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2-26 10:35
來源:南京市環保局
29.執行特別排放限值標準。完成鋼鐵行業大氣污染物無組織排放治理任務,焦化行業焦爐煙囪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顆粒物排放濃度達到重點地區特別排放限值要求。30%以上的水泥、鋼鐵生產線完成脫硝提標改造。(責任單位:市環保局,江北新區管委會,各區政府、園區管委會)
30.實施自備電廠超低排放改造。完成企業自備電廠超低排放改造(有關停或改氣計劃的除外)。(責任單位:市環保局、經信委,江北新區管委會,相關區政府、園區管委會)
31.嚴格執行機動車排放標準。加強重型柴油車車用尿素執法檢查,實施柴油車加載減速工況法檢測。(責任單位:市環保局、公安局、質監局,江北新區管委會,各區政府、園區管委會)
32.落實高污染排放車輛管控。按國家、省有關要求推動老舊車淘汰。在中山陵園風景區內對國一(含)以下排放標準汽油車和國三以下排放標準柴油車采取限行措施。(責任單位:市公安局、環保局、財政局、商務局,江北新區管委會,各區政府、園區管委會)
33.加強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監管。繞城高速公路G2501 合圍范圍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按屬地化管理原則,嚴格監管非道路移動機械清潔油品的使用和排氣狀況。(責任單位:市環保局、建委、交通運輸局、城管局、質監局、水務局,江北新區管委會,各區政府、園區管委會)
34.發展綠色交通。續建、新建或改造公交場站 20 座以上,建設公交專用道 30 公里以上,新辟或調整公交線路30 條以上,公共交通機動化出行分擔率超過 63%。(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公交集團,江北新區管委會,相關區政府)
35.加強船舶污染控制。國際船舶和國內沿海船舶在長江南京水域港口靠岸停泊期間(靠港后和離港前一小時除外)使用硫含量低于 5000 毫克/千克的燃油或等效的替代措施,內河船、江海直達船在排放控制區靠岸停泊和航行、錨泊及作業中應使用符合標準的普通柴油,禁止使用渣油和重油。具備條件的船舶在配有岸電的碼頭停泊期間須使用岸電。(責任單位:南京海事局、市交通運輸局)
36.強化工地揚塵污染控制。深化“五達標、一公示”控塵標準,轉變施工方式,提高建筑施工揚塵防治能力。全市工地文明施工達標率達到 80%以上,其中規模以上工地達到90%以上。房建(基礎、主體施工階段項目)和具備條件的
市政工地聯網視頻監控安裝率達到 80%。(責任單位:市建委、環保局、交通運輸局、城管局、水務局,江北新區管委會,各區政府、園區管委會)
37.建設“智慧工地”。推廣智能化、精細化、常態化的“智慧工地”建設,全市范圍內新開工的規模以上工地實施“智慧工地”管理。(責任單位:市環保局、建委,江北新區管委會,各區政府、園區管委會)
38.提高道路保潔水平。提高道路保潔機械化清掃率和沖洗率,對重點路段加大保潔頻次,有效控制道路揚塵污染。城區機械化清掃率達到 95%。(責任單位:市城管局、交通運輸局、城建集團,各區政府、園區管委會)
對城市道路建設、開挖工程和道路綠化工程,覆蓋土堆和裸露地面,灑水降塵,有效控制施工揚塵。(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建委、綠化園林局,江北新區管委會,各區政府、園區管委會)
39.提升渣土運輸和渣土場管理水平。嚴格執行渣土運輸信用評價制度,落實渣土車出場沖洗、密閉運輸、規范處置全過程監管,加大對違法違規車輛的查處力度。全市域渣土運輸車輛密閉化率達到 100%。(責任單位:市城管局、建委、交通運輸局、公安局,江北新區管委會,各區政府、園區管委會)
嚴格落實渣土處置場控塵措施,設立揚塵污染責任公示牌,安裝視頻監控并與監管部門聯網。(責任單位:市城管局,江北新區管委會,各區政府、園區管委會)
40.提升散裝建材運輸車輛管理水平。實行散裝建材工程運輸車輛通行證管理,加強路面執法和巡查,嚴厲查處拋撒滴漏等違法行為,推進砂石運輸車輛全密閉運輸,混凝土運輸車輛安裝防拋撒裝置。(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城管局、建委、公安局,江北新區管委會,各區政府、園區管委會)
41.治理工業企業堆場揚塵。對梅鋼周邊地區砂石堆場進行揚塵污染整治,落實大廠片區揚子物流、南鋼、南化等公司煤碼頭防塵措施。南鋼、梅鋼等物料堆場及物料裝卸口配備噴霧降塵設施,并安裝揚塵在線監測監控設備。(責任單位:市環保局、經信委,江北新區管委會,相關區政府、園區管委會)
42.推進裸露土地綠化覆蓋。將裸露土地綠化覆蓋工作由中心城區向城市周邊延伸,重點對長期閑置土地、臨時渣土堆場、河道河床及主次干道兩側裸土進行綠化或覆蓋。(責任單位:江北新區管委會,各區政府、園區管委會)
43.加強餐飲油煙污染監管。市環保部門組織開展全市餐飲油煙專項整治工作,制定餐飲企業環保整治標準,建立分類管理辦法。江北新區、各區(園區)負責摸清餐飲企業現狀,建立區級部門聯動機制,按時序推進餐飲企業環保整治任務。市城管部門負責餐飲服務業油煙污染、露天燒烤污染的執法監督管理。(責任單位:市環保局、城管局、工商局、食藥監局,江北新區管委會,各區政府、園區管委會)
44.加強秸稈禁燒。逐級分解禁燒責任,貫徹落實禁燒措施,嚴格實施考核獎懲,保持禁燒高壓態勢。實施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補助制度,禁燒成效與補助掛鉤,對出現火點的村莊實施一票否決。(責任單位:市城管局、農委,江北新區管委會,相關區政府)
45.實施污染天氣應急管控。11 月到次年 2 月底,實施冬春季節大氣污染臨時管控措施。適時啟動應急程序,強化工業企業限產停產、工地停工等措施,實施人工降雨。(責任單位:市環保局、氣象局、經信委、建委、城管局,江北新區管委會,各區政府、園區管委會)
(四)清水工程
46.保護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推進龍潭等飲用水水源地達標建設,全面完成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內違法違規設施整治。(責任單位:市水務局、環保局,江
北新區管委會,相關區政府、園區管委會)
編輯:張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