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11-03 09:25
來源:陜西環保廳
11月2日下午3時,陜西省環保廳新聞辦公室舉辦發布會,邀請陜西省環保廳副廳長郝彥偉,陜西省大氣污染治理辦公室主任姚曉軍,介紹《陜西省2017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環保廳宣教處處長吳忠濤主持。
陜西省環保廳宣教處處長吳忠濤:
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下午好!歡迎大家出席省環保廳舉辦的新聞發布會!
為進一步做好我省今冬明春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在《陜西省“鐵腕治霾˙保衛藍天”2017年工作方案》和9個專項行動方案的基礎上,省政府近期專門印發了《2017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
今天的發布會,將向大家介紹《陜西省2017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有關情況,并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參加今天發布會的領導有:省環保廳黨組成員,新聞發言人,副廳長郝彥偉先生,省大氣污染治理辦公室主任姚曉軍先生。
下面,首先請姚曉軍主任介紹《陜西省2017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有關情況。
陜西省大氣污染治理辦公室主任姚曉軍:
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下午好!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要內容是發布《陜西省2017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
一、出臺背景
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關系生態文明建設,關系人民群眾健康福祉。自國務院“大氣十條”2013年實施以來,包括我省在內的全國各地空氣質量持續改善,但北方地區冬春季改善不明顯。為此,今年8月,環保部等國家十部委聯合京津冀及周邊六省市印發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從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對大氣污染傳輸通道“2+26”個城市全面開展攻堅行動,提出了11方面32項重點工作任務和9項保障措施,確保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15%以上,重污染天數同比下降15%以上。為了確保攻堅行動方案的落實,環保部聯合六省市制定出臺了“強化督查、巡查、專項督察、量化問責、信息公開和宣傳”等六個配套方案,對攻堅行動作出系統部署,打出一套“組合拳”,推進各項任務的貫徹落實。
省委省政府始終高度重視大氣污染防治工作,9月28日,省委原書記婁勤儉在西安市西郊熱電廠現場調研鐵腕治霾工作進展情況,并主持召開座談會,要求剛性治標做好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系統治本謀劃好今后三年的大氣污染防治工作。10月10日,省政府召開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會議,胡和平省長出席會議并做重要講話,對打贏秋冬季和今冬明春鐵腕治霾攻堅戰進行了全面安排和部署。
為貫徹落實環保部部分省份冬季重污染天氣應對工作座談會、省委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座談會和全省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會議精神,切實做好我省秋冬季和今冬明春采暖季期間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堅決打好打贏“藍天保衛戰”,在《陜西省“治污降霾˙保衛藍天”五年行動計劃(2013—2017年)》《陜西省“鐵腕治霾˙保衛藍天”2017年工作方案》和9個專項行動方案的基礎上,制定了本攻堅行動方案。
二、主要內容
《方案》包含四部分內容,分別是攻堅目標、攻堅任務、全力應對重污染天氣和保障措施。
第一部分為攻堅目標。堅持問題導向,以顆粒物整治為重點,把壓煤減排、提標改造、錯峰生產作為主攻方向,把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作為重要突破口,集中抓好重點區域(以西安為代表的關中城市群,兼顧陜北、陜南地區)、重點領域(散煤、“散亂污”企業)、重點時段(采暖期)、重點行業(火電、供熱、建材、煤化工、石化、煉焦、有色、鋼鐵、陶瓷、平板玻璃等)和重點工作(削減燃煤、系統控車、全面抑塵)等方面大氣綜合治理,全面完成國家大氣環境質量考核約束性指標,即到2017年底,全省可吸入顆粒物(PM10)平均濃度達到80微克/立方米。2017年11月1日-2018年3月31日,各市區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同比大幅下降,優良天數明顯增加,重污染天數明顯減少。
第二部分為攻堅任務。堅持剛性治標,加強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和環保執法,通過燃煤、揚塵、尾氣等污染源治理和“散亂污”企業整治,強力推進鐵腕治霾、協同治霾,努力降低污染物排放總量;堅持系統治本,按照減少排放、減少燃燒、減少高污染高耗能企業的思路,有針對性地做好大氣污染治理,合力推進科學治霾、常態治霾、全民治霾,打好霧霾治理攻堅戰。攻堅任務共包含7大項33條,第一大項是“回頭看”,其余六項是兩散(散煤、散亂污)、塵、車、源、燃。
1、開展鐵腕治霾“1+9”行動方案落實情況專項檢查,任務共1條。省發展改革委、省工信廳、省公安廳、省住建廳、省環保廳等牽頭,各市政府負責,全面檢查“1+9”行動方案確定的目標、任務落實情況。對進展緩慢的專項任務,牽頭單位要制定細化補充方案,確保任務按時間節點和治理標準推進。
2、以煤炭削減為重點,切實強化燃煤管控措施,任務共8條。一是省發展改革委牽頭,關中各市政府負責,實行錯峰生產、限產、停產等措施,確保全面完成煤炭總量削減任務。二是省環保廳牽頭,各市政府負責,11月15日前,基本拆除(完成95%以上拆除任務)陜南、陜北地區城市建成區和關中地區燃煤鍋爐(其中西安、咸陽、渭南市城市建成區拆除20蒸噸/小時以下的燃煤鍋爐,其他地區拆除10蒸噸/小時及以下的燃煤鍋爐)。三是省發展改革委牽頭,各市政府負責,加快推進天然氣和電能替代、地熱能和余熱供暖等清潔能源利用進度;推進集中供熱站等燃煤設施煤改氣、超低排放改造,大幅提升冬季清潔能源供暖占比。四是各市政府負責,11月15日前,重新劃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區。五是省發展改革委牽頭,各市政府負責,11月15日前,實現全省10萬千瓦以下機組全部達標排放,不達標機組全部停產。六是省質監局牽頭,各市政府負責,對全省煤炭生產、經銷企業和燃煤集中供熱站及單機30萬千瓦以下火電燃煤機組(含自備電廠機組)等用煤大戶煤質實行全覆蓋檢查,對20蒸噸/小時以上燃煤鍋爐及建材、煤化工、石化、煉焦、有色、鋼鐵、陶瓷、平板玻璃等用煤單位煤質實行重點抽查,檢查結果向社會公布,倒逼全省煤炭生產、經銷企業和用煤大戶煤質達標。七是省工商局、省發展改革委牽頭,各市政府負責,嚴控劣質煤和散煤銷售。八是省農業廳牽頭,各市政府負責,開展農業生產設施燃煤替代。清理農業大棚、畜禽舍等燃煤設施,用清潔能源替代燃煤。
編輯:張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