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排氣筒內惡臭氣體樣品的采集
對于以排氣管道(筒)排放的惡臭氣體,按圖3的采樣方式采集臭氣樣品。排氣溫度較高時,應對采樣導管予以水冷卻或空氣冷卻,使進入采樣袋氣體溫度接近常溫。采樣時應根據排氣狀況的調查結果,確定采樣的時機和充氣速度,保證采集的氣體樣品具有代表性。正式采樣前,用被測氣體充洗采樣袋三次。
6.2環境臭氣采樣
6.2.1采樣瓶真空處理
在實驗室內,用真空排氣處理系統將采樣瓶排氣至瓶內壓力接近負1.0×105pa。
6.2.2采樣及樣品保存
采樣時打開采樣瓶塞,使樣品氣體充入采樣瓶內至常壓后蓋好瓶塞,避光運回實驗室,24小時內測定。




樣品試驗
7.1.1采集氣體樣品的采樣瓶運回實驗室后,取下瓶上的大塞并迅速從該瓶口裝入帶通氣管瓶塞的10L聚脂襯袋。用注射器由采樣瓶小塞處抽取瓶內氣體配制供嗅辨的氣袋,室內空氣經大塞通氣管進入襯袋保持瓶內壓力不變。
7.1.2由六名嗅辨員組成嗅辨小組在無臭室內作好嗅辨準備,嗅辨員當天不能攜帶和使用有氣味的香料及化妝品.不能食用有刺激氣味的食物,患感冒或嗅覺器官不適的嗅辨員不能參加當天的測定。
7.1.4樣品初始稀釋倍數的確定
由配氣員(必須是嗅覺檢測合格者)首先對采集樣品在3L無臭袋內按上述稀釋梯度配制幾個不同稀釋倍數的樣品,進行嗅辨嘗試,從中選擇一個既能明顯嗅出氣味又不強烈刺激的樣品,以樣品的稀釋倍數作為配制小組嗅辨樣品的初始稀釋倍數。
7.1.5配氣員將18只3L無臭袋分成6組,每一組中的三只袋分別標上1、2、3號,將其中一只按正確的初始稀釋倍數定量注入取自采樣瓶或采樣袋中樣品后充滿清潔空氣,其余兩只僅充滿清潔空氣。然后將6組氣袋分發給六名嗅辨員嗅辨。
7.1.6六名嗅辨員對于分發的三只氣袋分別取下通氣管上的塞子,對三只氣袋中氣體進行嗅辨比較,并挑出有味氣袋。全員嗅辨結束后,進行下一級稀釋倍數實驗。若有人回答錯誤時,即終止該人嗅辨。當有五名嗅辨員回答錯誤時實驗全部終止。



樣品結果
環境樣品測量計算

污染源樣品測量計算

寫在最后:
惡臭氣體由于其成分復雜性,多變形,不可控性,目前無法采用簡單的物理、化學方法進行測量,國際通用的標準一直延續到今都是采用人聞的方法進行測量。而進行實驗的人員必須經過嗅辨員考試,頒發嗅辨員證,這個證件國內目前由天津國家惡臭重點實驗室頒發,作為判定師需要更進一步的考核。
在現場實驗過程中,一個樣品由于測量標準要求可能需要嗅辨員聞好多次才能得到最后的結果,而為了保證嗅覺的敏銳性,一般嗅辨員聞上1個小時就需要休息一段時間,遇上需要稀釋次數多、樣品數量大的時候,從早上開始,一般要忙到下午四五點。
為了盡可能地減少干擾,嗅辨員必須遵守相關的規定。一般來說,嗅辨員都需忌煙忌酒,做實驗分析時女性不能化妝、噴香水,感冒的時候絕對不能進行嗅辨析。嗅辨員其實是基層環保工作中一個平凡而又嚴肅的工作崗位,他們的判定結果會直接影響相關部門對違規排放單位的處理,責任重大,因此嗅辨分析的每個環節都馬虎不得。
致敬環衛工作者!
編輯:張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