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成人小视频|国产黄影院|青青草免费观看|55影视大全免费追剧|chottie

首頁 > 新聞 > 正文

香港的空氣污染從何而來? ---粵港澳區域性空氣質量管理合作

時間:2017-09-22 13:43

來源:E20研究院

作者:陳德愉

另一方面,粵港兩地政府在2012年11月確認了珠三角地區直至2020年的減排方案,包括四種主要空氣污染物(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顆粒物和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2015年減排目標及2020年減排目標幅度(表1),并陸續推行各項減排措施。雙方會籌備開展中期回顧,以總結2015年的減排結果及確定2020年減排目標,進一步改善區域空氣質量。

表1 珠江三角洲地區2015年和2020年的減排目標/幅度

blob.png

合作成果

廣東、香港和澳門地區的空氣污染合作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據廣東省環保局和香港環保署在2016年聯合發布的2006-2015年的珠三角洲地區的空氣監測報告,區域環境空氣質量總體有所改善[6](圖3)。通過對區域環境空氣質量指數的聯合監測,計算出大氣污染物(SO2、NO2、O3、PM10)4個主要區域,得出了綜合污染指數。由于自2014年9月監控網絡優化后從年平均水平來看,珠江三角洲的空氣質量污染面積明顯減少。同時,各種主要污染物指標繼續下降。與第一年數據(2006)相比,2016年的年均SO2、NO2和PM10下降了74.5%、24%和38%。根據香港同年空氣質量監測結果,在這期間,這些污染物的年平均值也逐年減少。

blob.png

圖3 2016年珠三角監測網絡污染物濃度的年平均值(數據來自香港環境保護署)

blob.png

圖4 2016年珠三角監測網絡污染物濃度年平均值趨勢變化

針對珠三角、香港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

雖然珠三角區域空氣污染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但各城市間的空氣質量標準仍存在較大差距。根據廣東環境質量狀況公報顯示,2014年,雖然可吸入顆粒物在珠三角地區下降10.6%,年均濃度達到42.6μ克/立方米,但僅有3個城市的平均濃度達到國家二級標準,這充分顯示了珠三角地區的空氣污染仍然存在許多問題。目前,廣東省環境法和執法仍存在薄弱環節,新環保法、省環保條例配套制度。加上缺乏環境監管力度和人員不足,全省270000多個污染源只有28000名環境監測人員,億元GDP環境監察人員數量低于全國平均水平[7]。

對于香港而言,香港的空氣質量與其他一些高收入的亞洲城市(例如首爾、臺北)大致相若,卻不及新加坡。歐洲、北美及澳洲主要城市(例如倫敦、紐約和悉尼)的空氣質量都優于香港,因為他們周邊地區的工業、口岸及物流活動都遠遠較少。但每個城市都有每個城市的特色。香港的城市形態收到“峽谷”效應影響;而香港-澳門-珠三角區的空氣流向則往往使污染無法散去。反之,新加坡的赤道氣候帶來頻密雨水,有助于沖走污染。因此,針對上述問題,對兩大地區,分別提出以下建議。

對于珠三角地區

1.  不斷改革、完善珠三角環境管制手段

總的來說,珠江三角洲的空氣污染機制還不完善,相關的立法和行動是支離破碎的。現有的珠三角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立法比較豐富和全面,但由于部分法律規定過于原則化、概括化,行政執法的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不僅要嚴格按照立法規定執行,還要在立法缺乏明確具體的可操作性規定時,正確理解立法規定精神,從而實現不偏不倚的立法原意。然而總體上來看,珠三角大氣污染聯防聯控的行政執法仍存在不少問題。

2.  完善珠江三角洲生態補償制度,為區域大氣污染治理提供有力保障

生態補償立法不完善是珠三角生態補償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生態補償主體不明確,多頭管理和產權不明是主要原因。在珠江三角洲環境保護合作方面,涉及面廣,各行政區域缺乏協調,相互矛盾,在防止大氣污染管理方面,造成生態補償主體難以明確。例如,生態補償的標準可以由公眾參與的形式來確定,立法內容應包括生態補償的法律地位的確立、制度的程序規定等。

3.  完善珠三角地區大氣污染控制公眾參與機制

根據發達國家和地區在大氣污染控制方面的成功經驗,公眾參與空氣污染控制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是保證大氣污染長效治理機制的重要因素。當前珠三角的公眾參與環節與環境治理主要集中在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而公眾普遍參與環境立法、環境司法和環境執法還不夠,公眾在參與主體、參與能力、參與機會等方面還有很多問題。以經濟和社會治理都比較發達的佛山市為例,它在公眾參與環境治理方面表現出環境社會組織不多、缺乏參與資格、參與能力不夠、參與所需信息不足等特點。

對于香港

1.  善于運用現有資源,提供準確數據

香港與珠三角的區域空氣監測網絡在全國首屈一指,與世界上一流的監測網絡相比不相伯仲。香港環境保護署和香港各大學都具備豐富的空氣科學知識,這些專業知識都獲得國際上的認同。香港必須在這個基礎上發揮所長,以便繼續在大氣質量管理方面擔當重要角色。

2.  完善香港空氣質量管理系統,減少公眾健康風險

近年來香港空氣質量的顯著改善,顯示以實證為本的政策制定方法的重要性。然而,即使香港的平均空氣質量有所改善,人口稠密的市區仍然存在很多空氣污染的熱點(例如德輔道中的街道峽谷),不少市民仍然接觸到空氣的污染。下一步需要對香港政府的空氣質量管理系統進行完善,針對性解決這些熱點對于公眾健康的威脅。這種針對減少接觸空氣污染水平的政策。

參考文獻(省略)


12

編輯:張偉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clhh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大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