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成人小视频|国产黄影院|青青草免费观看|55影视大全免费追剧|chottie

首頁 > 新聞 > 正文

香港的空氣污染從何而來? ---粵港澳區域性空氣質量管理合作

時間:2017-09-22 13:43

來源:E20研究院

作者:陳德愉

背景介紹

香港現正面對兩類空氣污染問題,即路邊空氣污染和區域性的煙霧問題。路邊空氣污染主要來自柴油車輛的廢氣;而區域性的煙霧問題則是由香港、澳門和珠江三角洲地區的車輛、船舶、工業及發電廠排放的污染物引起。香港、澳門及珠三角共處同一大氣區域,人口約有6000萬,是全球一個主要的工業化和物流區[1]。因此香港必須努力改善本身的空氣污染問題,并同時與各區域伙伴合作,處理區域性的污染問題。近幾年,由于受有關空氣污染問題影響,香港仍未能完全達成現行的空氣質素指標。香港特區政府一直致力改善本地空氣污染和區域性的煙霧問題。主要的策略包括:

?在本港實施多項措施,以管制車輛、船舶、發電廠及工商作業程序排放的空氣污染物。

?與廣東省政府部門合作,落實聯合計劃以解決區域性的煙霧問題。

blob.png

圖1 香港政府機關管理空氣質量的架構

那么香港的區域性煙霧到底來自哪里?

資料表明,珠三角地區經常有空氣污染,并可以通過氣候條件輸送到其他地區,造成跨區域空氣污染[2]。該地區常年的臭氧(O3)、二氧化氮(NO2)、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和PM10水平都相當高,導致能見度降低。香港企業對珠三角制造業、口岸和運輸設施也作出了龐大投資。因此,這是一個因經濟活動多元化而導致高排放量的區域。除了要應付控制排放的挑戰外,珠江河口海陸之間氣流形成的海陸風,也會在背景風減弱時令污染物在區內堆積,造成空氣污染。由于香港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區域性的煙霧問題必然是由風向和天氣條件的影響(見圖2)。珠三角地區以占全國僅0.4%的土地面積承載著5600萬常住人口,創造了占全國9%的GDP。然而由于經濟的快速增長給珠三角地區帶來較為嚴重的環境問題,酸雨、光化學煙霧、灰霾等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珠三角地區的大氣污染呈現出區域性、復合型和壓縮型特征[2]。

據2006年廣東省《氣候公報》報道,珠三角地區灰霾天氣已超過100天。同時,一些研究表明,在廣州,佛山,香港,澳門,深圳,和其他城市的空氣污染具有很強的同步性[3],因此我們認為,這些地區的污染物濃度與華南地區的靜風條件有關,并受到相同強度的影響。北京、天津、珠三角地區和其他城市的二氧化硫(SO4)濃度貢獻率達到30%-40%[4]。因此,區域性空氣質量管理合作是解決大氣污染問題的必然選擇。

blob.png

圖2 香港-澳門-珠三角區域的海陸風攔阻效應

研究范圍

本文研究的范圍包括香港、澳門和珠三角經濟區。珠三角經濟區包括廣州、深圳、珠海、東莞、中山、佛山、江門和惠州、肇慶等9個城市。

區域合作的主要措施

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香港及珠三角地區的空氣污染已經形成了明確的區域性污染特征。

1.  環境區域合作的初期

1990年,香港和廣東政府設立了“環保聯絡小組”。2000年,“粵港可持續發展與環保合作小組”(以下簡稱“合作小組”)成立。該合作小組由部門負責官員組成,成員由兩地環境水利、林業、交通、規劃等政府官員組成,這個小組將繼承粵港環保聯絡小組的工作,并在可持續發展等方面開拓新的合作領域。根據《粵港環保合作聲明》,小組其下設有專家小組,為合作小組擬定年度工作計劃和協調各專題項目的討論。專家小組下設有8個專題小組,負責組織有關部門完成制定工作內容及研究項目,定期向專家小組報告工作進度,并提交工作報告。

8個專題小組為:

a. 珠江三角洲空氣質量專題小組

b. 粵港車用柴油規格專題小組

c. 粵港林業及護理專題小組

d. 粵港海洋資源護理專題小組

e. 珠江三角洲水質保護專題小組

f. 粵港城市規劃專題小組

g. 大鵬灣及后海灣(深圳灣)區域環境管理專題小組

h. 東江水質保護專題小組


同年6月8日,粵港持續發展與環保合作小組第一次會議在廣州召開,提出優先處理6個方面的事務,其中首要任務就包括:在2001年年初完成有關酸雨、二氧化碳、光化學煙霧和粒子污染及其防止的聯合研究,共同改善區域空氣質量;還成立了“粵港車用柴油規格工作小組”,研究兩地統一車用柴油規格,并制定具體行動計劃。

2.  環境區域合作的深化與升華

隨著粵港環境合作的深化,并上升到國家戰略。自2000年首次召開粵港可持續發展和環保合作小組專題會議以來,在歷次的合作會議上,區域大氣污染的協同治理都是會議的一個重要內容。比如,在2006年召開的會議上指出,珠三角大氣污染80%受火電廠排放的影響。為此,香港努力減少電力公司的排放;廣東則決定不再上馬燃煤、燃油發電機組,并推廣使用較為清潔的液化天然氣作為燃料。再比如,在2015年12月舉行的第十五次會議中提出,2016年將繼續實施珠江三角洲地區空氣質量管理計劃,加強減排措施,繼續發布在珠三角地區的空氣質量信息,并制定大氣中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監測方案,推進空氣污染物的2015年及202年減排目標中期回顧研究;推進粵港澳區域性PM2.5聯合研究;推進大氣污染預報技術的交流和培訓。

同時,為了加強在區域空氣污染的合作,《粵港澳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治合作協議書》(以下簡稱《合作協議書》)在2014年9月3日生效,進一步推進三地大氣污染聯防聯治合作。《合作協議書》重點包括共建粵港澳珠三角空氣質量監測平臺、聯合發布區域空氣質量資訊、推動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開展環保科研合作,以及加強三地環保技術交流及推廣活動[6]。并且三方在2014年優化了區域空氣監測網絡,增加包括澳門在內的監測站至23個,并實時發布三地的空氣質量信息,網絡更名為「粵港澳珠江三角洲區域空氣監測網絡」;以及開展「粵港澳區域性PM2.5聯合研究」,為規劃進一步改善區域空氣質素的策略提供確切的科學基礎。

12

編輯:張偉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clhh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大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