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5-03 11:31
來源:廣西壯族自治區環境廳
日前,廣西印發《廣西壯族自治區大氣污染防治2018年度實施計劃》。計劃提出,啟動鋼鐵行業超低排放升級改造。按照國家有關部署啟動鋼鐵行業超低排放升級改造,制定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方案。新(改、擴)建鋼鐵企業必須同步建設煙氣超低排放治理設施,達到超低排放限值要求。2018年底完成鋼鐵行業燒結機和球團生產設備脫硫旁路取消工作。全文如下;
廣西壯族自治區大氣污染防治2018年度實施計劃
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確保我區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和國家下達的年度目標任務完成,編制本計劃。
一、年度工作目標
實施全區設區市、縣(區)環境空氣質量目標管控,到2018年底,全區設區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不低于90.3%,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不高于37微克/立方米,其中2015年PM2.5未達標城市平均濃度不高于38微克/立方米,各設區市、縣(區)年度環境空氣質量改善目標見附表1、附表2。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減排年度目標另行分解下達。
二、主要任務
(一)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
1.嚴格控制“兩高”項目準入。根據主體功能區定位,制定符合區域功能定位和國家要求的產業準入目錄,嚴格執行高耗能、高污染和資源性行業準入條件,明確資源能源節約和污染物排放等指標,嚴格控制“兩高”項目建設,實行新(改、擴)建項目產能等量或減量置換。(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牽頭,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委、國土資源廳、環境保護廳配合,各市、縣(區)人民政府落實)
2.繼續推行實施清潔生產。以鋼鐵、制糖、造紙、水泥、化工、石化、有色金屬冶煉等行業為重點,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審核。(自治區環境保護廳牽頭,自治區發展改革委配合,各市、縣(區)人民政府落實)企業要充分發揮清潔生產技術應用的主體作用,積極采用先進適用技術實施清潔生產技術改造,提升企業技術水平和核心競爭力,從源頭預防和減少污染物產生,促進大汽污染防治目標的實現。(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委牽頭,自治區環境保護廳、發展改革委、科技廳、糖業發展辦按職能負責,各市、縣(區)人民政府落實)
3.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對未按期完成淘汰任務的地區,暫停對該地區重點行業建設項目辦理審批、核準和備案手續。(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委牽頭,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環境保護廳、質監局、安全監管局配合,各市、縣(區)人民政府落實)
4.完成化解過剩產能任務。嚴格控制產能過剩行業新增產能,進一步健全全區過剩產能臺賬,制定年度化解過剩產能目標任務和工作方案,完成國家下達的目標任務。(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委牽頭,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環境保護廳配合,各市、縣(區)人民政府落實)
5.落實重污染企業搬遷或改造。對能耗高、排放大的工業企業,推動企業整體或部分重污染工序向有資源優勢、環境容量允許的地區轉移或退城進園,實現裝備升級、產品上檔次、能環保上水平;對不符合產業政策要求的落后產能和“僵尸企業”,以及環境風險、安全隱患突出而又無法搬遷或轉型企業,依法實施關停。(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委牽頭,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國土資源廳、環境保護廳、科技廳配合,各市、縣(區)人民政府落實)
(二)進一步優化能源消費結構
1.嚴格控制煤炭消費總量。加強煤炭消費控制措施,削減煤炭消費需求,制定年度煤炭消費總量削減目標,并分解落實到縣(市、區)和重點企業。重點圍繞石油化工、有色金屬冶煉、建材、造紙等高耗能行業,推行能耗在線實時監測及能效對標;新增耗煤項目實施減量替代,實行清單式管理,做到可核查、可統計。(自治區能源局牽頭,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委配合,各市、縣(區)人民政府落實)
2.積極推進“煤改氣”“油改氣”。推動產業用氣和工業園區用氣,探索、推進重點企業直供氣模式和分布式能源建設,提高鋼鐵、石化、陶瓷等重點高耗能行業、城市公共交通系統以及重型卡車等長途運輸工具的清潔能源應用率。(自治區能源局牽頭,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委、住房城鄉建設廳、交通運輸廳配合,各市、縣(區)人民政府落實)
3.加快淘汰落后燃煤鍋爐。推進各縣(市、區)建成區10蒸噸/時及以下燃煤小鍋爐整治。設區城市建成區禁止新建容量20蒸噸/小時以下的燃煤鍋爐,縣區城市建成區禁止新建容量10蒸噸/小時以下的燃煤鍋爐。規劃實施工業園區周邊現役燃煤發電機組實施熱電聯產供熱改造,推動集中供熱、供電。加強工業燃料的監管,工業用煤含硫量不得高于1.5%,工業用燃油含硫量不得高于0.8%。(自治區環境保護廳、工業和信息化委按部門職能牽頭負責,自治區質監局、發展改革委按部門職能配合,各市、縣(區)人民政府落實)
4.全面劃定城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各設區市完成建成區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劃定工作,于2018年8月底前報自治區環境保護廳備案,有條件的市要結合城市發展規劃和產業布局,逐步將禁燃區范圍由城市建成區擴展到近郊和重點鄉鎮(街道)駐地。禁燃區內使用高污染燃料的鍋爐、爐窯等燃燒設施要嚴格按照地方人民政府劃定的高污染禁燃區的有關規定進行管理。(自治區環境保護廳牽頭,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配合,各市、縣(區)人民政府落實)
(三)深化工業源治理
1.推進工業行業全面達標治理。各市要按照本轄區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計劃確定的年度工作目標,著力推進重點行業企業污染治理,確保穩定達標排放。深化鋼鐵、水泥、有色冶煉等行業煙氣污染治理,對鋼鐵行業燒結機頭、機尾、高爐出鐵場、轉爐煙氣等脫硫設施實施升級改造,露天原料場實施封閉,原料轉運設施建設封閉皮帶通廊;對水泥企業水泥窯、粉磨設備(粉磨站)除塵系統實施提升改造,進行原料堆場密閉化、原料高效輸送改造、廠區道路硬化及保潔,實現生產、運輸、裝卸等各個環節粉塵無組織排放的有效控制。積極推廣糖廠蔗渣燃料鍋爐清潔燃燒和煙氣污染控制新技術。(自治區環境保護廳牽頭,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委、質監局、糖業發展辦配合,各市、縣(區)人民政府落實)
編輯:張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