 55 -

第六節、加強規劃實施 - 56 -

附件 四川省“十三五”生態保護與建設規劃分區范圍表 - 57 -

前 言

四川是長江上游重要的生態屏障、長江和黃河上游重要水源涵養地,肩負著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重要使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四川生態保護與建設必須站在保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高度,把保護修復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深入推進生態修復與治理,嚴格自然生態保護,全面構建“四區八帶多點”的生態安全戰略格局,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

本規劃是四川省“十三五”重點專項規劃之一,規劃編制以省委十屆七次、八次全會精神為指導,以解決突出生態問題、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新期待為根本任務,明確了“十三五”時期全省生態保護與建設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規劃布局和建設重點,與《“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四川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四川省主體功能區規劃》進行了有效銜接,是行業和地方編制相關專項規劃的重要依據,是“十三五”時期全省生態保護與建設的行動指南。

第一章 規劃背景

第一節 建設成效

“十二五”期間,全省上下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緊緊圍繞建設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和美麗四川的奮斗目標,著力修復地震災區及生態脆弱地區的生態系統,著力防控重點地區的生態退化,著力提升自然生態系統功能,著力完善生態建設的體制機制,全省生態建設與保護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自然生態系統修復成效顯著

常年性有效管護國有林和集體公益林2.6億畝,鞏固退耕還林成果1336.4萬畝,累計新造林2640萬畝、撫育森林1275萬畝、改造低效林1086萬畝,全省森林覆蓋率提高到36.02%,森林蓄積達到17.33億立方米;每年實施草原禁牧7000萬畝、草畜平衡1.42億畝,累計實施退牧還草3905萬畝,草原植被綜合覆蓋率達到84.5%;新增沙化土地治理面積59.8萬畝,鞏固沙化土地治理成果20.5萬畝,綜合治理巖溶土地面積2319平方公里;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3948平方公里;建成高標準農田2496萬畝;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提高到38.65%,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1.96平方米;全面完成汶川地震、蘆山地震災后自然生態修復任務;劃定重點生態功能區31.8萬平方公里。

二、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

劃建自然保護區169個、世界遺產地5處、國際重要濕地1處、國家重要濕地3處、濕地公園43個、森林公園126個、風景名勝區90個、地質公園29個、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37個,全省90%的陸地生態系統類型、95%的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物種和65%的高等植物群落得到有效保護。全省濕地保有量2621萬畝,自然濕地保護率提高到55%,濕地保護網絡體系基本建成。開展農業野生植物資源系統調查,完成四川省生物多樣性評價,建成自然保護區數據庫和濕地資源數據庫。珍稀瀕危野生動物和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拯救保護工作得到加強,全省大熊貓棲息地面積202.7萬公頃、野外大熊貓種群數量1387只,分別占全國的78.7%、74.7%。

三、生態保護支撐能力顯著提升

全面完成全省第一次地理國情普查和全省第一次水利普查,完成縣級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編制審批和林地一張圖建設。推進生態過程與生態修復重點實驗室建設,建成四川省生物多樣性保護信息平臺和一批重要生態功能區生態觀測網絡站點,構建了較為完備的森林資源、農業生態環境、水土保持和地下水監測網絡體系。生產建設項目使用土地、生態影響評價及水土保持的執法檢查基本實現常態化。森林碳匯計量、農業廢棄物資源循環利用、大熊貓繁育保護、高寒沙地生態修復、地震次生災害生態治理等科技攻關研究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四、生態建設制度體系不斷健全

制(修)訂了《四川省天然林保護條例》《四川省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四川省風景名勝區條例》《四川省城市園林綠化條例》《四川省世界遺產保護條例》《四川省野生植物保護條例》《四川省〈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實施辦法》《四川省〈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實施辦法》《四川省〈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實施辦法》等地方性法規,進一步完善了法制保障體系。出臺了《四川省生態功能區劃》《四川省“十二五”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規劃》《四川省青藏高原區域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規劃》《四川省生物多樣性應對氣候變化戰略與行動計劃》等重大規劃,進一步完善了規劃體系。開展建立生態用地和生態資源總量管理制度、生態保護紅線環境準入制度、生態補償制度和績效考核制度探索。


1234567...11

編輯:趙凡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clhh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大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