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成人小视频|国产黄影院|青青草免费观看|55影视大全免费追剧|chottie

首頁 > 新聞 > 正文

廣州市對環境空氣質量達標規劃征求意見

時間:2017-10-16 10:17

來源:廣州市環保局

2.綜合評估、科學施治。重點針對影響我市空氣質量達標的二氧化氮、PM2.5和臭氧,分析其超標點位和超標時段,綜合運用大氣污染物源排放清單、數值模擬、污染來源解析等技術手段,有針對性地制定達標措施,科學優化達標方案。結合政策要求、減排潛力估算等,提出控制目標,做到精準施策、靶向治理。

3.項目落地、責任落實。圍繞不同階段空氣質量改善目標,推進多污染物協同減排,量化各項污染物的防治要求,明確工作任務,分解落實到相關部門和單位。

(三)規劃范圍。

規劃范圍為我市轄十一區,共7355.32平方公里的區域。

(四)分階段達標時限。

分階段目標年分別為2020年和2025年。2020年為近期規劃年,要求實現空氣質量全面達標。2025年為中遠期規劃年,要求空氣質量全面穩定達標并持續改善。

(五)分階段規劃目標。

2020年,多污染物協同減排成效顯著,空氣質量全面達標。臭氧污染得到初步控制,空氣質量改善明顯,空氣質量達標天數比例超過90%。

到2025年,空氣質量在全面穩定達標,并在此基礎上持續改善,臭氧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空氣質量達標天數比例超過92%。

四、空氣質量限期達標戰略

(一)總體戰略。

以環境空氣質量達標為核心,優化產業結構和布局,推進能源結構調整,不斷鞏固火電行業超低排放和工業鍋爐整治成果,深化機動車船等移動污染源污染控制,加快推進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整治,提高揚塵、餐飲業管理水平,促進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及區域聯防聯控,提升大氣污染精細化防控能力。

(二)分階段戰略。

到2020年,全面深化能源及產業結構,優化工業布局,大力推進并有效控制機動車船等移動源污染,不斷鞏固并深化火電行業超低排放和工業鍋爐整治的成果,加大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VOCs)協同減排力度,實施VOCs原輔材料清潔化替代工程,全面加強環境監控和精細化管理能力建設。全面完成“十三五”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VOCs的減排任務,二氧化氮和PM2.5達到國家二級標準,臭氧污染得到初步控制并有效降低日均超標率。

到2025年,不斷鞏固和深化“十三五”綜合整治的成效,全面推進清潔原料替代及清潔能源利用,通過優化工藝流程大力提高各行業清潔化生產水平,提升大氣環境精細化管理能力,建立城市空氣質量聯合會商和聯動執法機制,臭氧污染得到進一步控制,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五、近期產業和能源結構調整措施

(一)優化產業結構和布局,統籌環境資源。

1.優化工業布局,落實大氣環境空間管控。

統籌考慮區域環境承載力、人口承載力、基礎設施承載力和大氣環流特征,優化我市主體功能區劃。加快完成全市能源、工業發展規劃及其他專項規劃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依據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合理確定產業發展布局、結構和規模,提高準入門檻,規模以上工業項目應入駐工業園區或產業基地,提升工業園區和產業基地的環境管理水平。加強戰略、規劃、建設項目環評聯動,在建設項目環境管理中落實戰略和規劃環評要求,進一步強化規劃環評對項目環評的指導和約束作用。落實《廣州市城市環境總體規劃(2014-2030)》(穗府〔2017〕5號)中關于大氣環境空間管控以及空氣質量功能區管理要求。

2.嚴格環境準入,強化源頭管理。

(1)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項目建設,推進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

禁止新建、擴建燃煤電廠和企業自備發電鍋爐,嚴禁新建、擴建石化、水泥、鋼鐵、平板玻璃、鑄造、建材、有色金屬等高污染、高能耗企業。

結合“退二進三”和“三舊”改造,按照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嚴格限制平板玻璃、皮革、印染、水泥等行業規模。2020年前,限制石油化工類企業擴建與增加產能。

推進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優質高效發展現代服務業,增強先進制造業核心優勢,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

(2)嚴格控制污染物新增排放量。

將污染物排放總量作為環評審批的前置條件,以總量定項目。對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新建項目,實行區域內現役源2倍削減量替代;對排放工業煙粉塵、揮發性有機物的建設項目,按照國家相關要求逐步實行減量替代。嚴格實施環評制度,將環境空氣質量達標情況納入規劃環評和相關項目環評內容。

3.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傳統產業綠色化升級改造。

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倒逼作用,綜合運用差別電價、懲罰性電價、階梯電價、信貸投放等經濟手段推動落后和過剩產能主動退出市場。嚴格執行環保、安全、質量、能耗等標準,對達不到要求的企業責令整改,整改仍不達標的依法關停退出。實施傳統產業綠色化升級改造,對化工、建材、輕工、印染、有色等傳統制造業全面實施能效提升、清潔生產、強化治污、循環利用等專項技術改造。到2020年,全市1500家企業通過清潔生產審核,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審核率達到30%以上,創建市級清潔生產企業500家,培育省級清潔生產企業100家。

(二)優化能源結構,加強能源清潔化利用。

1.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及可再生能源。

大力推進天然氣、電力等清潔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發展,拓寬渠道增加清潔能源供應量,使天然氣、電供應量滿足我市能源結構調整需要。加快天然氣全市“一張網”建設,結合“十三五”能源規劃積極推進黃埔、花都、增城等區天然氣熱電聯產工程,建設一批各具特色的冷熱電三聯供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站。擴大天然氣供應范圍,按照重點工業園區全覆蓋、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基本氣化的目標,加快推進氣源工程建設。提高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消費比重,實現清潔能源供應和消費多元化。創新機制降低工業用天然氣供應價格,擴大天然氣應用領域。

2.實施煤炭消費總量控制。

削減煤炭消費總量,實行煤炭消費總量中長期控制目標管理。到2020年,我市煤炭消費量控制在1363萬噸以下。

1234567...9

編輯:張偉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clhh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大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