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4-18 10:17
來源:安陽市政府
54.加強空氣質量預測預報及綜合分析研判水平。市環境監測中心聯合市氣象臺負責開展3天轄區內預測預報工作,做好輕度污染、重度污染過程監測預報預警技術服務,為全市大氣治理決策提供科學技術支撐。按照國家、省預警指令要求,加強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
責任單位:市環保局、市氣象局,各縣(市、區)政府,各管委會。
55.建立重點區域責任承包制度。加強重點區域空氣質量監測研判,建立重點區域責任承包制度,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長、市環保局局長及分管副局長作為分包責任人,各縣(市、區)政府和各管委會主要領導或分管副職、環保局局長及分管副局長作為具體責任人,蹲點承包,依法管理,落實“一區一策”管控措施。責任人要緊盯各重點區域空氣質量數據變化,堅持實施調度、督查、反饋的聯動工作機制,及時調度督查空氣質量指標偏高的重點區域管控措施落實情況。對重點區域污染指標居高不下、工作應付的縣(市、區)分管領導及相關責任人,予以嚴肅追責。
責任單位:市環境攻堅辦、市環境污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各成員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管委會。
56.加強重點區域污染源巡查。根據重點區域污染源臺賬清單,結合空氣質量數據指標變化情況,建立由內向外的逐企、逐家工地巡查抽查機制,確保重點區域企業、工地落實治理管控要求,堅決避免出現污染指數長期居高不下的問題區域。對重點區域內出現大氣污染物超標的企業和不落實“八個百分百”揚塵防治要求的施工工地,依法處罰并實施停產15天,限期整改到位后方可恢復生產。
責任單位:市環境攻堅辦、市環境污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各成員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管委會。
57.優化空氣質量監測網絡。進一步貫徹落實“十三五”國家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點位優化調整要求,結合氣象條件分析,科學合理選擇站址,完善自動監測站點布點分布,加強縣級空氣質量監測數據質量管理,逐步實現縣級空氣質量自動站監測事權上收,由省統一管理。逐步開展大氣污染立體觀測能力建設,2018年6月底前,完成18個重點鄉鎮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建設任務,至少建成1個氣溶膠激光雷達觀測站。加快完善7套城市天眼系統(高空瞭望系統),盡早發揮監控作用。
責任單位:市環保局、市氣象局,各縣(市、區)政府,各管委會。
(八)完善法律政策體系。
58.宣傳貫徹《河南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大力宣傳貫徹《河南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宣傳解讀工業、燃煤、機動車等污染治理要求,加大違法懲處力度,為我市大氣污染防治攻堅工作提供堅實法律保障。
責任單位:市環保局,各縣(市、區)政府,各管委會。
59.高標準完成第二次全省污染源普查工作。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成立河南省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領導小組的通知》(豫政辦文〔2017〕24號)和《河南省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領導小組關于開展河南省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的通知》(豫污普〔2017〕1號)有關要求,強化普查領導機構,健全工作機制,保障工作經費,完善工作制度,強化軟硬件建設,加強宣傳動員,確保2018年年底前完成全省污染源普查工作。
責任單位:市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
60.實施空氣質量考核。分解下達各縣(市、區)、各管委會PM2.5、PM10限值及優良天數指標,并進行排名、考核,公布結果。加強空氣質量監測研判分析,指導各縣(市、區)、各管委會依據PM2.5、PM10數據變化情況,及時采取針對性的有效措施,掌握工作主動,確保完成年度改善目標。
責任單位:市環保局,各縣(市、區)政府,各管委會。
61.制定發布《安陽市2018—2020年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按照國家《大氣污染防治“十三五”規劃》要求,結合《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中長期規劃》以及《河南省大氣污染防治2018—2020年工作方案》,制定發布《安陽市2018—2020年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責任單位:市環保局,各縣(市、區)政府,各管委會。
62.全面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建立政府領導下的多部門協作工作機制,加強環保法稅法宣傳貫徹,及時移交納稅人檔案資料,建設環境保護稅信息共享平臺,做好環境保護稅征管工作。
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地稅局、市環保局,各縣(市、區)政府,各管委會。
(九)加強科學治污基礎工作。
63.完善更新2017年大氣污染源排放清單。2018年7月底前,各縣(市、區)完成各自2017年污染源清單調查工作,建立污染源數據庫。2018年8月底前,根據污染物種類、污染物源類、污染物區域等不同類別,更新涵蓋全行業、多污染物以及包含污染物變化信息的全市大氣污染物源排放清單。
責任單位:市環保局、市環境污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相關成員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管委會。
64.開展大氣環境承載力研究。按照省委環保督查反饋意見整改要求,通過政府采購服務方式,聘請環保專業團隊,開展安陽市大氣環境承載力專題研究,指導我市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和交通運輸結構優化調整,實現綠色發展。
責任單位:市環保局、市財政局。
65.全面推進空氣質量改善綜合治理與管控項目。嚴格依法進行項目招標工作,聘請國內經驗豐富、技術先進的專家團隊,完成大氣污染源排放清單編制、大氣顆粒物來源解析、臭氧污染防治與前體物管控、重點行業減排和過程監管、冬季污染天氣應急管控暨空氣質量效果評估和空氣質量改善中長期達標方案等科研課題,為我市打贏藍天保衛戰、實現空氣質量持續改善提供決策依據。
責任單位:市環境攻堅辦、市環境污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相關成員單位。
五、工作要求
(一)強化責任落實。各縣(市、區)政府、各管委會要專題研究2018年大氣污染防治攻堅工作,結合本地空氣質量改善目標,組織制定2018年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方案,研究落實措施,深化治理要求,拓展治理范圍,厘清工作責任,細化任務清單,將目標任務逐項逐條分解到主管領導、有關部門、排污單位,明確防治措施及完成時限,切實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和失職追責。市環境污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各成員單位要依據職責分工,對本部門所承擔任務細化、量化,制定符合實際、詳盡具體的年度推進方案,進一步嚴格措施,強化督導,狠抓落實,確保責任到位、監管到位、落實到位,要于2018年3月底前將具體實施方案報市環境攻堅辦。各級各部門要切實抓好中央、省環保督察組反饋意見整改落實工作,加大突出環境問題治理力度,確保取得實效。
編輯:張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