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12-01 10:01
來源:環保部發布、CCTV焦點訪談
在這次重污染天氣的應對中,不僅出現預警響應遲滯,督察組還發現,當地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普遍不嚴不實不細。國家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督察二處負責人邢長城介紹:像雙鴨山、鶴崗這幾個地市,他連應急減排現場企業的清單僅有8家和21家,全市市區、縣城區大大小小的企業我想少說也得近百家,多則也得數百家,因為他這個涉氣排放的污染源量還是很大的,但是你僅僅把幾家稍微大一點的企業納入到減排清單,其他的那些量大面廣的企業都沒有納入,這種減排效果能好嗎?但恰恰大企業也沒有減排到位,所以說總體上來看,減排效果幾乎沒有達到預期。
督察組在哈爾濱發現,幾家大的企業在應急期用煤量不降反升,根本沒有落實應急減排措施,個別企業為了應付檢查,甚至制作虛假臺賬應付督察組。
建龍鋼鐵提供的生產報表顯示重污染天氣期間企業限產狀況良好,而督察組成員在翻閱企業原始臺賬記錄和值班表時,感覺到了不對勁。經過查找,督察組成員最終在企業的辦公系統里找到了真實的生產報表。國家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督察二處干部張恒說,“實際情況是分三臺高爐,每臺高爐都在2000噸左右,加起來就有6000噸,所以他就隱瞞了1/3的產能。”
督察發現,不僅一些企業減排不力,不執行限產減排措施,還有部分企業違法排污。邢長城說:“我們這次在雙鴨山市調度了一下他全市6蒸噸級以上的電力和供熱鍋爐的情況,大概有90多臺這種鍋爐,其中20蒸噸以上的鍋爐有將近一半的樣子,其中好多都沒有脫硫設施,有的裝有了除塵設施,但也很簡易”,“這兩臺鍋爐就是雙鴨山龍躍供熱,他有兩臺160蒸噸的鍋爐,他連在煙囪上連檢測的點位都沒有。你說你在線監測電位都沒有,你說你如何能保證持續達標,這么大的兩臺鍋爐沒有脫硝設施,氮氧化物肯定很難達標。”
在此次約談中,對于發現的諸多問題,環保部要求被約談的黑龍江省農委和四市在20個工作日內制定上報整改方案,對于約談內容,參會的負責人進行了表態和檢討。
黑龍江省政府副秘書長田恃瑋說:“我們也代表省政府深刻反思檢討,要吸取教訓,這是給我們的一個教訓。”
黑龍江農業委員會副主任李世潤說:“過去我們只是重糧食生產、輕視秸稈的問題,所以這是我們的問題。”
在表態的同時,各市負責人也對相關問題的解決提出了自己的思路。
雙鴨山市市長宋宏偉說:“秸稈焚燒的問題現在看來就是疏堵結合,要科學地解決好秸稈的綜合利用。‘疏’這一塊兒省政府提出來五化,我們采取的對應措施主要是,引進社會資金來建設相關的企業和項目,來處理這個秸稈。”
哈爾濱市長宋希斌說:在秸稈的收集率方面,“我來之前也形成了一個方案,就是在收集體系上下功夫,先把它收集起來,能不能像城市收集垃圾這樣,建立政府兜底、工藝收儲的這樣一個方式。”
有負責人提出解決思路,也有負責人表示將在管控上多下功夫。
佳木斯市長郭冀平說:“我們采取超常措施、過硬手段,健全完善市、縣、鄉、村四級聯防聯控和網格化管理體系,加大依法懲處和打擊的力度。”
鶴崗市市長王秋實說:“下一步工作中我們將舉一反三,以十九大精神為指針,以環境質量為核心,以問題清單、責任清單、整改清單三個清單為導向,以治氣、凈水、保土三大戰役為載體,深入實施生態綠色戰略,不斷推動鶴崗市內環境質量逐漸好轉。”
從2015年底河北省督察試點以來,中央環保督察組已連續開展四批督察,覆蓋全國31個省份,十九大之后環保部進一步加大督察力度。11月28日的環保公開約談就是十九大之后環保部第一次就大氣污染問題約談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主要負責人。而就在最近還有兩則環保督察的新聞引人關注。一是第一批中央環保督察8省(區)公開移交案件問責結果,一共對1140人進行問責,其中廳級干部多達130人。因為生態環境保護不力,上百名地方領導干部被問責,這在我國歷史上尚屬首次。二是幾天前,經中央編辦批復,環保部原六大區域環保督查中心“升級”成為環保部派出行政機構,正式更名為“督察局”,新增的一大職能就是承擔中央環保督察相關工作。這也意味著,中央環保督察將成為常態。通過常態化的督察督政,將時時刻刻給地方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敲警鐘,強化環保責任的落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需要的就是這樣的鐵腕督政。
編輯:張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