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6-22 10:03
來源:山東省政府
(六)突出重點區域聯防聯控。借鑒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的成功經驗,山東省建立了省會城市群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機制,目前已召開三次協作小組會議、開展4次區域聯合執法檢查。2016年和2017年第一季度,省會城市群及周邊重點城市的PM2.5平均濃度分別同比下降13.6%和7.1%,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從總體上講,我省一些做法的執行情況非常好,如污染物排放標準分階段逐步加嚴、建立五項激勵約束機制等,一方面達到了對地方黨委政府的約束和激勵作用;另一方面對各市空氣質量的改善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山東省政府網:從目前的情況看,全省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面臨什么樣的形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什么?
周杰:目前,全省大氣污染防治總體形勢可總結為“四大兩多”。“四大”,即信心大、決心大、措施大、壓力大,是指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主要領導經常過問,親自調研,親自研究,親自批示;各級各部門層層傳導壓力,層層落實任務,各項強化措施逐步完成并發揮作用,效果開始顯現,已形成治標與治本一起抓、持久戰與攻堅戰一起打,聯防與聯控同發力的良好局面,但現在的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是關注度高、容忍度低,面臨的壓力依然很大。“兩多”,即問題多、困難多,是指近四十年的經濟社會大發展,伴隨著環境的污染和生態破壞,有一個積累的過程。大氣污染治理起來涉及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的轉變,涉及經濟基礎和技術條件,涉及一個時期的持續發力,不可能僅僅在幾年內徹底解決。當前我們的大氣污染問題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呈現復合型、壓縮型、敏感型特點,面臨的主要矛盾復雜多變,存在的問題多、工作困難多。
近年來,雖然我省在大氣污染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空氣質量取得了明顯改善,但當前我省大氣污染防治形勢依然嚴峻,空氣質量距離國家要求和群眾期盼仍有較大差距,同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也存在很多“短板”問題。
(一)大氣污染總體依然嚴重。全省只有威海市達到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從全省來看,2016年PM2.5和PM10平均濃度分別是二級標準的1.91倍和1.71倍,與國家標準仍有較大差距。受不利氣象條件和燃煤采暖影響,冬季重污染天氣發生的頻率仍然較高,部分城市甚至“爆表”。
(二)能源結構和產業結構調整壓力較大。長期以來,山東省作為國家重要的能源和基礎原料產品輸出省,在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支撐的同時,導致能源結構和產業結構偏重,各類污染物排放量和排污強度居高不下。2015年,全省煤炭消費總量達4.09億噸,煉油產能占全國的1/4,橡膠輪胎產量占全國的50%左右,鋁加工能力全國第一,全省二氧化硫(SO2)排放量達152.57萬噸,氮氧化物(NOx)排放量達142.39萬噸,居全國第一位。國家2016年核定我省揮發性有機物年排放量192.1萬噸,居全國最高。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和消費結構持續升級,全省經濟總量還將進一步擴大,能源需求仍將成剛性增長,結構調整難度逐年加大,污染物排放量持續削減難度大。
(三)移動源污染占比日益增加。我省機動車保有量大且增速高(2015年機動車保有量接近2400萬輛,其中汽車保有量高達1550多萬輛,“十二五”期間增幅達84.3%),重型柴油運輸占比高,同時也是非道路移動機械制造和使用大省,交通污染物排放量較大。同時,在新車和非道路移動源的環境管理工作方面,還缺乏政策指導和規范標準,頂層職責不明確,工作起步較晚,目前存在底數不清、專業人員和監管能力不足等突出問題。
