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成人小视频|国产黄影院|青青草免费观看|55影视大全免费追剧|chottie

首頁 > 新聞 > 正文

附項目 廣州市環境空氣質量達標規劃(2016-2025年)

時間:2018-01-16 15:00

來源:廣州市環保局

日前,《廣州市環境空氣質量達標規劃(2016-2025年)》印發。根據規劃,廣州將加強工業污染治理,特別是強化火電機組超潔凈排放改造及監管。2017年底前,完成10萬千瓦及以上燃煤機組(含自備發電鍋爐)淘汰或超潔凈排放(超低排放)改造;2018年6月底前,全市燃煤機組全面淘汰或完成超潔凈排放(超低排放)改造。結合國家、省政策,適時推進新一階段“上大壓小”節煤減排升級改造。建立燃煤電廠超潔凈排放日常監管機制,督促燃煤機組經超潔凈排放改造后穩定達到燃氣電廠排放水平,研究推進煙囪排放“水蒸汽”收集措施。推進燃氣機組加裝低氮燃燒及尾氣脫硝裝置措施,推進完善超潔凈排放監測方法。到2020年,多污染物協同減排成效顯著,空氣質量實現全面達標,空氣質量達標天數比例達到90%以上。全文如下:

廣州市環境空氣質量達標規劃

(2016-2025年)

廣州市是國家重要中心城市和特大型省會城市,位于珠三角核心區域,大氣復合污染特征明顯。近年來,空氣質量主要污染物指標中二氧化氮、細顆粒物年均濃度存在不同程度超標,屬于未達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的城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和《廣東省環境保護廳關于印發廣東省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的通知》(粵環〔2016〕51號)等要求,我市作為空氣質量未達標城市,需要編制環境空氣質量限期達標規劃,明確大氣污染防治措施,在2020年底前實現空氣質量6項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細顆粒物、一氧化碳、臭氧)全面達標。為促進全市環境空氣質量限期達標及污染防控工作,持續改善我市空氣質量,制定本規劃。

一、空氣質量現狀與存在問題

(一)環境空氣質量時空特征。

近年來,我市各項污染物濃度逐步下降。其中,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已穩定達標;PM10(可吸入顆粒物)初步達標,但仍存在一定比例的日均濃度超標率;PM2.5(細顆粒物)尚未達標,二氧化氮、臭氧超標天數有上升趨勢,污染形勢嚴峻。2015年,我市二氧化氮年均濃度超標17.5%,PM2.5的年均濃度超標11.4%,臭氧日最大8小時平均第90百分位數濃度僅初步達標。首要污染物為二氧化氮的天數108天,占比39.9%;首要污染物為臭氧的天數84天,占比31.0%;首要污染物為PM2.5的天數66天,占比24.4%。近3年來,我市二氧化氮、PM2.5、臭氧為主導的復合型污染特征明顯。

在空間分布上,二氧化氮的高值區域集中在市區中西部。PM2.5高值分布相對平均,在市區中西部及南部的番禺區尤為突出。臭氧的高值區則出現在南部的番禺區和北部的花都區。

在時間分布上,秋冬季容易受不利污染物擴散及少雨的氣象條件影響,10月至次年1月,二氧化氮、顆粒物的濃度較高;臭氧污染在溫度較高的夏、秋二季常見,年度高值通常出現在7月至10月。我市空氣質量國控監測點大部分位于西、中部的市中心,二氧化氮濃度日變化與機動車流量變化相關度較高,呈現雙峰值特征,第一個峰值是8時至9時,第二個峰值是19時至20時,與上下班高峰時段重合;PM2.5日變化呈現非顯著性單峰值結構,出現時間為20時至21時左右,與多源排放大氣化學反應滯后及夜間混合層高度減小相關;夏、秋二季的臭氧濃度在11時開始上升,在15時左右達到峰值,太陽落山后濃度急劇下降。

(二)大氣污染物排放特征。

根據我市大氣污染物源排放清單研究結果,2014年,我市排放二氧化硫為7.8萬噸,氮氧化物為23.1萬噸,一氧化碳為36.5萬噸,揮發性有機物為22.2萬噸,氨氣為2.2萬噸,PM10為12.1萬噸,PM2.5為5.7萬噸。其中,化石燃料固定燃燒源是二氧化硫的主要來源,占比達72.0%;移動源在氮氧化物排放中占比最大,達67.9%,移動源氮氧化物排放量前三位依次為道路移動源、船舶和工程機械;工藝過程源、溶劑使用源和道路移動源是揮發性有機物的主要排放源,三者合計占比達到86%;一次排放的PM10和PM2.5則主要來源于揚塵源和固定源,其中揚塵源在一次排放的PM10和PM2.5中占比分別達到51.7%和26.2%;氨氣主要來源于農業源。

2015年大氣污染物源排放清單研究結果顯示,我市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呈下降趨勢。其中,二氧化硫為5.3萬噸,氮氧化物為18.7萬噸,一氧化碳為28.2萬噸,揮發性有機物為18.2萬噸,氨氣為2.3萬噸,PM10為11.8萬噸,PM2.5為5.2萬噸。與2014年相比,除船舶排放污染在二氧化硫排放中占比增大外,其他各主要污染源在各污染物排放的占比變化相差不大:道路移動源、非道路移動源中的船舶和工程機械在氮氧化物排放占比依然較大;工藝過程源、溶劑使用源和道路移動源仍然是揮發性有機物的主要排放源;揚塵源在PM10和PM2.5一次排放的占比有所增加。

(三)面臨的主要問題。

1.復合大氣污染相對嚴重。珠三角區域大氣復合污染特征明顯;位于核心區域的廣州市,二氧化氮、PM2.5濃度較高,同時臭氧污染超標率偏高,復合大氣污染問題顯著。

2.區域污染傳輸影響明顯。我市與周邊的主要城市佛山、東莞等連為一體,在大氣環流及大氣化學的雙重作用下,城市間大氣污染相互影響明顯。我市與周邊城市大氣污染積累過程明顯同步、相關,需要與周邊城市聯防聯控,共同持續改善空氣質量并實現目標。

3.二氧化氮達標壓力大。移動源是我市二氧化氮占比最大的排放源,包括道路移動源和非道路移動源。我市雖然從2012年7月起實施了中小客車總量調控管理措施,但機動車保有量仍然較大,同時存在一定數量外地車本地化使用情況,加劇了交通擁堵,使機動車在氮氧化物污染中的占比逐年快速遞增。我市雖逐步落實和深化非道路移動源控制,但船舶污染控制力度仍有待強化,對施工機械等非道路移動源尚缺乏有效的監管和治理措施。隨著近年來我市電廠和工業鍋爐的脫硝工作深入推進,工業源氮氧化物減排空間有限,我市二氧化氮指標能否按期達標,移動源減排至關重要。

1234567...9

編輯:張偉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clhh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大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