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4-23 13:33
來源:洛陽市環保局
日前,河南洛陽印發《洛陽市2018年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方案》。方案要求,實施重點行業超低排放改造。
(1)鋼鐵行業。2018年10月底前,鋼鐵企業完成燒結工序超低排放改造。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后,燒結工序煙氣在基準氧含量17%的條件下,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要分別不高于20毫克/立方米、50毫克/立方米、150毫克/立方米。
(2)水泥行業。2018年10月底前,水泥熟料企業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后,水泥窯廢氣在基準氧含量10%的條件下,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要分別不高于10毫克/立方米、50毫克/立方米、150毫克/立方米。
(3)炭素行業(鋁用炭素)。2018年10月底前,炭素企業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后,煅燒、焙燒工序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要分別不高于10毫克/立方米、35毫克/立方米、100毫克/立方米。
(4)平板玻璃、電子玻璃行業。2018年10月底前,平板玻璃和電子玻璃企業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后,玻璃熔爐排放煙氣在基準氧含量8%的條件下,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要分別不高于30毫克/立方米、150毫克/立方米、400毫克/立方米。
洛陽市2018年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方案
為深入推進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改善環境空氣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河南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河南省2018年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方案》等,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新發展理念,以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為核心,按照省、市生態環境建設體系要求,堅持標本兼治,長短結合,精準治污,精細管理,精確調控,圍繞“揚塵污染、燃煤污染、工業污染、機動車污染和城市生活面源污染”五大領域,采取“控塵、控煤、控車、控排、控油、控燒”措施,堅持源頭嚴控、過程嚴管、末端嚴治,全面完成年度重點治理和減排任務,努力完成年度空氣質量改善目標,為實現“四高一強一率先”奮斗目標提供環境支撐。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治標與治本相結合的原則。既要堅持不斷深化治標減污,扎實推進工業綠色發展、工地精細管控、城市清潔行動等治標性措施,減少大氣污染物的排放,又要持續實施治本控源,加快調整能源消費結構,著力優化區域產業結構,逐步改善交通運輸結構,減少污染物的產生,從源頭上降低產污量。
(二)堅持當前與長遠相結合的原則。既要堅持目標導向,集中完成年度重點治理任務,全面完成上級下達的年度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和總量減排目標,又要堅持問題導向,做好常態化的環境監管工作,固化制度措施,持續改進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全面深化生態環境體系建設,實現經濟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三)堅持治理與管控相結合的原則。既要堅持實施以提標減排為抓手,依靠工程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又要堅持實施重點時段、重點區域應急管控,實施生產精確調控,落實錯峰生產、“封土”行動等措施,控制污染物排放,實現減排與控排的有機結合。
(四)堅持重點與全面相結合的原則。既要堅持以燃煤、揚塵和工業污染為重點,固強補弱,集中治理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的污染,又要堅持全民治污理念,全面治理非生產領域的大氣污染,不放過每個污染領域和污染源,全面改善生態環境。
三、工作目標
(一)空氣質量目標。到2018年底,全市PM10(可吸入顆粒物)年均濃度控制在113微克/立方米以下,PM2.5(細顆粒物)年均濃度控制在69微克/立方米以下,城市區優良天數達到210天以上(各縣(市、區)2018年環境空氣質量目標值見附件1)。
(二)重點任務目標。全面完成省、市政府下達的年度大氣污染治理任務和環境監管任務,大氣環境的監測、監管、治污能力進一步提升。
(三)總量減排目標。全面完成省、市政府下達的年度大氣污染物總量減排任務。
四、主要任務
(一)加快調整能源消費結構
加快清潔取暖體系建設,深入開展工業燃煤設施拆改,穩步推進清潔能源替代利用,持續削減城市煤炭消費總量,促進我市能源消費結構日趨合理。
1.嚴格源頭控煤。全市域禁止審批燃煤純凝發電項目和35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嚴格控制在市域內新建燃煤設施;所有新建、改建、擴建以煤(含焦炭)為燃料的項目一律實施煤炭等量或減量替代,新上非電行業燃煤項目實施1.5倍減量替代;現有燃煤鍋爐的技術改造必須實現“減排”,不得因擴容而增加排放量;大力推進工業企業“煤改電”“煤改氣”工程,積極推廣煤炭清潔化利用,提高工業清潔生產程度,除火電行業外,持續壓縮燃煤的使用范圍和總量。
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
責任單位:市環保局、工業和信息化委、規劃局、國土資源局、質監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2.加快建成清潔取暖體系。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將保障群眾溫暖過冬為首要原則,深入實施以集中供熱、“雙替代”為主,清潔型煤為輔的清潔取暖政策。
(1)加快實施電熱進城。加快實施新的城市供熱規劃,2018年9月底前北線工程(孟津至洛陽西)建成供熱,年底前城市集中供熱率達到75%以上,重點區域周邊1000米范圍內集中供熱全覆蓋;各縣(市)縣城集中供熱率達到40%以上(對于確實不具備集中供熱條件的,應大力推廣清潔取暖)。
牽頭單位:市城市管理局
責任單位:供熱機構,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2)加快發展“雙替代”供暖。在集中供熱管網確實無法覆蓋的區域,按照“宜氣則氣、宜電則電”的原則,實施“電代煤”“氣代煤”。在天然氣供應有保障的區域,鼓勵采用燃氣壁掛爐等方式實現清潔取暖;在天然氣管網未覆蓋的地區,要大力發展熱泵、電鍋爐、電空調等電采暖方式取暖。完成省政府下達的年度“雙替代”任務。
編輯:張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