(四)面源污染控制任務艱巨。一是散煤治理難度大。我省17市均處于冬季采暖區,采暖季散煤使用量大,燃煤低空直排,污染貢獻量大。二是城市揚塵濃度居高不下。我省正處在工業化和城鎮化快速推進的階段,城鄉結合部、城市遠郊的少數建筑工地揚塵治理措施不完善,渣土車撒漏、亂倒問題較為嚴重,秸稈焚燒、露天燒烤、餐飲油煙等環節管理仍較為粗放。2013-2016年,全省PM2.5/PM10分別為61%、57%、58%、55%,表明山東省內各城市環境管理粗放,建筑揚塵、渣土運輸、開山采石以等城市揚塵控制與北上廣深等城市差距較大。
(五)自然環境導致的顆粒物濃度依然較高。山東省冬季干旱少雨,植被稀疏,且東營、德州、聊城、濱州、菏澤等市位于黃河沖積平原或鹽堿區域,植被稀少,缺少綠色生態屏障保護,顆粒物本底值高。隨著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深入推進,顆粒度濃度持續下降的空間逐年減小。
山東省政府網:山東省下一步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思路是什么?將采取什么措施推動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周杰:今年2月,國家印發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對我省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提出更高的改善目標和更加嚴格的工作要求。省政府于3月印發實施了山東的實施細則,將相關目標任務分解到各市、各部門,并逐項工作明確了牽頭部門。
下一步,我省將以落實國家2017年工作方案和山東省實施細則為契機,深入落實“大氣十條”和山東省二期行動計劃,深入推進“壓煤、抑塵、治氣、控車、增綠、應急”等重點工作,突出重污染天氣應對和區域聯防聯控,力爭完成國家下達的年度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壓煤”方面,嚴格控制煤炭消費總量,努力實現國家下達的“2017年煤炭消費總量比2012年減少2000萬噸”的目標任務,力爭接納省外來電能力達到2400萬千瓦、清潔能源裝機達到1490萬千瓦、天然氣供應能力達到200億立方米。加快推進“工業綠動力”計劃,完成600萬噸清潔型煤替代,7個傳輸通道城市和泰安、萊蕪2市力爭年底前完成轄區內散煤清潔化治理。“抑塵”方面,實施建筑工地“24小時”視頻監控,對揚塵污染防治不達標的建筑企業,列入信用“黑名單”,一律清出當地建筑市場;加強渣土運輸車輛監督管理,實施特許經營管理,頂格處罰黑渣土車;全面禁止露天焚燒秸稈,全省秸稈綜合利用率提高到89%以上;年底前完成露天燒烤清理整頓,室內燒烤必須配備油煙凈化設備。“治氣”方面,6月底前,完成全省單機10萬千瓦及以上燃煤機組改造;年底前,力爭完成單機10萬千瓦以下燃煤機組改造,10蒸噸以上燃煤鍋爐改造臺數達到80%左右。10月底前,城市建成區及縣城全面淘汰1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濟南全境基本淘汰35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基本取締完畢“散亂污”企業;納入大氣考核的揮發性有機物治理項目全部完成;實施水泥、火電、鋼鐵、鑄造等重點行業采暖季生產調控;年底前,基本完成城市建成區內及主要人口密集區周邊重污染企業的搬遷改造。“控車”方面,實現車油路全方位監管。以客貨運車輛、重型柴油車和農用機械、船舶等非道路移動機械為重點,加大對高污染車輛、非道路移動機械的監管力度。9月底前,7個傳輸通道城市和泰安、萊蕪2市全部供應符合國六標準的車用汽柴油。持續開展成品油監管專項檢查行動,嚴厲打擊生產、銷售假冒偽劣油品的行為;7月1日起,全省供應國Ⅳ標準普通柴油。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全省城市軌道交通建成運行100公里以上,大中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擔比例達到40%以上。“增綠”方面,加快國土綠化和生態環境修復,以南水北調干線、膠東輸水干線、黃河和省內重要河流沿線等生態環境敏感區為主體,沿河流、湖泊等水體岸帶建設防護林帶;6月底前,完成露天開采礦山清理整頓工作;年底前,新造林130萬畝,撫育森林200萬畝。“應急”方面,健全區域聯防聯控機制,完成7個傳輸通道城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修訂工作。強化預警預報,積極應對重污染天氣,及時公開應急措施和停限產企業清單,加強督導檢查,加大宣傳力度,積極引導輿論。做好重大活動和重要會議的空氣質量保障工作。
編輯:張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