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6-06 10:16
來源: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
同時,構建了污染預測預報、會商分析、預警應急、跟蹤評估和專家解讀全流程的重污染天氣應對技術體系,形成事前預判、事中跟蹤、事后評估的科學應對工作模式,“2+26”城市秋冬季重污染天氣應對能力顯著提升。
建立了邊干邊說工作機制,針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秋冬季每次重污染過程,組織專家會商并撰寫污染過程分析報告20多份,發表專家解讀文章70篇,及時向公眾說清污染過程、來源成因、采取措施及應對效果。
06人群健康影響方面
建立了一套環境健康數據管理系統,通過多種媒介方式促進健康防護教育和科學普及。
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環保、氣象、門診和急救等數據的上報和數據核查系統,開展“2+26”城市范圍內部分點位的數據收集、問卷調查和生物樣品采集,完善了在線問卷調查/質控系統、個體暴露監測系統、標準化生物樣品分裝規程和生物安全庫等,為后續開展大型人群流行病學調查提供保障。開展了大氣污染與健康輿情分析,通過電視節目等多種媒介方式進行了健康防護教育和科學普及。
結 語
一年來,大氣攻關取得積極的階段性進展,為《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圓滿收官、為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作戰計劃的編制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撐。
下一步,在取得階段性成果的基礎上,將全面深入推進大氣攻關項目實施,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鞏固攻關研究成果的同時,逐步在汾渭平原等重點區域進行推廣應用。
編輯:張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