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10-19 09:38
來源:大同市政府
(2)擴大城市道路機掃、沖洗面積,逐步提高城市道路機械化清掃作業率。城市建成區道路機械化清掃率同比增加6個百分點或達到80%。積極推進城市容貌示范街道、保潔示范街道的創建,每個市創建3條及以上省級保潔示范街道,每個縣區省級保潔示范街道比例達到60%。
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市政管委。
(3)加強道路運輸揚塵管控,鼓勵引導企業加快全封閉箱式貨車和集裝箱運輸車發展,積極探索重型散裝物料貨車集裝箱運輸或硬密閉措施運輸。
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市交通運輸局、市公路分局。
3、強力推進露天礦山綜合整治。嚴格露天礦山新上建設項目核準或備案、審批。嚴格落實《大同市露天煤礦和非煤礦山開采破壞生態環境百日專項治理整頓方案》,對違反資源環境法律法規、規劃,污染環境、破壞生態、亂采濫挖的露天礦山,2017年9月底前依法予以關閉;對污染治理不規范、排放不達標的露天礦山,依法責令停產整治,按照“一礦一策”制定整治方案,整治完成后經相關部門組織驗收合格后方可恢復生產,對拒不停產或擅自恢復生產的依法強制關閉;對責任主體滅失的露天礦山,各縣區要加強修復綠化,減塵抑塵。露天礦山綜合整治有關情況要及時在媒體進行公告。
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國土局、市煤管局。
4、全面落實禁燒限放要求
(1)制定煙花爆竹和燃煤旺火嚴控方案,城市建成區禁放煙花爆竹,嚴禁燃煤旺火,縣城建成區內禁止燃煤旺火,嚴控煙花爆竹燃放。
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公安局。
(2)全時段禁止焚燒瀝青、油氈、橡膠、塑料、皮革、垃圾以及其他產生有害煙塵和惡臭氣體的物質;禁止在施工工地、露天場所和垃圾收集容器內焚燒秸稈、樹葉、垃圾或者其他廢棄物;禁止露天燒烤。
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市政管委、市住建委、市環保局。
(九)深入推進工業企業錯峰生產與運輸。加大對采暖季工業企業生產調控的力度,制定企業錯峰生產計劃。2017年9月底前,市經信委要將重點行業錯峰停限產方案(含項目清單)報省經信委和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領導組辦公室。
1、鋼鐵鑄造行業實施部分錯峰生產。實施鋼鐵企業分類管理,按照污染排放績效水平,2017年9月底前制定冬季錯峰限停產方案,以高爐生產能力計,采用企業實際用電量核實。制定鑄造行業錯峰生產方案,除滿足達標排放要求的電爐、天然氣爐外,其余實施采暖季停產。特殊情況確需生產的,應報市級人民政府批準。在黃色及以上重污染天氣預警期間,電爐、天然氣爐應停產。
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市經信委、市環保局。
2、建材行業全面實施錯峰生產。水泥(含特種水泥、粉磨站)、磚瓦窯(不含以天然氣為燃料)、陶瓷(不含以天然氣為燃料)、玻璃棉(不含以天然氣為燃料)、巖棉(不含電爐)、石膏板等建材行業,采暖季全部實施停產。水泥等行業承擔居民供暖、協同處置城市垃圾或危險廢物等保民生任務的,要根據承擔任務量核定最大允許生產負荷,在2017年9月底前報市人民政府備案,同時報省經信委和市大氣辦。各縣區可以結合本地建材行業產業特征,提出更大范圍錯峰生產計劃。
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市經信委。
3、有色化工行業優化生產調控。炭素企業達不到特別排放限值的,全部停產,達到特別排放限值的,限產50%以上,以生產線計。有色再生行業熔鑄工序,采暖季限產50%。涉及原料藥生產的醫藥企業涉VOCs排放工序、生產過程中使用有機溶劑的農藥企業涉VOCs排放工序,在采暖季原則上實施停產,由于民生等需求存在特殊情況確需生產的,應報省人民政府批準。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市經信委、市環保局。
4、大宗物料實施錯峰運輸。做好鋼鐵、有色、電力、化工等涉及大宗原材料及產品運輸的重點用車企業篩查,摸清產能與原材料運輸比例結構,結合行業錯峰生產要求,制定“一廠一策”的采暖季錯峰運輸實施方案。重點用車企業要提前做好生產物資儲備,優化運輸結構,合理安排運力,提高原材料及產品鐵路運輸比例。封存企業自有車隊中排放較高的車輛,優先選擇排放控制水平較好的國四和國五標準車輛承擔運輸任務,保證采暖季國四及以上排放標準運輸車輛比例達到80%以上。重污染天氣預警期間,重點用車企業原則上不允許運輸車輛進出廠區(保證安全生產運行的運輸車輛除外)。通過廠區門禁系統數據和視頻監控等方式,監督重點企業錯峰運輸執行情況。
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市交通運輸局。
(十)建設完善空氣質量監測網絡體系
1、加快區縣監測網絡建設。2017年10月底前,各縣區全部建成包含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顆粒物(PM10)、細顆粒物(PM2.5)、一氧化碳(CO)、臭氧(O3)六項參數在內的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點,其中,縣級建成2個以上,區級建成1個以上。實時對外發布信息,所有站點原始監測數據實時上傳到省環境監測中心站,上傳率達到90%以上,2017年12月底前,各縣區除國控站以外的監測站點全部上收到省環境監測中心站。各市(縣、區)要布設降塵量監測點位,做好數據質量控制,每月向省環境監測中心站和市環境監測站報送降塵量。
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市環保局。
2、加強監測數據的質量管理。完善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遠程在線質控系統,加快提高社會環境監測機構和人員的服務水平和質量,嚴厲打擊監測數據弄虛作假,保證環境監測數據的公正性和權威性。一經發現干擾監測數據的,嚴肅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市環保局。
(十一)妥善應對重污染天氣
1、統一預警分級標準。按照環保部《重污染天氣預警分級標準的應急減排措施修訂工作方案》(環大氣〔2017〕86號)的要求,10月底前各縣區完成預案修訂并印發實施。完善預警分級、解除及打斷判定等標準,將預警分級標準中的空氣質量指數(AQI)日均值調整為按連續24小時(可跨自然日)均值計算;預測或監測空氣質量改善到輕度污染及以下級別且將持續36小時以上時,可以解除預警;預測發生前后兩次重污染過程,但間隔時間未達到解除預警條件時,應按一次過程從嚴啟動預警。同時,空氣質量監測AQI已經達到重度污染及以上級別且預測未來12小時不會有明顯改善時,要根據實際情況盡早啟動或升級預警級別。
編輯:張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