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5-15 13:30
來源:金華市環保局
實施道路暢通工程,加強城市路網設計的合理性,探索實施高峰限行措施,降低機動車使用強度和怠速時間。鼓勵綠色出行,落實公交優先戰略,提高公共交通出行分擔率。
3.加強非道路移動機械管理。加強對非道路移動機械大氣污染物排放狀況的監督管理(主要包括建筑和市政工程機械、公路工程機械、港作機械、農業機械、農用運輸車、企業機械、林業機械、園林機械等)。鼓勵使用節能環保型、清潔能源型非道路移動機械。
4.加強油品儲運銷環節油氣回收治理。加強汽油運銷環節油氣排放控制。減少油品周轉次數,強化加油站油氣回收治理和監督管理工作。開展加油站、儲油庫、油罐車油氣回收治理在線監控系統建設,儲油庫和年銷售汽油量大于5000噸的加油站加快安裝油氣回收自動監測設備。經營單位應做好油氣回收系統的定期檢查維護,確保系統正常穩定運轉。
推動油庫儲罐升級改造,低沸點油品儲罐應采用高效密封的內(外)浮頂罐,減少油品蒸發損耗;采用固定頂罐時,應安裝壓力控制系統,采用密閉排氣將VOCs蒸氣輸送至回收設備。儲油庫應配備相應的油氣回收系統,采用深冷、吸收、吸附再生、焚燒等技術或組合技術進行處理,并對回收處理設施全面加強運行監管,確保正常穩定運轉。液體危險化學品運載工具應安裝密閉回收(氣相平衡)裝置,在裝載過程中排放的VOCs應密閉收集返回儲罐,或送至回收處理設施。
(四)開展生活源農業源VOCs污染防治
1.推進綠色裝修。推廣使用符合環保要求的建筑涂料、木器涂料、膠粘劑等產品。按照《室內建筑裝飾裝修材料有害物質限量》(GB18582)要求,嚴格控制裝飾材料市場準入,逐步淘汰溶劑型涂料和膠粘劑,鼓勵銷售和使用低毒、低揮發性涂料和膠粘劑。積極推行新建住宅全裝修。到2020年,全市新建多層和高層住宅基本實現全裝修,建筑內外墻裝飾推廣使用低(無)VOCs含量的涂料。完善裝修標準合同,增加環保條款,培育扶持綠色裝修企業。鼓勵開展裝修監理和裝修后室內空氣質量檢測驗收。
2.強化汽修行業廢氣治理。大力推廣使用水性、高固體分涂料,推進底色漆使用水性、高固體分涂料。推廣采用靜電噴涂等高涂著效率的涂裝工藝,噴漆、流平和烘干等工藝操作應在密閉空間或設備中進行,使用溶劑型涂料的噴槍應密閉清洗,產生的VOCs廢氣應集中收集并導入治理設施,實現達標排放。
3.加強干洗行業監管。干洗企業必須使用具有凈化回收干洗溶劑功能的全封閉式干洗機,加強干洗設備管理,定期進行干洗機及干洗劑輸送管道、閥門的檢查,防止干洗劑泄漏,干洗溶劑強制回收。
4.控制餐飲油煙污染。完善城市餐飲產業發展及空間布局規劃,推進小區餐飲配套用房及專用煙道設施建設落實,禁止在未經規劃作為飲食服務用房的居民樓或商住樓新建從事產生油煙的餐飲經營活動場所。強化餐飲服務企業油煙排放規范化整治,城市建成區產生油煙的餐飲企業、單位應安裝高效油煙凈化設施,并實施定期清洗,確保凈化裝置高效穩定運行。開展規模以上餐飲企業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測試點。加強居民家庭油煙排放環保宣傳,推廣使用高效凈化型家用吸油煙機。
5.減少農業源污染排放。全面推廣秸稈還田、秸稈制肥、秸稈飼料化、秸稈能源化利用等綜合利用措施,全面禁止農作物秸稈等露天焚燒,定期通報火點監測信息。推行農藥減量增效技術,減少農田農藥使用量,減少VOCs逸出和揮發。
(五)建立完善VOCs監管體系
1.持續推進VOCs排放調查與動態更新。建立健全VOCs排放清單,定期開展VOCs排放清單動態更新。結合排污許可證實施情況和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工作,進一步系統梳理VOCs排放與治理情況。開展VOCs減排核查核算,探索引入第三方核算機制。
2.加快實施排污許可制度。落實涉VOCs工業行業排污許可證相關技術規范及監督管理要求。2018年底前,完成制藥、農藥等行業排污許可證核發。2020年底前,在電子、包裝印刷、汽車制造等VOCs排放重點行業全面推行排污許可制度。通過排污許可管理,落實企業VOCs治理措施要求,逐步規范涉VOCs工業企業自行監測、臺賬記錄和定期報告的具體規定。
3.建立健全監測監控體系。建設市級工業源VOCs排放綜合管控平臺,統一監管VOCs治理企業的污染物排放、在線監測、LDAR管理等各項數據。企業建立LDAR管理制度及信息管理平臺,與市級平臺聯網對接,完善LDAR體系的長效管理機制。加強環境質量和污染源排放VOCs自動監測工作,開展VOCs重點排污單位的監督性監測,基層環境監察部門逐步配備便攜式VOCs檢測儀,不斷提升VOCs環保監管能力。O3超標縣(市)至少建成一套VOCs組分在線監測系統,加強量值溯源分析。
加強企業有組織排放VOCs自動監控監測能力建設,將化工、包裝印刷、工業涂裝等VOCs排放重點企業納入重點排污單位名錄,主要排污口安裝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測設備,并與環保部門聯網,其他企業逐步配備自動監測或便攜式VOCs檢測儀。推進VOCs重點排放源廠界VOCs監測設施建設。重點行業企業應嚴格執行行業自行監測技術指南,定期開展自行監測。省級以上工業園區應結合園區排放特征,配置VOCs連續自動采樣體系或符合園區排放特征的VOCs監測監控體系。
4.加強對第三方運維機構監管。探索實施“黑名單”制度,將技術服務能力差、管理水平低、存在弄虛作假行為、綜合信用差的VOCs運維機構列入黑名單,定期向社會公布,接受公眾監督。
5.嚴格落實排放標準和規范。根據涉VOCs地方標準、技術規范,定期評估全市行業VOCs污染防治水平。加快健全五金(涂裝)行業污染防治可行技術指南體系。
三、保障措施
(一)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各縣(市、區)政府、各開發主體要加強組織協調,根據本地環境空氣質量改善需求和VOCs來源構成,制定實施方案,確定科學有效的減排措施及配套政策,實現VOCs和NOX協同減排。充分動員各有關部門和鄉鎮(街道)力量,明確職責分工,強化部門協作,做好任務分解,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實施方案報市環保局備案,同時抄送市發改委、市經信委、市財政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質監局。
編輯:張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