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6-12 10:00
來源:溫州市環境保護局
11日,浙江省溫州市環境保護局關于印發《溫州市2018年大氣污染防治實施計劃》的通知,2018年,溫州全市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控制在32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93%;其中,市區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控制在37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90%;重點領域臭氣異味消除工作扎實推進,涉氣重復信訪量比2017年下降10%,完成省下達的清新空氣示范區建設任務。具體任務將從能源結構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工業廢氣治理、交通結構調整、臭氣異味治理等方面進行。
關于印發《溫州市2018年大氣污染防治實施計劃》的通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功能區管委會,市各有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國家、省、市有關打贏藍天保衛戰的會議部署和文件要求,確保完成省下達的環境空氣質量和揮發性有機物總量減排約束性目標,持續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切實改善環境空氣質量,現將《溫州市2018年大氣污染防治實施計劃》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附件:溫州市2018年大氣污染防治實施計劃
溫州市大氣和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大氣污染防治辦公室
2018年6月11日
(此件公開發布)
附件
溫州市2018年大氣污染防治實施計劃
為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確保完成省、市下達的環境空氣質量目標,持續推進全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切實改善環境空氣質量,制定本實施計劃。
一、工作目標
2018年,全市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控制在32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93%;其中,市區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控制在37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90%;重點領域臭氣異味消除工作扎實推進,涉氣重復信訪量比2017年下降10%,完成省下達的清新空氣示范區建設任務。
二、主要工作任務
(一)深化能源結構調整,推進用能高效清潔
1.積極發展清潔能源。全面實施《浙江省天然氣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按照“宜氣則氣”“宜電則電”原則,鼓勵和引導用能企業實施清潔能源替代。進一步加大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提高天然氣利用水平,全年完成通氣縣3個,力爭全市天然氣消費量達到3.28億立方米。加快推進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
2.嚴格控制煤炭消費總量。嚴格落實高耗能行業項目緩批限批、錯峰生產等硬措施,完成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年度目標任務。嚴把耗煤新項目準入關,實施煤炭減量替代。新建項目禁止配套建設自備燃煤電站,禁止審批國家禁止的新建燃煤發電項目和高污染燃料鍋爐,禁止審批35蒸噸/小時以下燃煤鍋爐。
3.深入推進高污染燃料設施淘汰。對照《高污染燃料目錄》要求,深化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建設,全市完成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優化和重新劃定工作,全面排查高污染燃料設施,確保無死角、無盲區,禁燃區內的高污染燃料設施按期淘汰或改造替代為清潔能源設施。進一步做好10蒸噸/小時以下燃煤小鍋爐淘汰改造掃尾,全面啟動城市建成區35蒸噸/小時以下燃煤鍋爐淘汰改造。開展煤氣發生爐專項整治行動,淘汰一段式固定煤氣發生爐。
4. 進一步深化工業燃煤鍋爐煙氣清潔排放改造。強化煤電機組清潔排放設施運行監管,嚴格執行燃煤電廠地方排放標準,推進石膏雨和有色煙羽治理,完成13個重點項目廢氣清潔化改造或淘汰。開展煤堆場揚塵防治。
(二)優化產業結構調整,推進行業集聚發展
1.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嚴格落實國家16部委《關于利用綜合標準依法依規推動落后產能退出的指導意見》,加強環保、能耗、安全、質量等各類專項整治,實施高壓、嚴格和常態化執法,依法加快出清不符合國家、省、市產業政策的落后產能。以鋼鐵、水泥、化纖、印染、化工、制革、磚瓦等行業為重點,加快高耗能重污染行業落后產能淘汰。
2.優化區域產業布局。推動重大項目向優先開發區域和重點開發區域集中。結合傳統產業改造提升行動,通過提標改造、兼并重組、集聚搬遷等方式,推動傳統產業向園區集聚集約發展。完成城市主城區內鋼鐵、石化、化工、有色金屬冶煉、水泥、平板玻璃等大氣重污染企業或產能的關停搬遷改造。
3.深化“畝產論英雄”改革。全面開展企業綜合評價,推進產業和區域綜合評價,建立健全用能、排污等要素優化配置機制。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單位能耗增加值、單位排放增加值年均分別提高4%以上。
4.全面整治“散亂污”“低小散”企業。全面開展涉氣“散亂污”企業及集群大排查,建立“散亂污”企業清單和企業管理臺帳。完成620家涉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的“散亂污”企業清理整頓任務。全面實施以“一從嚴三加快”(即從嚴對標整治、加快入園集聚、加快改造升級、加快產能合作轉移)為主要內容的“低小散”塊狀行業整治提升專項行動。淘汰落后和過剩產能涉及企業100家,整治“臟亂差”、“低小散”問題企業(作坊)1500家以上。
(三)強化工業廢氣治理,推進整治升級提標
1.全面推進重點行業廢氣治理。深入實施水泥、平板玻璃、化工等行業廢氣清潔排放技術改造,加快石化、化工、合成革、制鞋、工業涂裝、包裝印刷等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力爭完成工業涂裝、印刷包裝治理任務。推進泄漏檢測與修復(LDAR)技術改造,連續密閉化生產的化工企業、化纖合成企業及其他含有機化學品儲存的企業持續、深入開展LDAR技術改造,進一步降低揮發性有機物的無組織排放。
2.大力開展工業園區廢氣整治。重點園區要編制廢氣專項整治方案,開展大氣污染源排查工作,建立涉氣排放企業清單,明確具體整治要求和重點整治項目,建立“網格長”制度,每個網格、企業落實到人,全力推進整治工作。各縣(市、區)要確定重點整治工業園區(浙南產業集聚區確定重點區塊),全面開展工業園區大氣污染整治。
編輯:張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