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4-27 09:14
來源:安徽省政府網站
日前,中國大氣網獲悉,《安徽省“十三五”環境保護規劃》已經印發。規劃提到,以重點行業為抓手,統籌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大力開展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調整,積極推進重點行業清潔生產,從源頭上減少污染物排放。抓好鋼鐵、石化、化工、有色金屬冶煉、水泥、火電、平板玻璃等重點行業脫硫脫硝、除塵設施的運行監管。開展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源清單編制和減排核查評估,在石化、有機化工、表面涂裝、包裝印刷等重點行業推進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總量控制,“十三五”期間全省排放總量下降10%以上。推進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嚴格控制商品煤硫分和灰分。落實環保電價,加強發電機組綠色調度。推廣重點行業多污染物協同控制技術。全文如下:
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
安徽省“十三五”環境保護規劃的通知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安徽省“十三五”環境保護規劃》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7年4月7日
(此件公開發布)
安徽省“十三五”環境保護規劃
“十三五”時期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提高環境質量、踐行綠色發展的重要時期,為推進環境保護事業科學發展,根據《安徽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和省第十次黨代會提出的建設五大發展美好安徽戰略,制定本規劃。
一、全省環境保護形勢
(一)環境保護取得進展。
1.全省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與2010年相比,2015年全省地表水總體水質狀況有所好轉,Ⅰ—Ⅲ類水質斷面(點位)比例上升14.4個百分點,劣Ⅴ類水質斷面(點位)比例下降5.6個百分點。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上升2.8個百分點。2015年全省空氣環境質量平均達標天數比例為77.9%,可吸入顆粒物(PM10)年平均濃度為80微克/立方米,低于年度控制目標87微克/立方米?!笆濉逼陂g,設區市城市區域聲環境質量和交通聲環境質量保持穩定,功能區聲環境質量達標率穩中有升。全省生態環境狀況總體良好,生態系統穩定。
2.總量減排目標任務全面完成?!笆濉逼陂g,我省全面落實總量減排責任機制,大力推進工程減排、結構減排和管理減排,把總量減排作為經濟社會發展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抓手。截至2015年年底,我省全面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十二五”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總量削減目標任務。
3.環境執法監管與環境風險防控不斷加強。“十二五”期間,除連續多年開展全省環保專項行動外,還先后組織開展了尾礦庫環境安全檢查、輻射安全大檢查、化工行業環境污染隱患排查、水源地環境安全隱患排查、涉鉛企業專項檢查等活動。采取掛牌督辦、區域限批、媒體曝光等手段,嚴厲打擊了一批環境違法行為,突出抓好重點領域環境風險防控。不斷加大環保行政執法后督察力度,對重點案件跟蹤督辦,解決了一批環境污染和風險隱患排查問題。通過行政手段和市場引導,切實抓好秸桿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2015年,全省有14個市實現夏季零火點,12個市實現秋季零火點,取得了歷史性突破,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長效機制基本形成。
4.生態創建和農村環保取得積極進展。積極推進環保模范城市創建和生態創建。2012年,馬鞍山市順利通過環保部組織的環保模范城市復核;2014年,合肥高新區獲批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2014年,宣城市成功創建省級生態市;2015年,池州市通過省級生態市考核驗收。截至“十二五”末,全省已創建4個國家級生態縣、157個國家級生態鄉鎮、21個國家級生態村,1個省級生態市、24個省級生態縣、460個省級生態鄉鎮、1029個省級生態村。扎實推進農村環境連片整治,2011年以來,我省加大農村環境保護投入,建成垃圾處理、污水處理、村莊整治等工程項目2萬多個,農村環境狀況得到明顯改善。
5.建立和鞏固污染聯防與生態補償機制。積極參加長三角區域污染聯防,與上海、浙江、江蘇等省市建立長三角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為保障南京青奧會、國家公祭日、世界互聯網大會期間的空氣質量做出了貢獻。生態補償機制得到鞏固和發展。2012年開始第一輪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試點工作以來,新安江流域總體水質保持為優,我省新安江流域連續4年達到補償條件,試點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并正式簽署第二輪生態補償試點協議。印發《關于加強全省跨市界水污染聯防聯控工作的通知》,出臺《安徽省大別山區水環境生態補償辦法》,建立了大別山區域跨市界水環境生態補償機制。
6.環境法治建設不斷加強。出臺《安徽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安徽省濕地保護條例》,修訂《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安徽省飲用水水源環境保護條例》;相繼出臺《安徽省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辦法》《安徽省環境保護督查方案(試行)》《安徽省環境保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配合工作實施意見(試行)》等文件。深入開展“一法一條例”檢查,全社會環境法治觀念和環境保護意識不斷加強。
(二)存在的環境問題。
1.大氣環境質量形勢嚴峻。“十二五”期間,全省16個市中,僅黃山、池州2市可吸入顆粒物(PM10)年均濃度達到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部分城市PM10濃度超標嚴重。2015年,全省細顆粒物(PM2.5)濃度為55微克/立方米,超過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0.57倍,PM2.5已成為影響空氣質量的首要污染物。同時,與大氣環境質量改善密切相關的機動車保有量持續增加,煤炭消費總量居高不下,2014年,全省能源消費構成中煤炭占78.8%,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4.6個百分點。“十三五”期間,我省大氣環境質量改善的壓力較大。
2.水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任務艱巨?!笆濉逼陂g,全省地表水環境質量總體穩定,局部有所好轉。但淮河流域劣V類水質斷面占18.4%,入境支流水質仍然較差。巢湖呈輕度富營養狀態,西半湖主要入湖河流常年為劣V類,湖區水華頻發趨勢未得到根本改變?!笆濉逼陂g,淮河、巢湖流域消除劣V類水質斷面任務艱巨,全省地下水環境質量不容樂觀。
編輯:張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