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7-05 14:30
來源:生態環境部
日前,國務院正式印發了《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三年行動計劃》),對未來三年國家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進行部署。三位專家就其中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問:《三年行動計劃》又被稱為《大氣十條》二期,普遍認為是為承接《大氣十條》而發布的。那么《大氣十條》目標完成情況如何?是否對各省進行考核?考核結果如何?
王金南(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2013年,國務院發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大氣十條》),著重強化以細顆粒物(PM2.5)為重點的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大氣十條》實施5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思想統一、態度堅決、行動有力,扎實推進各項政策措施。初步建立齊抓共管的治理格局,產業、能源結構得到優化,重點行業和領域治理力度不斷加大,環境法治保障更加有力,大氣環境管理能力穩步提升。《大氣十條》確定的45項重點工作任務,全部按期完成。
《大氣十條》要求,到2017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顆粒物(PM10)濃度下降10%以上,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PM2.5濃度分別下降25%、20%、15%左右,其中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監測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PM10平均濃度比2013年下降22.7%;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PM2.5平均濃度分別比2013年下降39.6%、34.3%、27.7%;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降至58微克/立方米。全面完成《大氣十條》確定的環境空氣質量改善目標。
根據《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情況考核辦法(試行)》(國辦發〔2014〕21號)的要求,生態環境部會同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對全國31個省(區、市)貫徹實施《大氣十條》情況進行考核。
經考核,北京、內蒙古、黑龍江、上海、浙江、福建、山東、湖北、湖南、海南、四川、貴州、云南、西藏、青海等15個省份考核等級為優秀;天津、河北、遼寧、吉林、江蘇、廣東、重慶、新疆等8個省份考核等級為良好;山西、安徽、江西、河南、廣西、陜西、甘肅、寧夏等8個省份考核等級為合格。
下一步,各地要全力貫徹落實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持續推動產業、能源、運輸、用地結構調整,抓好重污染天氣應對,全面深入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共同推動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問:藍天保衛戰目標設定是怎么考慮的?保衛戰目標與《大氣十條》、“十三五”約束性指標存在什么關系?
王金南: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要求,我部編制了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6月27日由國務院正式印發,其中提出環境空氣質量目標:“經過3年努力,大幅減少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協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進一步明顯降低PM2.5濃度,明顯減少重污染天數,明顯改善環境空氣質量,明顯增強人民的藍天幸福感。
到2020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分別比2015年下降15%以上;PM2.5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濃度比2015年下降18%以上,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率比2015年下降25%以上”。
上述目標設定主要考慮幾個方面:
一是要貫徹落實十九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確定“源頭防治”和“四個明顯”;同時延續《大氣十條》以顆粒物濃度降低為主要目標、同時降低重污染天數的思路,促進環境空氣質量的總體改善。
二是要求完成《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確定的環境空氣約束性目標,“十三五”約束性指標已提出2020年環境空氣質量和污染物排放總量目標,生態環境部已將目標分解至各省(區、市),各省(區、市)已將目標納入各自“十三五”環保規劃,并將目標進一步分解至市。
三是考慮到藍天保衛戰時間與“十三五”剩余時間重合,再設立新的目標會對地方目標指標制定、分解、考核、重點任務設定等工作造成混亂。因此,藍天保衛戰對各省(區、市)和重點區域都不再設立新的量化目標,要求各地完成“十三五”約束性指標。
問:北京市作為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重點,能否完成《大氣十條》目標曾受到廣泛關注。請問藍天保衛戰北京市的目標是如何設定的?
王金南:《大氣十條》要求2017年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達到60微克/立方米左右,2016年中國工程院組織開展的《大氣十條》中期評估顯示,完成該目標形勢極為嚴峻。為此,黨中央、國務院做出了一系列決策部署,北京市和各相關部門、相關省市開展了大量工作,而且工作措施的力度、效果大幅超出了任務要求,全國和北京市最后超額完成了《大氣十條》目標任務。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進入了攻堅階段,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煤、產業布局偏亂、交通運輸結構不合理等多重壓力,導致我國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大、排放強度高,經濟總量增長與污染物排放總量增加尚未脫鉤。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上述問題尤其突出,大氣污染物排放強度達到全國平均水平的4倍以上,大氣污染防治任務更加艱巨。因此,大氣治理必然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過程,我們既要打好攻堅戰,又要打好持久戰,結合國家產業能源結構調整升級、城市精細化管理等政策實施,多地區、多部門共同發力,多措并舉,不斷深化大氣污染治理工作,促進環境空氣質量的持續改善。
雖然北京市2013-2017年期間本市空氣質量明顯改善,但距離國家標準和市民期盼、首都功能定位仍有較大差距。隨著治理工作的深入,也出現了新的問題。最新源解析結果表明北京市各排放源排放量都在下降,PM2.5各主要來源占比呈現“兩升兩降一凸顯”特征,移動源、揚塵源貢獻率上升,燃煤和工業源貢獻率下降,生活面源貢獻率進一步凸顯。
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進入新的階段,燃煤污染基本得到控制、機動車為主導的污染特征更加突出、工業生產型污染與生活消費型污染并重。因此,北京市空氣質量進一步改善需要精準施策、需要強化聯防聯控。
編輯:張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