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12-01 10:01
來源:環保部發布、CCTV焦點訪談
今年十月,黑龍江省哈爾濱、佳木斯、雙鴨山、鶴崗四地持續出現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氣,嚴重影響了市民的生產生活,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針對這一問題,11月28日,環境保護部聯合黑龍江省政府對黑龍江農業委員會和哈爾濱、佳木斯、雙鴨山、鶴崗四地的政府主要負責同志進行約談,督促落實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措施。
11月28日 上午10:00,國家環保部,一次環保約談正在進行。
國家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副主任劉長根說:“10月18日至20日哈爾濱、佳木斯、雙鴨山、鶴崗四市持續出現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氣,PM2.5小時濃度最大值分別達到了837微克/立方米、1139微克/立方米、1036微克/立方米和776微克/立方米,最高的是佳木斯達到了1139微克/立方米,嚴重影響了生產生活,也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
這次重污染天氣持續時間長,PM2.5濃度高,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環保部工作人員在調取遙感衛星數據時,發現在黑龍江東部區域出現密集的火點。“黑龍江省東部地區尤其是哈爾濱、鶴崗、雙鴨山、佳木斯這四個地市火點分布就是趨勢是最明顯”,國家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督察二處負責人邢長城說:“這也是為什么我們這次專項督察重點要針對黑龍江這四個地市。”
發現問題后,環保督察組立即前往黑龍江進行督察,有的督察人員在飛機上,就看到了地面上濃煙滾滾的景象。經確認,這些火點是在焚燒秸稈。督察組現場錄像觸目驚心:“我現在所在地方是集賢縣三方村、興東村、興方村附近,已經在周邊發現了綿延數公里的秸稈燃燒帶。”
經查,秸稈焚燒被確定為這次重污染天氣的主要成因。衛星遙感數據顯示,僅10月13日至31日,黑龍江火點及熱敏感點總數就高達27714個,佳木斯、雙鴨山、哈爾濱、鶴崗占了全省總數的六成,其中佳木斯火點占了全省的四分之一。黑龍江省早有規定,沿高速公路兩側各十公里、機場周圍20公里、城鎮建設區周圍等多區域禁止焚燒秸稈,但此次督察發現,多處禁燒區都有火點。哈爾濱是全域禁燒區,但督察發現哈爾濱有多處出現焚燒火點,“我們發現幾乎是沒有約束、遏制”,邢長城說。
黑龍江省是農業大省,秸稈每年產生約1.36億噸,占全國總量的1/8,秸稈的綜合利用率一直都被看作是全國的正面典型。按理說,秸稈的綜合利用率越高,焚燒的數量就應該越少,但督察組發現所查地區都在大面積焚燒秸稈,這讓督察組對黑龍江省上報的秸稈綜合利用率產生了疑問。
根據佳木斯、雙鴨山、哈爾濱、鶴崗四市農委提供的秸稈綜合利用單據,督察組對相關數據涉及的企業和合作社負責人進行了約談,約談過程中,發現秸稈利用率遠非上報的那么高。邢長城介紹,有一家勝利農機專業合作社,去年因為下雪比較早,他們壓根就沒有整地,沒有進行深翻整地,但是在農業部門上報的數據里還是發現了他這家企業秸稈綜合利用有13萬噸,其實他這個量應該是0。
督察組在雙鴨山、鶴崗兩市抽查了20家涉農企業和農村合作社,發現數據虛報水份分別高達91.5%和69.6%,秸稈綜合利用工作幾乎沒有開展,或者開展得很有限。佳木斯市下轄的富錦、同江兩個市,2016年上報秸稈綜合利用率分別為59.8%和57.5%,實際只有12%和10.6%。哈爾濱五常市市農業局測算秸稈實際綜合利用率僅有36%,與上報的65%相差甚遠。這種虛報會給決策造成錯覺。
督察組認為,黑龍江省農委作為牽頭負責部門,秸稈綜合利用及焚燒工作推進不力,對地市上報的數據不審核,不把關,對地市工作開展情況不監督,不考核,沒按要求對問題突出的地市進行公開曝光或組織約談。
在國家環境部約談現場,劉長根說:“2017年的10月以來,省農委會同有關部門雖組織開展現場巡查督導,但對秸稈焚燒問題突出的地區嚴肅查處不夠,導致禁燒的責任沒有壓實,市、縣、鎮三級黨委政府對焚燒秸稈行為基本采取放任態度,少量查處的案件也僅以批評教育為主,沒有達到警示震懾的作用。”
壓力傳導不到位,疏沒疏好,堵沒堵住,這是秸稈焚燒沒有管控住的主要原因,進而導致重污染天氣的出現。重污染天氣出現后,如果應急措施能夠執行有效或者執行到位,污染程度可以減少30%-50%,但哈爾濱、佳木斯、雙鴨山、鶴崗雖然都發布應急預警并啟動紅色應急響應,但應急減排措施沒有落實到位。
“哈爾濱市在市區四個監測點位18日下午14點半,分別達到重度污染情況下,仍未及時提升預警等級。直到當天晚上8點50分,大概快爆表的情況下才臨時啟動了紅色預警,應該講貽誤了應急檢查的有利時機”,在約談現場,劉長根還說,“佳木斯市政府應急辦作為重污染天氣應急綜合協調部門,在應急預警啟動以后,未按要求立即通知各成員單位啟動應急措施,后來雖由市環保局代為通知,但已致使相關工作進一步滯后。”
編輯:張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